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龙
- 作品数:20 被引量:14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浅议水库防洪标准与电厂取水安全
- 本文从水库防洪标准的基本涵义出发,对设计防洪标准、校核防洪标准、水库大坝安全、水库溃坝等关系电厂取水安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在确保电厂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应选择适当的水库防洪标准.
- 张灿亨赵建华王海龙
- 关键词:水库工程防洪标准安全管理电厂取水
- 黄河入海泥沙悬移输送机制的控制试验被引量:6
- 2009年
- 以三维斜压动力—悬沙模型ECOMSED联合第三代海浪模型SWAN及Grant-Madsen浪流耦合底边界层模型,对黄河入海泥沙悬移扩散的时空变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5项控制试验,初步揭示了不同动力因子对黄河入海泥沙悬移输送的贡献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纯潮流作用下黄河入海悬沙不能形成长距离输送。风海流作用下,绝大部分悬沙直接沉降在黄河三角洲的附近,只有非常小的部分发生长距离输送。风场作用下,黄河入海悬沙主要向北-西北方向输送,部分输往莱州湾的悬沙继续向北输送。环流作用下,悬沙输送具有明显的三维结构,分层结构与环流结构基本一致,而深度平均的悬沙输送通量与环流结构有较大的差别。浪流联合作用下的悬沙浓度变化与底剪切应力都呈现为10天左右的变化周期,表明其变化主要是由风应力所控制。
- 李国胜王海龙
- 关键词:动力机制
- 家畜放牧率空间格局分析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家畜放牧率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草食家畜存栏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地理要素空间数据;家畜放牧率空间算法的模型构建;家畜放牧率空间格网化计算。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空间化,应用区域...
- 朱华忠钟华平罗思奇李愈哲乔宇鑫王海龙
- 近50年来黄河人海水沙通量变化的多尺度分析被引量:7
- 2006年
- 基于利津站近50年来的水沙通量资料,利用功率谱、交叉谱和小波分析对黄河入海水沙通量的多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谱分析结果显示,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呈现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径流量和输沙量在2.11,2.53,4.75和12.67a的时间尺度上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年代际变化尺度上输沙量滞后于径流量1.76a左右,通过小波分析发现:20世纪70年代之前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强度大且年际与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而其后各种时间尺度的变化呈减弱趋势;水沙通量多尺度振荡的直接原因是黄河上中游流域降水量的周期性变化,而根本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际(准两年)和年代际振荡,且流域降水量多尺度振荡的递减特征导致了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多尺度变化幅度的减弱趋势,黄河入海泥沙通量多尺度变化的强弱与三角洲淤进速率的快慢基本吻合。
- 王海龙李国胜
- 关键词:水沙通量小波变换黄河
- 不同流路时期黄河三角洲沿岸余流场的数值对比研究--以北岸钓口河和东岸清水沟流路初期为例被引量:3
- 2011年
- 黄河入海流路改道变迁频繁,有关不同流路时期沿岸余流场变化的认识将为理解入海泥沙输送特征的变动和沿岸泥沙动态提供重要的水动力基础,通过数值对比实验,以分处黄河三角洲北、东两岸的钓口和清水沟流路为例,对比研究了两个流路基本稳定后的初期黄河三角洲沿岸余流场结构及其流速的变化。结果表明,虽然两个不同流路时期沿岸流系的总体趋势存在一致性,但不同岸段的局部余流场结构、流速及其分布在不同季节都发生了程度不一的变化。在流场结构上,夏、冬季的差异很小,而春、秋季的差异相对较大,特别是在10m以浅的近岸海域的变化明显。高流速区分布,在钓口流路时期具有随各突出沙嘴而生的特点,清水沟流路时则是沿岸线走向、呈条带状延伸,且其分布范围更大、中心流速更高。沿岸余流流速在清水沟流路时期比钓口流路时期大很多,以清水沟口以南海域的流速增加最显著,北岸海域其次,清水沟口以北、神仙沟以南岸段的变化最小,在季节上以冬季增幅最明显。两个不同流路时期沿岸潮致余流场的总体特征也是基本一致的,分布于甜水沟沙嘴(清水沟口)南、北部的涡环结构在清水沟流路时期明显向东北方向移动,清水沟流路时期神仙沟和甜水沟等原沙嘴附近的潮致余流流速存在明显的减小。
