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鹏飞

作品数:45 被引量:19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环流
  • 8篇环流模式
  • 8篇海表
  • 8篇海洋环流
  • 7篇气候
  • 7篇海洋环流模式
  • 5篇年际
  • 5篇热带
  • 5篇分辨率
  • 5篇高分辨率
  • 4篇中尺度
  • 4篇海表面温度
  • 4篇海洋模式
  • 4篇FG
  • 4篇FGOALS
  • 3篇中尺度涡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年代际
  • 3篇年际变化
  • 3篇气候系统

机构

  • 4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气象局培...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北京市气候中...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青海省气候中...
  • 1篇西藏自治区气...
  • 1篇国家超级计算...

作者

  • 45篇林鹏飞
  • 24篇刘海龙
  • 7篇俞永强
  • 7篇智海
  • 6篇郑伟鹏
  • 5篇李立娟
  • 4篇周天军
  • 3篇包庆
  • 3篇姜金荣
  • 3篇王鹏飞
  • 2篇邹立维
  • 2篇唐晓晖
  • 2篇陈涛
  • 2篇章丽娜
  • 2篇王斌
  • 1篇朱小谦
  • 1篇王德
  • 1篇张学洪
  • 1篇李薇
  • 1篇熊喆

传媒

  • 13篇大气科学
  • 7篇气候与环境研...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3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海洋科学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科研信息化技...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报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数据与计算发...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第32届中国...

