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亚军

作品数:13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肝癌
  • 3篇胆管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内窥镜
  • 3篇窥镜
  • 3篇肝癌细胞
  • 3篇癌细胞
  • 2篇胆管造影
  • 2篇胆管造影术
  • 2篇胰胆管
  • 2篇胰胆管造影
  • 2篇胰胆管造影术
  • 2篇胰腺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影像学特征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术后

机构

  • 6篇内蒙古医科大...
  • 5篇吉林大学白求...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12篇耿亚军
  • 5篇吕国悦
  • 5篇任建军
  • 4篇王广义
  • 3篇王蒙
  • 3篇张平
  • 3篇王泽锋
  • 2篇张俊晶
  • 2篇刘亚辉
  • 2篇李树栋
  • 2篇张彤
  • 1篇王万祥
  • 1篇孙晓东
  • 1篇杨成旺
  • 1篇牛剑祥
  • 1篇陈儇
  • 1篇凌洪
  • 1篇王震侠
  • 1篇冯秋实
  • 1篇金武龙

传媒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第14届全国...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年份

  • 5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患者治疗性ERCP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蒙王广义张平刘亚辉吕国悦孙铁梁耿亚军刘伟峰
关键词: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老年人
肝囊型包虫病的影像学特征与诊断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总结肝囊型包虫病CT及MRI影像学检查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文献将肝囊型包虫病分为5型:I型:单纯囊肿型,Ⅱ型:多子囊型,Ⅲ型:内囊分离型,Ⅳ型:实变钙化型,V型:混合型。对于明确诊断或疑似诊断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予手术治疗。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各随访1次,以后每年门诊随访1次,5年以上无复发可停止随访。随访内容主要观察肝囊型包虫病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8月。结果(1)影像学检查情况:58例患者中,54例行CT扫描,21例行MRI扫描。58例患者中,I型肝囊型包虫病17例,CT检查结果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囊性病变;MRI检查结果示单个或多个圆形、椭圆形异常信号,T。wI呈低信号,T:WI呈高信号,囊壁T,WI和T:WI均呈低信号,以T:WI显示更清晰。Ⅱ型肝囊型包虫病13例,CT检查结果示母囊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子囊,排列呈“蜂窝状”“车轮状”;MRI检查结果示T,WI子囊信号低于母囊,T:wI子囊信号高于母囊;母囊及子囊囊壁均呈低信号。Ⅲ型肝囊型包虫病6例,CT检查结果示病变呈“套囊征”“水蛇征”等,MRI检查结果示病变呈“飘带征”。Ⅳ型肝囊型包虫病13例,CT检查结果示不规则高密度钙化影,密度不均匀,病变呈“脑回样”或“卷洋葱皮样”改变。V型肝囊型包虫病9例,同时存在上述各型中2种或2种以上类型病变。(2)诊断情况:CT检查误诊4例,其中3例术前诊断为肝囊肿,1例术前诊断为肝转移癌,诊断准确率为92.6%(50/54)。MRI检查误诊2例,术前均诊断为肝囊腺瘤,诊断准确率为90.5%(19/21)�
王泽锋张俊晶耿亚军牛剑祥任建军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急性胆胰疾病的急诊内镜治疗临床分析(附103例报告)
王蒙张平王广义刘亚辉吕国悦耿亚军孙晓东綦俊
关键词:胆管阻塞括约肌切开术内窥镜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及MRI影像学特征与诊断被引量:39
2017年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AI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MRCP检查,完善检查后行激素治疗。选取同一时期行MRI检查并确诊的胰腺癌及正常胰腺受试者各11例,分别测量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进行比较。观察指标:(1)影像学检查情况:①胰腺表现:胰腺密度和信号,胰腺萎缩和钙化,胰腺增大,胰管改变。②胰腺外表现:胆道系统及肾脏改变。③弥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值:比较AIP、胰腺癌和正常胰腺ADC值。(2)诊断情况。(3)治疗及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 T3法检验。 结果:(1)影像学检查情况:21例患者中,17例行CT检查,11例行MRI检查(其中7例联合行CT检查)。①胰腺表现:胰腺密度和信号MRI检查示胰腺弥漫性增大14例,边缘饱满,呈“腊肠样”改变。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程度减低,门静脉期及延迟期逐渐均匀强化,边缘未见强化。MRI平扫病灶T1加权成像呈稍低信号,T2加权成像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病灶边缘T1、T2加权成像均呈稍低信号,增强未见强化。胰腺萎缩和钙化:3例胰腺实质萎缩,内见散在钙化。胰腺增大:4例胰腺局限性增大呈“假肿瘤样”改变,其中胰头部局限性增大2例。胰管改变:MRCP检查示4例表现为胰管弥漫性狭窄,3例表现为局限性狭窄,1例局限性扩张。②胰腺外表现:MRCP检查示11例患者表现为胆道�
王泽锋王海军张俊晶耿亚军任建军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磁共振成像
has-miR-16在舌鳞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究has-miR-16在舌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6例舌鳞癌与癌旁组织样本中has-miR-16的表达特征,并检测其在舌鳞癌细胞株CAL-27、SCC-9及正常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转染has-miR-16模拟物(mimics)至CAL-27和SCC-9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创伤愈合试验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as-miR-16的靶基因,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进行验证。结果 Has-miR-16在舌鳞癌组织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其在CAL-27及SCC-9细胞中的表达量亦低于正常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P<0.05)。体外功能实验发现,过表达has-miR-16可显著抑制CAL-27与SCC-9细胞的增殖及迁移(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发现,成髓细胞瘤癌基因(myeloblastosis oncogene,MYB)是has-miR-16的靶基因。结论 has-miR-16在舌鳞癌组织及细胞系中低表达,过表达has-miR-16可抑制舌鳞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has-miR-16在舌鳞癌中发挥抑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MYB而实现。
李琦耿亚军郭菁鄂丽华徐溢涵金武龙
关键词:舌鳞癌抑癌作用
AEG-1-shRNA阻断AEG-1对肝癌细胞BEL-7402侵袭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索星形细胞上调基因(AEG)-1-shRNA阻断AEG-1对肝癌细胞BEL-7402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应用pU6mRFP AEG-1-shRNA阻断肝癌细胞BEl-7402的AEG-1表达,设立阴性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半定量RT-PCR法比较侵袭相关基因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Millic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pU6mRFP AEG-1-shRNA组与对照组相比AEG-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细胞侵袭能力下降,侵袭相关基因MMP2、MMP9、VEGF表达减少(P﹤0.05)。结论 shRNA沉默AEG-1明显抑制了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侵袭性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AEG-1是有效治疗肝细胞癌的靶点。