- 薛兴华李国胜王海龙
- 关键词:入海流路
- 潮流对黄河入海泥沙在渤海中输运的贡献被引量:2
- 2011年
- 基于ECOMSED模型研究分析单纯潮流作用下黄河入海泥沙在渤海中的输运特征。研究表明,渤海海域陆架坡度远小于内波特征参量,因此除黄河入海口附近以及其他近岸极浅海域之外,单纯潮流作用下渤海大部分海域的表层悬沙含量较低,但与实际水动力条件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悬沙含量垂向分布特征明显,底边界层内因为较大的垂向湍流粘性系数,因此悬沙含量可以维持较高的水平,而底边界层之外悬沙含量迅速降低2~3个数量级;同时悬沙含量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潮周期(M2)变化特征。潮流作用下,绝大部分黄河入海泥沙沉积在黄河三角洲附近,只有少量悬沙可以发生长距离输送。黄河入海泥沙输运通量在口门外呈现一对涡状结构,成为水下三角洲南北两侧泥质沉积区形成的主要机制。
- 王海龙韩树宗郭佩芳李国胜
- 关键词:数值模拟
- 高度计资料监测日本以南黑潮主轴特性的变化被引量:5
- 2003年
- 应用1993年至2001年TOPEX/Poseidon(以下简写为 T/P)卫星高度计3条下行轨道的沿轨资料,计算分析了日本以南黑潮主轴的摆动特性,发现在1993年和2000—2001年010轨道上有2次空间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弯曲。黑潮处于平直路径时流速比较大;呈稳定弯曲状态时流速与多年平均值相差不大;而黑潮在两种稳态之间转换时,伴随着流速负距平的出现。
- 王海龙郭佩芳钱成春韩树宗
- 关键词:大地水准面TOPEX/POSEIDON
- 海上测风装置及量测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测风装置及量测方法。海上测风装置包括基础平台、测风塔、可迁移固定式平台以及激光雷达测风仪。所述基础平台包括第一平台以及第二平台,所述测风塔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激光雷达测风仪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平...
- 王海龙邓广义史磊周冰王乐铭连捷丁赟牟丽琴
- 黄河入海泥沙季节—年尺度悬移输运过程与机制研究
- 黄河入海泥沙对黄河三角洲附近的造陆运动以及渤海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近年来由于上中游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致使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发生了巨变。环流是反映保守物质长期输送状态的物理过程。因此,探讨渤海环流以及黄河入...
- 王海龙
- 关键词:生态环境
- 黄河入海泥沙在渤海中悬移输送季节变化的数值研究被引量:23
- 2009年
- 利用实际的风场和地形等条件,基于一个浪流耦合模型提供的动力场驱动一个悬沙输送模型,研究黄河入海泥沙在渤海中悬浮输运的季节变化特征。通过数值计算发现,69%的黄河入海泥沙最终滞留在滨海区,输往外海的泥沙占入海泥沙总量的31%,尚有4%的泥沙通过渤海海峡输往北黄海。因此,黄河口附近的悬沙含量非常高(≥1kg/m3),且其季节变化主要受到入海水沙通量多寡的影响,丰水丰沙的夏秋季最高。除黄河口外,渤海其他海域海水中悬浮体含量的平面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其基本趋势是悬浮体含量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且其季节变化主要受风场时变控制。数值计算得到的悬沙输运年平均结构显示:黄河入海泥沙部分输向渤海湾南岸;而大部分泥沙向东南输向莱州湾,大量泥沙并不在此沉积,继而向东北方向输运,莱州湾只是一个向外输沙的通道。泥沙输运通量的结构与海底冲淤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最具典型代表性的是黄河口南北两侧涡状通量以及与之对应的泥质沉积区。
- 王海龙李国胜
- 关键词:数值模拟悬沙输运泥沙冲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