年份

  • 6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耦合模式中潮汐对北大西洋模拟的影响研究
2018年
将8个主要平衡分潮加入到耦合模式中,对比研究潮汐对北大西洋模拟影响。由于潮汐的引入,模式模拟SST在北大西洋中纬度区域偏差显著减小,高纬度区域SST降温明显。SST模拟的改变使潮汐试验的海表净热通量模拟误差下降了约30%,但高纬度海冰显著增加。模式中引入潮汐对北大西洋上层环流,尤其是西边界流的路径模拟改进显著,这是SST及海表净热通量模拟改变的主要原因。同时,北大西洋上层和深层西边界流在潮汐的作用下,都表现出环流减弱的特点,这也使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在26.5°N处上层2 km的输送减弱,与观测数据更为接近。较弱的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导致海洋热量在中低纬度聚集而无法输送到高纬度区域,这是造成潮汐试验模拟的海温在中低纬度偏高、高纬度偏低的原因,较弱的热输送也同时导致了潮汐试验中北半球海冰面积增加。
于溢刘海龙林鹏飞林鹏飞
关键词:西边界流
一个高分辨率太平洋-印度洋海盆环流模式的初步结果被引量:4
2009年
利用LASG/IAP发展的一个0.25°×0.25°高分辨率太平洋-印度洋海盆环流模式初步分析了模式在太平洋区域的模拟结果,并与海洋同化资料的数据以及前人的研究结果作比较,检验此模式对该区域平均气候态、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分析表明,模式较好地再现了海表温度(SST)分布、赤道温跃层和纬向流结构、赤道流系分布形态、海表高度以及正压流函数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对显著的El Nio和La Nia事件的模拟等方面与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SODA)2.0.2版本结果相近。此外,模式模拟北赤道流(NEC)分叉点位置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以及吕宋海峡流量的年际变化与已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在年际尺度上,NEC分叉点位置和吕宋海峡流量与ENSO密切相关。
莫慧尔俞永强刘海龙林鹏飞
关键词:年际变化
CMIP5多模式模拟两类El Nino海表盐度分布及与降水的关系被引量:3
2017年
利用CMIP5提供的25个工业革命前控制试验(piControl)模拟数据评估了热带太平洋两类El Ni?o(即东部EP和中部CP型El Ni?o)的海表盐度(SSS)空间结构差异及其与海表温度(SST)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部分模式能够模拟出EP和CP型空间结构,两类El Ni?o中的SST、降水和SSS的空间技巧评分依次减小,其中,EP型SST和降水水平分布的模拟能力强于CP型,SSS则为CP型强于EP型,CP型模拟的SST、SSS和降水异常中心位置较EP型偏西且强度偏弱;(2)CP型SST、降水和SSS三者空间分布的线性一致性比EP型好,即在CP型中,SST影响降水,进而影响SSS,同时SSS对SST调制的反馈机制较显著,而对于EP型,由于海洋水平平流和非局地效应等因素,使得SST与SSS空间对应较差;(3)依据多模式模拟的SSS空间技巧评分高低将CMIP5模式分为两类,技巧评分低(高)的模式模拟的SST、SSS和降水异常值的中心位置偏西(偏东),引起中心位置偏移的原因与模式模拟赤道太平洋冷舌的位置有关,即赤道太平洋冷舌西伸显著,导致发生El Ni?o时SST异常变暖西伸显著,进而使得降水异常和SSS异常位置偏西。同时,技巧评分低的模式还易出现向东南延伸的负SSS异常,原因是双赤道辐合带的东南分支过于明显,即降水偏多,导致SSS偏淡。SSS变化会影响ENSO的发生发展。因此,探讨两类El Ni?o盐度分布的差异及相关物理场的关系,为提高模式的气候模拟和预测提供有益的借鉴。
白文蓉智海林鹏飞
关键词:海表温度降水
LICOM海洋模式对南大洋环流的模拟评估被引量:1
2023年
使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IAP)开发的第三代气候海洋模式(LASG/IAP Climate system Ocean Model version 3,LICOM3.0)低分辨率版本在海洋模式比较计划(Ocean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OMIP)试验中的模拟数据,描述了南极绕极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ACC)和南大洋经向翻转环流(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MOC)在1958-2009年的平均状态及其变化,并与已有的模式模拟结果和观测结果对比以评估LICOM模式的模拟效果.通过对比已有模式模拟数据发现,LICOM3.0模式模拟的ACC和南大洋MOC在两组OMIP试验中平均状态相仿、结果在合理范围内,但OMIP1试验中海表强迫的变化趋势较OMIP2试验中的变化更大,得到的环流输送在OMIP1试验中增长趋势也更大.
白佳慧刘海龙李逸文林鹏飞林鹏飞
关键词:南大洋南极绕极流
中新世中低纬度海道变化对大西洋经圈翻转流和气候变化影响的模拟研究
2024年
自中中新世以来,特提斯海道和巴拿马海道的开合状态可能直接影响了大西洋经圈翻转流(AMOC)的强度和空间形态演变。但是,当前对这两处关键的中低纬度海道与AMOC之间联系的系统性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中中新世时期的边界条件,利用耦合气候模式开展了中中新世气候模拟试验,以及特提斯海道和巴拿马海道先后关闭的敏感性试验。模拟结果显示,开放的特提斯海道和巴拿马海道分别为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水进入北大西洋提供了“捷径”,同时分别向北大西洋输运高盐度海水和低盐度海水,对AMOC强度的变化起着相反的作用。特提斯海道开放增强了AMOC,这抵消了巴拿马海道开放导致的对AMOC的减弱。这两处中低纬度海道的关闭均能引起全球海表温度的南北不对称响应,分界线大致位于巴拿马海道所在纬度。本研究表明,只有特提斯海道和巴拿马海道关闭时,才会形成现代意义上的AMOC空间结构,因此这两处中低纬度海道的关闭时间对研究AMOC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魏吉林刘海龙郑伟鹏林鹏飞郑伟鹏
