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欣

作品数:9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多发
  • 5篇多发性
  • 5篇多发性硬化
  • 3篇视神经
  • 3篇水肿
  • 3篇微囊
  • 3篇微囊性
  • 3篇囊性
  • 3篇黄斑
  • 3篇黄斑水肿
  • 2篇视神经脊髓炎
  • 2篇米托蒽醌
  • 2篇脊髓炎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医生
  • 1篇医生培养
  • 1篇神经炎
  • 1篇视神经炎
  • 1篇受体
  • 1篇年复发率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董会卿
  • 8篇魏欣
  • 2篇许二赫
  • 2篇张旭乡
  • 2篇陈海
  • 2篇刘峥
  • 1篇张纪红
  • 1篇刘江红
  • 1篇王玉平

传媒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2014北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15北京...

年份

  • 5篇2015
  • 3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免疫相关性视神经炎
目的就免疫相关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综述。方法就视神经炎流病学特点,视神经炎同MS的关系,病理生理改变,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视神经炎的治疗进行综述。结果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是视...
魏欣董会卿
文献传递
多发性硬化及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中的微囊性黄斑水肿初步研究结果
<正>目的了解MS患者OCT检查所见的视网膜病变特征,分析MS、CIS、NMO及NMOSDs患者视网膜改变差异。方法住院患者,符合MS、CIS、NMO或NMOSDs相关诊断标准,既往无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白内障手术...
魏欣董会卿
文献传递
米托蒽醌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米托蒽醌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米托蒽醌治疗的2例恶化的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WRRMS)和7例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SPMS)的用药经过和临床情况,比较治疗前后年复发率ARR和测...
刘峥魏欣陈海许二赫刘江虹张旭乡董会卿
文献传递
多发性硬化及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中的微囊性黄斑水肿
一些炎性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和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在传统上诊断较为依赖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sa...
魏欣董会卿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文献传递
米托蒽醌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米托蒽醌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米托蒽醌治疗的2例恶化的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WRRMS)和7例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SPMS)的用药经过和临床情况,比较治疗前后年复发率(ARR)和测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扩充的残疾状态量表评分(EDSS)的差异,评价米托蒽醌的有效性和副作用。结果入组的9例患者平均接受米托蒽醌治疗6次,平均剂量(72.00±25.29)mg/m2,平均随访时间为(31.03±20.81)m,EDSS和ARR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用药后随访期间ARR与用药期间ARR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随访结束时EDSS与用药期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提示病情恶化。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后续治疗为吗替麦考酚酯,随访结束时2例患者没有复发,EDSS评分维持在用药结束时的状态。其余患者有4例在随访期间复发。米托蒽醌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脱发、外周血白细胞下降、感染、肝功能异常和月经紊乱,未发现有心脏收缩功能减退和(或)心功能衰竭以及治疗相关白血病的发生。结论米托蒽醌治疗相对安全,疗效确切,2 y疗程结束后应继续其它免疫调节治疗,应予以推广应用于恶化的RRMS和SPMS。
刘峥魏欣陈海许二赫刘江红张旭乡董会卿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米托蒽醌年复发率副作用
抗AMPA2受体脑炎1例
目的就1例确诊抗AMPA受体抗体脑炎患者进行报道,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从而辅助临床工作者更好的了解本病。方法个案报道结果综合其临床表现、体征及各检查结果(血AMPA2-R-Ab:阳性,脑脊液AMPA2-R.-Ab:阳性...
魏欣董会卿
文献传递
多发性硬化患者中的微囊性黄斑水肿初步研究结果
魏欣董会卿
基于“病例分析与讨论”教学方法在全科医生培养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基于"病例分析与讨论"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全科医生的教学效果。【方法】以全科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试验组采取基于"病例分析与讨论"教学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前者以典型病例为主线穿插介绍疾病的基本理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也参与小组讨论。并通过测试法和问卷调查法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的考试总成绩(80.05±4.56)分,实践技能成绩(75.85±3.58)分,对照组学生考试总成绩(74.55±3.43)分,实践技能成绩(68.85±2.68)分,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在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70%及以上学生认为,基于"病例分析与讨论"教学方法能更好的加深疾病理解、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提高体格检查水平、加强医患沟通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临床思维建立、有助于科研思维建立。【结论】基于"病例分析与讨论"教学方法在全科医生培养中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董会卿张纪红魏欣王玉平
关键词:全科医学教学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