马建吕国悦谢淑丽耿亚军王广义
关键词:肝细胞癌肿瘤
急性胆胰疾病的急诊内镜治疗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急诊治疗内镜在急性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急诊应用十二指肠镜治疗急性胆胰疾病103例。根据病情完成ERCP检查和放置鼻胆引流管(ENBD)或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于乳头部结石嵌顿用针型刀剖开乳头,然后根据病情进行网篮取石、ENBD或胆管塑料支架(ERBD),观察终点为治疗成功率,同时结合既往非急诊ERCP病例资料,针对内镜下操作次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3例急诊ERCP中,内镜治疗成功率为97.1%(100/103),其中ERCP+ENBD/ERBD、ERCP+针刀开窗术+取石/ENBD/ERBD、ERCP+EST+取石+ENBD以及ERCP+EST+ERBD分别为25例(24.3%)。12例(11.7%),67例(65.1%)和8例(7.8%)。ERCP治疗成功病例中,仅1例(1.0%)出现乳头出血,经内镜下止血后痊愈。与择期手术相比,急诊ERCP多需要二次操作完成治疗(P=0.010),治疗成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结论急诊ERCP治疗急性胆胰疾病操作安全、疗效确切,是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手段。
王蒙王广义张平吕国悦耿亚军冯秋实
关键词:胆道疾病胰腺疾病括约肌切开术内窥镜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胆囊切除术后残留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残留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4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3例胆囊切除术后残留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83例患者中,74例为残留胆囊(其中41例合并胆管结石、33例为单纯残留胆囊),9例为单纯残留胆管结石。患者入院后行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根据相应病变选择合适手术方法。观察指标:(1)临床特征: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征。(2)手术及术后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复查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生存和病变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1)临床特征:①病史:83例患者均有胆囊切除术史。其中57例首次手术为急诊手术,26例为择期手术。②临床表现:首次出现临床表现时间为术后1~324个月,平均时间为术后96个月。83例患者中,49例临床表现以右季肋区绞痛伴右肩背部放射痛、发热、恶心、呕吐为主;24例以黄疸为主要症状;8例症状逐年加重,后期以右季肋区绞痛、寒战、高热伴黄疸为主;2例首次术后腹上区不适,伴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③实验室检查:83例患者中,48例ALT、AST升高,28例TBil升高,4例血、尿淀粉酶升高。④影像学检查:83例患者中,77例MRCP检查阳性,43例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阳性,39例腹部CT检查阳性(4例合并胰腺炎)。(2)手术及术后情况:8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74例残留胆囊患者中,72例行残留胆囊切除术(41例合并胆管结石患者中,35例行残留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
耿亚军李树栋孟兴凯杨成旺王泽锋何涛王万祥王震侠任建军
关键词:残留胆囊胆石症胆囊切除术
c-Flip的基因表达在肝癌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耐受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c-Flip基因的表达变化在肝癌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耐受中的作用。方法:以肝癌细胞HepG2、Hep3B为研究对象,制备c-FlipsiRNA的细胞模型,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两种细胞模型对TRAIL作用后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其在c-Flip基因沉默前后凋亡信号传导蛋白Caspase-8、Caspase-3等的表达变化。结果:转染c-FlipsiRNA后,细胞恢复了对TRAIL诱导凋亡的敏感性,当TRAIL浓度为100 ng/ml时,HepG2及Hep3B转染组的细胞生存率为57.34%±6.13%和43.98%±4.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6.44%±5.43%和101.85%±6.41%(P<0.01);细胞生存周期SubG1期为74.68%±6.95%和78.34%±7.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8%±0.07%和3.62%±0.38%(P<0.01),转染组TRAIL单独作用,可以引起HepG2siRNA及Hep3BsiRNA凋亡传导通路上传导蛋白Caspase-8、Caspase-3的裂解。结论:肝癌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的耐受可能与其传导通路上c-Flip蛋白的表达相关,抑制其表达可以导致凋亡传导蛋白Caspase-8、Caspase-3的裂解,促使凋亡的发生,恢复肝癌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的敏感性。
凌洪吕国悦郝恩源耿亚军陈儇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肝细胞肝癌凋亡
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根治性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手术根治患者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患者术后采用口服拉米夫定,观察组27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HBV-DNA载量变化、肝功能恢复情况、复发率、复发时间及生存率等情况。结果:术后7d,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水平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终点观察组患者的TBil、ALT、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HBV-DNA水平不断下降,术后1月、3月、6月、1年、2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HBV-DNA载量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7.8%和92.6%,与对照组(53.8%,61.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5例(18.5%)、对照组11例(42.3%)患者出现肿瘤复发,复发时间分别为(15.7±4.6)、(7.4±2.1)月,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复发时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乙肝病毒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患者采取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耿亚军赵鹏慧梁威任建军张彤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原发性肝癌抗病毒治疗肿瘤复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