海洋环流模式LICOM的GPU实现与优化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为了加速海洋环流模式LICOM的积分计算,降低因分辨率的提升而带来的运行成本,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CUDA C的GPU加速版本。【方法】本文基于目前最新的LICOM3版本,在分析LICOM海洋网格块的并行算法的基础上,结合使用CUDA线程并行计算海洋网格点,将LICOM主要计算程序移植到GPU平台上,并从数据传输和设备内存的使用两个方面进行优化。【结果】实验表明,GPU版本模拟结果的与原CPU版本基本一致。与使用相同数量的Intel Xeon E5-2680 V2 CPU相比,使用2至16块NVIDIA K20 GPU单个模式天加速了9.31到1.27倍。【局限】由于LICOM3计算的边界同步通信比较多,限制了程序的可扩展性,未来需要通过边界通信优化和算法优化来提高模式的可扩展性。【结论】本文对LICOM3程序进行了GPU版本的实现和优化,取得了一定的加速效果并保持较好的扩展性,为今后面向更大规模计算的海洋环流模式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张留莹王鹏飞张峰刘海龙林鹏飞王涛韦俊林田少博姜金荣迟学斌
关键词:GPUCUDA并行计算海洋环流模式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被引量:51
2011年
本文基于实时的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指数和中国台站降水资料,研究了MJO对中国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JO的活跃中心从印度洋进入西太平洋,华南地区的降水由偏多转为偏少。最显著的降水正负异常分别位于第4位相和第7位相,其区域平均的最大正负异常值相对于气候平均值的变化约为17%和11%。与降水异常相对应,大尺度背景场,如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水汽和垂直速度也发生了季节内变化。当MJO的活跃中心位于印度洋(第4位相),副高加强西伸,华南地区的水汽增加,上升运动亦加强,降水偏多。当MJO的活跃中心位于西太平洋(第7位相),副高减弱东撤,华南地区的水汽减少,上升运动亦减弱,降水偏少。
章丽娜林鹏飞熊喆吴洪
关键词: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前汛期降水
烟墩角海域二测站周日水温及潮流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2年
为加深对山东半岛东部养殖区的海流、海温变化特征,及其与该地区生态特征分布之间关系的认识,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计算了烟墩角海域两个测站的O1,K1,M2,S2,M4,MS46个主要分潮的北、东分量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测站在各层的潮流椭圆要素。结果表明:该海区水温呈现层化结构,在1天内呈现两个波动,与N-S向潮流变化关系密切。海区除湾内表层外属日潮性质外,潮流属于正规半日潮流性质,半日分潮流的北分量大于东分量,呈现典型往复流特征,最大流流向多为南北向。分析结果也反映出表层、中层的浅水分潮在观测海流中所占的份额高于底层的浅水分潮。
郝佳佳林鹏飞温小虎王德
热带太平洋盐度年际变化对海表温度异常作用比较:1997/1998、2014/2015和2015/2016年El Nino事件被引量:2
2020年
海洋盐度变化为研究气候变化的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比1997/1998年、2015/2016年两次强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和2014/2015年特殊El Nino事件,对盐度变化及其影响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的物理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El Nino和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发展的强弱与热带西太平洋大范围海表层盐度异常(SSSA)及其向东扩散的差异有明显关联。1997/1998、2015/2016年赤道东太平洋SSTA的增暖,对应两次强El Nino事件,在发生年4月,中西太平洋海域出现了明显的负SSSA,之后东移至日期变更线以西,SSSA引发的混合层深度(MLD)变浅、障碍层厚度(BLT)变厚,导致热带中—西太平洋表层升温增强,促使了赤道中太平洋的早期变暖;2014/2015年弱El Nino事件虽然在发生年4月,位于赤道中西太平洋出现了负SSSA,但没有发展东移,导致BLT的增厚过程减弱,对表层温度的调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三次事件对应的盐度变化过程中,水平平流和淡水通量(FWF)引起的表层强迫是影响盐度收支的主要因子,水平平流影响盐度异常的前期变化,触发事件的发生;热带太平洋西部降水引起的FWF负异常的影响最为显著,对ENSO异常信号出现后SSSA的维持起决定性作用。相比较两次强El Nino事件,2014/2015年El Nino对应的早期FWF负异常没有发展和东移,并且之后迅速减弱,导致中西太平洋盐度负趋势减缓,MLD加深,BLT变薄,促使上表层海水冷却,抑制了赤道东太平洋的早期变暖和ENSO发展。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变化与ENSO密切相关,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早期表层盐度变化可能可以作为SSTA的指数。特别地,SSSA在调节SSTA时,不仅影响它的强度,而且可以作为判断ENSO是否发展及其强弱的前兆因子。
石世玮智海林鹏飞陈涛
关键词:年际变化热带太平洋
20世纪热带海洋海表面温度年际变化的特征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Hadley中心海冰和海表面温度资料集Had ISST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扩展重建海温(ERSST)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观测数据,结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中CMIP3(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3)的24个耦合模式的模拟结果,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等方法,对20世纪热带海洋在的SST年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热带海洋年际变化的主要规律是ENSO信号,且有持续增强的趋势;热带海盆间存在显著的SST梯度,其长期变化与热带东太平洋显著相关。本文结论有利于理解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海盆间的相互作用对赤道海域气候改变的影响。
孟庆佳林鹏飞唐晓晖
关键词:热带海洋海表面温度年际变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