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文琴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古尔班通古特
  • 3篇古尔班通古特...
  • 2篇植物
  • 2篇拟南芥
  • 2篇种群
  • 2篇种子
  • 1篇短命植物
  • 1篇一年生植物
  • 1篇针叶
  • 1篇沙埋
  • 1篇沙埋深度
  • 1篇沙生
  • 1篇沙生植物
  • 1篇水剂
  • 1篇水性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含水量
  • 1篇土壤种子库
  • 1篇种间
  • 1篇种间关联

机构

  • 6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6篇何文琴
  • 5篇刘彤
  • 3篇陈正霞
  • 3篇孙园园
  • 3篇郝晓冉
  • 2篇赵丹
  • 1篇曾勇
  • 1篇周朝彬
  • 1篇唐诚
  • 1篇郑波
  • 1篇常红

传媒

  • 3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年份

  • 4篇2016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沙生植物倒披针叶虫实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分布被引量:3
2016年
倒披针叶虫实(Corispermum lehmannianum)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泛分布,重要值仅次于该沙漠建群种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对沙面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固定样方法对自然条件下该植物的分布特征和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倒披针叶虫实在沙丘各坡位均占有较高重要值,尤其活化程度较高的中部和上部优势度更明显;2)生长季节的不同阶段,除坡顶外,其他各坡位种子主要分3批萌发出苗,不同时期种子萌发出苗数量存在差异,3月份有大量种子萌发出苗,4月份种子萌发出苗数最多,5月份萌发出苗量逐渐减少。而坡顶3月份种子萌发出苗量最多,4月至5月均无种子萌发出苗。因此,除坡顶外,种子萌发出苗数量和种群密度在其他各坡位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生长季结束时各坡位种群密度表现为:中部和上部>底部和丘间>顶部;3)成熟植株单位面积种子产量为:中部和上部>丘间和底部>顶部,且中部和上部单位面积种子数量极显著多于丘间、坡底和坡顶(P<0.01);4)通过对0—5 cm和6—10 cm土壤种子库密度研究发现,沙丘中部和上部种子库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坡位。综合以上研究表明,倒披针叶虫实在沙面较活化的中部和上部呈优势分布,对沙漠环境具有良好适应性。因此,该植物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沙生植物。
陈正霞刘彤刘尊驰何文琴汤景光郝晓冉孙园园曾勇
关键词:短命植物土壤种子库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优势物种的种间关联特征被引量:7
2016年
基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植物多样性的调查,对22个优势物种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31个种对中,正关联种对数(141对)多于负关联种对(90对),且前者达到显著关联的种对数(89对)也多于后者(27对)。乔灌木对草本植物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形成种对中正关联种对数(44对)多于负关联种对(28对),且前者达到显著关联的种对数(22对)也多于后者(10对)。其中白梭梭、白茎绢蒿和淡枝沙拐枣分别与18个优势草本中的11个、13个和13个呈正关联,且多为显著关联;但梭梭与这些草本均不存在显著正关联,表现出明显的生境趋异性。绝大部分(211对)种对的OI<0.6,处于中等偏弱联结强度,表明干旱环境胁迫使部分物种在资源利用趋同同时,而不同物种集团之间发生了空间分布的分离。DCA排序图的种间距离和分布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上述结果。研究认为本沙漠白梭梭、白茎绢蒿和淡枝沙拐枣等灌木不仅具有防风固沙效应,而且对草本具有重要的看护效应,需要重点保护。在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应重视不同乔灌木与草本植物间的合理搭配,以构成灌木-草本群落,形成立体防风固沙体系,更好地发挥生态效应。
孙园园刘彤刘尊驰郝晓冉何文琴朱乐奎郑波汤景光
关键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种间关联
不同温度下5种保水剂吸水和持水特性的差异
2014年
