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电磁辐射
  • 1篇登革病毒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学成
  • 1篇血糖
  • 1篇研究环境
  • 1篇药物
  • 1篇液质联用
  • 1篇液质联用技术
  • 1篇永生化
  • 1篇诱导分化
  • 1篇增殖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化学
  • 1篇植物化学成分
  • 1篇神经样细胞
  • 1篇生化
  • 1篇生物活性

机构

  • 6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亚宝药业集团...

作者

  • 6篇李艳
  • 4篇王明连
  • 3篇刘强强
  • 2篇黄胜阳
  • 1篇刘巧丽
  • 1篇曾毅
  • 1篇邓玲玲
  • 1篇马雪梅
  • 1篇王群
  • 1篇林太凤
  • 1篇王琰
  • 1篇张红胜
  • 1篇刘欢
  • 1篇路通

传媒

  • 1篇智慧健康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1800 MHz长期电磁辐射对NIH/3T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长期1800 MHz电磁辐射对NIH/3T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1800MHz电磁辐射,SAR值2 W/kg,间断暴露方式(5 min on/10 min off),5 h/d。对暴露60 d和138 d的细胞,进行平板克隆和软琼脂克隆实验,并采用ELISA法检测端粒酶的表达。结果平板克隆实验中,60 d暴露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显著低于假暴露组(P<0.05),而138 d暴露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与假暴露组无明显差异。软琼脂克隆实验中,60 d暴露组和假暴露组细胞均未见克隆形成,而138 d暴露组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假暴露细胞。端粒酶检测结果,60 d暴露组细胞的端粒酶表达量与假暴露组无显著差异,而138 d暴露组细胞的端粒酶表达量显著高于假暴露组(P<0.05)。结论 1800 MHz电磁辐射长期暴露至60 d,有损NIH/3T3细胞的增殖能力,而更长期的暴露后(138 d)细胞转化增殖能力增强。
李艳孙海龙张红胜顾敬超刘强强王明连
关键词:细胞增殖细胞克隆NIH/3T3细胞端粒酶
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NS5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一种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的蚊媒传染疾病,近年来疫情愈发严重。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NS5是所有黄病毒属蛋白中最大也是最保守的。DENV NS5具有三种酶活性: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MTase)、核苷酸末端转移酶(terminal nucleotide transferase,TNTase)和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DENV NS5的MTase和RdRp活性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鲜明特点,在病毒基因组复制过程起着核心作用,因此NS5蛋白具有成为阻断或抑制病毒增殖靶标的潜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DENV NS5的研究进展。
刘强强王明连李艳
关键词:登革病毒
一株用于研究环境因素暴露效应的神经样细胞
2017年
为建立一株可用于研究长期环境因素暴露的永生化神经样细胞,使用b FGF作为预诱导剂,BHA、DMSO和β-巯基乙醇作为诱导剂,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Nestin、NSE、GFAP和MAP2的表达,判断是否具有神经样细胞特异性.将诱导成功的细胞连续传代,利用稀释法分离出单细胞克隆.筛选出可以连续传代50次以上的细胞,RT-PCR检测Nestin和MAP2基因表达差异,判断所获得的单克隆细胞的神经样特性是否能够维持.结果显示,诱导后的细胞胞体凸起,免疫荧光检测Nestin、NSE、GFAP蛋白表达均阳性,说明成功将MSCs诱导为神经样细胞,Nestin基因表达在传代11次时升高1.32倍,在50次时降低8.85倍,而MAP2基因表达在传代11次时升高2.12倍,在50次时升高7.29倍,说明其已经由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本研究得到的神经样细胞单克隆可以连续传代,并且保持神经样细胞特性,可以作为检测环境因素对神经系统慢性损伤作用研究的细胞模型.
顾敬超王明连王群李艳刘强强路通曾毅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神经样细胞永生化环境暴露
1800MHz电磁辐射对小鼠皮肤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1 800 MHz电磁辐射对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使用1 800 MHz,比吸收率为2、3、4 W/kg电磁辐射辐照小鼠皮肤细胞(JB6),细胞分为辐照组与对照组。辐照结束后,采用流式细胞术,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再加入ROS中和剂富氢水,以观察其对ROS的中和作用。通过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丙二醛含量,来评价电磁辐射后细胞氧化损伤程度。结果比吸收率为2、3 W/kg时,暴露2h内细胞内ROS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W/kg暴露20 min、80 min、120min后,暴露组细胞与假暴露组比较ROS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加入富氢水后,暴露组与普通培养基暴露组比较,降低了50.79%;4 W/kg暴露120min后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4 W/kg 1 800 MHz电磁辐射会引发细胞内ROS升高并造成细胞氧化损伤。
刘欢王明连马雪梅林太凤刘巧丽李艳
关键词:电磁辐射
胡桃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胡桃属植物2010年以来的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以期为该属植物开展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全面调研近5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结果从胡桃属植物中得到的化学成分180余种,主要包括醌类、黄酮类、鞣质类、三萜类、二芳基庚烷类等,其生物活性主要为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抗菌等。结论胡桃属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繁杂,种类丰富多样,其抗肿瘤、抗氧化和降血糖等生物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李艳邓玲玲黄胜阳
关键词:胡桃属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抗肿瘤降血糖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蒙药扑勒蒙化学成分分析与鉴定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蒙药扑勒蒙化学成分的快速分离与鉴定,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分别为咖啡酸、5,7,2’,4’-四羟基-6,5’-二甲氧基黄酮、槲皮万寿菊素、4’-羟基汉黄芩素、槲皮万寿菊素-4’-甲醚、5,6,3’-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烷酮、圣草酚-7-甲醚、槲皮素-7-甲醚、樱花素、异樱花素和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烷酮。
王琰李艳张希玉辛艳黄胜阳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液质联用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