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军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精神病
  • 2篇抗精神病
  • 2篇抗精神病药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D2受...
  • 1篇受体
  • 1篇敏化
  • 1篇母性
  • 1篇母性行为
  • 1篇耐受
  • 1篇隔核
  • 1篇躲避
  • 1篇伏隔核
  • 1篇苯环利定

机构

  • 2篇西南大学
  • 2篇林肯大学

作者

  • 2篇高军
  • 2篇李鸣
  • 1篇杨瑜
  • 1篇陈伟海
  • 1篇廉彬
  • 1篇乔婧

传媒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转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抗精神病药长期使用引起的敏化和耐受效果及其相关机制
2014年
抗精神病药已经有60余年的使用历史,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疾病伴随的幻觉、妄想症等症状。临床和动物研究都提示抗精神病药的长期使用会导致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生变化,即产生敏化或耐受效果。在急性用药情况下,多种临床常用抗精神病药作用都可以抑制条件躲避反应和苯环利定诱发的运动增强。以这两个动物模型为基础,我们建立了研究抗精神病药敏化和耐受的行为学范式。以此为基础,我们一系列研究发现长期用药可导致药物敏感性加强或减弱,即敏化或耐受。并进一步考察了敏化和耐受的行为学特征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结果表明大多数抗精神病药长期用药会导致敏化,这些药物包括:奥氮平、阿塞那平、阿立哌唑、利培酮、氟哌啶醇等,而只有氯氮平会导致耐受。在行为学层面,敏化和耐受在不同抗精神病药间存在迁移效应,并且可以长期保持。在受体机制方面,我们发现多巴胺D_2受体和五羟色胺2A(5-HT_(2A))受体参与调控敏化和耐受。在中枢机制方面,发现内侧前额叶以及中脑边缘系统核团参与调控敏化和耐受。
高军李鸣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敏化耐受
抗精神病药对大鼠母性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15年
母性行为是一个复杂的本能行为,可以作为研究药物影响社会行为的一个有效模型。人和动物的母性行为具有很多相似的特征。很多临床上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像氟哌啶醇、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阿立哌唑和氨磺必利都会破坏一种或几种母性反应(比如:幼鼠叼回、舔幼鼠、筑巢行为等)。在阐述产生母性行为的生物学机制的基础上,我们综述了近年来抗精神病药对母性行为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理机制,并且讨论了这些前临床研究的潜在临床意义。我们认为抗精神病药主要是通过抑制母性动机来影响母性行为的主动成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镇静对于母性行为的破坏起了重要作用。受体机制上,典型抗精神病药破坏母性行为主要是通过抑制D2受体,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则主要通过抑制5-HT2A/2C受体。包括伏隔核壳区在内的相关奖赏环路是抗精神病药影响母性行为的主要神经网络。这一系列的研究不仅增加了对调控母性行为神经化学机制的理解,也有助于理解抗精神病药的治疗范围及其副作用,并帮助我们理解抗精神病药对人类母性关怀的影响及机制,改善或减弱抗精神病药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以便提出更好治疗精神病的方法。
廉彬高军陈伟海杨瑜乔婧李鸣
关键词:母性行为抗精神病药多巴胺D2受体伏隔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