为探讨保水剂可明显地提高造林成活率,但在新疆早春和秋冬季造林温度较低,夏季温度较高,对保水剂吸、持水特性影响较大,直接影响了保水剂的实际效果。本实验采用选择安信、海明、神润、立铭、金元易(大、小颗粒)等5种不同类型保水剂为材料,对比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吸水持水特性。结果表明:15种保水剂都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其中安信保水剂累积吸水量最大,达到自身重量的225-240倍;保水剂的颗粒大小对吸水性也会产生影响,吸水开始的半小时内金元易小颗粒的吸水速率比大颗粒明显要大2倍;2低温明显限制保水剂的吸水倍率,吸水开始的半小时内降低了13.4%-55.0%不等。但随着时间的增加,保水剂都能达到不同温度的最大吸水量;高温对保水剂的吸水速率也有一定影响,吸水倍率变化范围在-6.3%—(+7.0%)之间;35种保水剂都有不同程度的释水现象,其中立铭保水剂在第一天释水量就达到了51.2%,这说明其吸水持水特性相对较差。由此可知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安信和金元易小颗粒两种保水剂在低温下吸水倍率受影响较小,持水性对温度变化不敏感,所以更适于新疆早春植树造林应用。
何文琴刘彤周朝彬唐诚陈正霞汤景光
关键词:保水剂吸水性持水性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5种优势分布一年生植物种子萌发对环境的依赖性被引量:3
2014年
为探讨一年生植物是荒漠生态系统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本研究采用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优势分布的一年生植物: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卷果涩荠(Malcolmia scorpioides)、弯曲四齿芥(Tetracme recurvata)、硬萼软紫草(Arnebia decumbens)和狭果鹤虱(Lappula semiglabra)为材料,通过不同温度、土壤含水量、沙埋深度对种子萌发及幼苗出土的影响,探究其种子萌发对环境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硬萼软紫草最佳萌发温度为0/10℃,且第2天开始萌发;狭果鹤虱、弯曲四齿芥和卷果涩荠最佳萌发温度为5/15℃,萌发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天,第16天,第8天;沙蓬最佳萌发温度为10/25℃,第9天种子开始萌发。硬萼软紫草、狭果鹤虱、弯曲四齿芥和卷果涩荠种子萌发率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而增大,24%土壤含水量下种子萌发率均最高,分别为50%、56.67%、56.67%和41.67%;沙蓬种子萌发率随土壤含水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8%土壤含水量下种子萌发率最高为43.33%。由此可知,5种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最大值均出现在0.5-1.5 cm较浅的土层。
陈正霞刘彤何文琴刘尊驰孙园园赵丹
关键词:一年生植物萌发率土壤含水量沙埋深度
新疆天山北部拟南芥种群适应研究
种群是在同一时间内分布于同一区域内具有异质性的同种个体的集合,是物种的外在表现。在环境的变化下不仅个体表型特征之间相互协调表现出个体适应性,而且异质性的个体间由于相互作用,在种群上表现出不同的数量变化和维持、增长模式,是...
何文琴
关键词:拟南芥自然种群
拟南芥不同萌发时期结实种子的母体效应及其适应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通过对阿尔泰山拟南芥种群统计学特征的连续观测,以及不同萌发时期植株种子萌发特征的研究,综合分析了拟南芥不同萌发时期植株所结的种子对温度变化的母体效应及其适应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同一年春季不同时间成熟的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萌发具有母体效应。早萌发的植株在种子成熟期间经历的温度较低,后代种子在高温下具有较高的萌发率,4个样地中早期植株产生种子的萌发率分别为:18.89±1.11、53.34±3.33、84.45±2.22、81.11±1.11,显著高于15-28℃下同样地其他时期植株种子的萌发率;母体生境的异质性也可对后代种子萌发产生影响,例如,种子成熟期生境中的可利用水分;早期和晚期萌发的植株具有不同的生存策略,不同样地早期萌发的植株存活率分别为:9.8%、12.1%、13.9%、3.4%,显著分别低于不同样地晚期萌发植株的43.3%、45.7%、68.4%、65.3%,但个体繁殖力分别为:499.50±79.31、241.5±36.96、285.3±49.65、608.4±177.59,显著高于同一样地晚期萌发的。早期萌发植株产生的种子适宜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28℃比晚期的更宽。因此,早萌发的植株倾向于通过扩大个体繁殖量以及更宽泛的种子萌发温度来促进种群增长,晚萌发的植株则倾向于提高存活率并使后代在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下萌发维持种群延续。本研究是对深入研究拟南芥种群的适应机制的重要补充。
何文琴刘彤郝晓冉赵丹汤景光常红
关键词:温度存活率繁殖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