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雄
- 作品数:19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丙型肝炎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HCV-RNA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刘小林张哲雄周彦
- 关键词:CD4+CD25+调节性T细胞HCV-RNA丙型肝炎患者RNA表达健康体检者
- 甲亢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选择素、sICAM-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 2015年
- 目的测定甲亢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sICAM‐1)、可溶性 E‐选择素(E‐selectin)水平,探讨 sICAM‐1、E‐选择素与甲亢病情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22例甲亢患者治疗前后 sICAM‐1、E‐选择素水平。结果甲亢患者治疗前血清 sICAM‐1、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甲亢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水平(P<0.05)。结论 sICAM‐1及 E‐选择素参与甲亢发病过程,sICAM‐1及 E‐选择素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性的指标。
- 张哲雄滕士阶
- 关键词:甲亢SICAM-1E选择素
- IL-17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11年
- 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是一类主要由活化CD4+T淋巴细胞产生的具有促炎作用的细胞因子发挥着清除细胞外病原体的重要作用,与自身免疫和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hl7细胞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免疫调节、免疫病理和宿主防御的认识[1]。
- 张哲雄
- 关键词:IL-17癌患者CD4+T淋巴细胞宫颈肿瘤发生发展自身免疫
-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人直肠癌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法测定8例正常人直肠组织、16例直肠癌组织(青年组8例、老年组8例)中SOCS-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直肠组织比较,青年组、老年组病人直肠癌组织SOCS-3mRNA的表达均呈降低趋势,老年组更为显著(P<0·01);老年组直肠癌组织SOCS-3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结论SOCS-3基因在老年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 张耀忠赵丽纯周劲松贾芙蓉张哲雄裴海燕金艳红何成彦
- 关键词:直肠癌
- SOCS-3 mRNA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 自从1997年SOCS家族被发现以来,其功能日趋明了。SOCS蛋白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发挥负性调节作用。SOCS蛋白通过促进蛋白酶体水解JAK/STAT途径的信号蛋白发挥负性调节作用,SOCS这样蛋白信号可能促进蛋白的退化...
- 张哲雄
- 关键词:胃癌SOCS-3
- 文献传递
-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血清HGF、uPA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含量,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患者诊断及发展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22例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和13例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HGF及uPA的含量,并比较二者含量在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 35例结直肠癌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中HGF及uPA含量显著升高,且分期越晚,HGF及uPA值越高,而其中13例合并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最为明显。35例患者手术后HGF及uPA表达较术前明显下降。血清中HGF的表达与uPA的表达相关。结论 HGF及uP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分期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血清学指标,为预测早期肝转移提供依据。
- 李建业苗永昌夏春咸张哲雄冯传波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转移肝细胞生长因子
- Hpa、uPA 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 heparanase,Hpa)、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3例甲状腺癌及134例良性甲状腺结节组织中Hpa、uPA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Hpa、uPA蛋白在甲状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Hpa、uPA在甲状腺癌及良性甲状腺结节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30%、89.38%和16.42%、11.19%,甲状腺癌组织中Hpa、uPA的表达高于良性甲状腺结节(P<0.001)。在甲状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组Hpa、uP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93.94%、100%和65.96%、74.47%,甲状腺癌组织中有周围淋巴结转移组Hpa、uPA的表达高于无周围淋巴结转移组( P<0.001)。 Hpa、uPA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成正相关性(r=0.437,P=0.021)。结论 Hpa、uPA检测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淋巴转移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李建业鲁凯姚壮凯耿强张哲雄孙志超
- 关键词:甲状腺恶性肿瘤甲状腺良性结节乙酰肝素酶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尿路感染(UTI)病原菌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0年10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和治疗的91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UTI分为UTI组(35例)和无UTI组(56例),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中段尿培养结果、临床症状、肾功能、血WBC、C3、C4、尿常规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病原菌35株,革兰阴性菌(G^(+)菌)24株,占比68.57%,革兰阳性菌(G^(+)菌)5株,占比14.29%,真菌6株,占比17.14%。SLE合并UTI患者以发热和尿道刺激征临床表现为主,2例为无症状性UTI。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泼尼松剂量≥20 mg/d、激素+免疫抑制剂、CRP、尿液细菌计数、尿液WBC均为SLE患者合并UT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OR值分别为2.850、2.962、1.464、1.306、1.154。结论:SLE合并UTI病原菌多为大肠埃希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尿液细菌计数和WBC结果异常时提示可能UTI。
- 徐承来张哲雄李艳刘霞王西珍刘张波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尿路感染尿常规
- 甲状腺癌患者血清Hpa、uPA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检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 PA)含量,探讨其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38例甲状腺癌患者,37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Hpa和u PA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甲状腺癌组Hpa、u PA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其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良性甲状腺结节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Hpa浓度与淋巴结转移与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转移组血清中的u PA浓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a/u PA的曲线下面积为0.812,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大于Hpa和u PA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Hpa和u PA联合检测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和预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李建业鲁凯姚壮凯耿强张哲雄孙志超
- 关键词:甲状腺恶性肿瘤良性甲状腺结节乙酰肝素酶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
- 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和IL-17在宫颈病变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表达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被引量:25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危人乳头状病毒和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IL-17)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对来我院就诊的66例妇女宫颈病变患者进行HPV-DNA、IL-17含量检测。结果 HPV阴性患者29例、HPV阳性患者20例、宫颈癌患者17例。三组所表达的IL-17的含量分别为(2.37±2.03)%、(27.99±11.28)%、(35.4±11.59)%。HPV阳性患者、宫颈癌患者的IL-17的含量比HPV阴性患者显著增高(P<0.01),HPV阳性患者与宫颈癌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IL-17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检测IL-17含量对宫颈癌诊断和病情变化有重要意义。
- 张哲雄徐承来曹永涛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宫颈癌HPV-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