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清芳 作品数:18 被引量:30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东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HC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 2008年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淋巴刺激因子(BLyS)和CD38的变化。【方法】收集48例HCV感染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结果】HCV感染者外周血BLyS阳性淋巴细胞、CD19+淋巴细胞和CD19+CD38+淋巴细胞显著增加,BLyS+淋巴细胞增加与CD19+CD38+淋巴细胞增加呈正相关(r=0.52,P<0.01)。【结论】HC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19+B淋巴细胞表达CD38+均显著增加,且二者增加呈正相关。 戴列军 谢玉桃 谭德明 熊清芳 陈海鸥36例住院艾滋病患者巨细胞病毒血症的临床随访及处理 被引量:6 2013年 约30%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μL的AIDS患者合并CMV血症。AIDS患者合并CMV感染可出现多种CMV终末器官疾病(endorgan disease,EOD),如视网膜炎、结肠炎、食管炎以及CMV相关神经病变,其中视网膜炎最常见。 胡志亮 柏春琴 杨永峰 钟艳丹 熊清芳 池云 成骢 魏洪霞关键词:病毒血症 艾滋病患者 临床随访 CD4^+T淋巴细胞计数 巨细胞 住院 470例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不明原因肝病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了解不明原因肝病中行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疾病病因构成。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南京市第二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不明原因肝病”并行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资料,收集人口学资料及病理学检查报告,所有肝穿刺组织病理学切片均经1名临床医生与1名病理学医生结合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做出诊断。结果行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不明原因肝病患者资料共收集到470例,综合分析患者病理学及临床资料后,明确疾病诊断的患者425例(90.4%)。“不明原因肝病”的诊断构成包括11类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自身免疫性肝炎90例(19.1%)、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38例(8.1%),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43例(9.1%),药物性肝损伤118例(25.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75例(16.0%),酒精性肝病12例(2.6%),血管性肝病15例(3.2%),遗传代谢性肝病7例(1.5%),其他系统疾病累及肝脏5例(1.1%),同时合并2种以上肝病16例(3.4%),其他少见肝病6例(1.3%)。结论90%以上的“不明原因肝病”最终可明确病因,主要病因为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非酒精性脂肪14肝病,诊断时需要多学科协作,临床医生需掌握肝脏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知识并了解肝脏病理学、肝胆系统影像学、遗传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刘红丽 杨永峰 熊清芳 钟艳丹 刘杜先 黄平 冯晓宁PEG-IFN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记忆T细胞的影响 2014年 目的:动态观察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 e p a t i t i s B,C H B)患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pegylated interferonα-2b,PEG-IFNα-2b)治疗过程中外周血CD8+记忆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0例HBeAg阳性CHB患者PEG-IFNα-2b治疗24 wk,在治疗前、治疗12和24 wk,分别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8+记忆T细胞亚群百分比,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标志物.结果:PEG-IFNα-2b治疗24 wk后有效率为36.7%,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6.7%,HBV DNA较低时使用效果较好.患者ALT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下降(P<0.05),治疗12 wk时初始T细胞(na?ve T cell,Tnaive)百分率、HBV DNA滴度较治疗前下降明显(54.8±7.28 vs 60.73±6.67,4.57±1.41 vs 6.46±0.74,P<0.05),但治疗12wk与24 wk相比皆下降不明显(54.8±7.28 vs52.07±6.09,4.57±1.41 vs 3.93±1.51,P>0.05).中心记忆T细胞(central memory T cell,TCM),效应记忆T细胞(effector memory T cell,TEM)细胞分布频率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增加(P<0.05).3个时间段终末分化效应细胞(terminal effector memory,TTEM)变化不明显.有效组治疗12 wk和24 wk的ALT,HBV DNA、T naive都较无效组下降(P<0.05);有效组TEM细胞频率在各时间点都较无效组增加;治疗12 wk有效组TCM跟无效组差别不大(15.91±5.07 vs 13.42±3.40,P>0.05),但24 wk时有效组明显增加(22.27±3.58 vs 15.21±3.38,P<0.01).两组TTEM细胞不同时间段变化不大.结论:PEG-IFNα-2b治疗CHB致患者初始T细胞下降,TCM、TEM细胞频率升高,可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及生化学应答的概率高,抗病毒效果好. 熊清芳 黄平 赵磊 杨永峰 冯晓宁 赵红 王华利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CD8^+T细胞 记忆T细胞 针对不同靶位点的siRNA对HepG2人肝肿瘤细胞株FOXO3a表达的抑制作用 2013年 目的探讨针对FOXO3a的小干扰RNA(siRNA)对HepG2 FOXO3a的表达、细胞增殖的抑制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利用RNA干扰(RNAi)效应设计针对FOXO3a的不同siRNA,构建表达载体质粒并转染HepG2细胞系。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FOXO3a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细胞生长实验和流式细胞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变化。另设一无意义RNA载体质粒为阴性对照。结果P2、P3实验组,细胞核绿色荧光明显减淡,有细胞核的排出。特异性siRNA对FOXO3a mRNA及蛋白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P<0.05),细胞凋亡减少,增殖明显增加(P<0.05)。结论抑制FOXO3a基因的表达能够减少HepG2细胞的凋亡,并增加细胞的增殖。FOXO3a有望成为治疗肝癌的有效的靶基因。 熊清芳 杨永峰 谢玉桃 黄平 钟艳丹 冯晓宁关键词:FOXO3A 肝肿瘤 RNA干扰 RNAi特异性抑制FoxO3a对软脂酸诱导HepG2.2.15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FoxO3a基因干扰对软脂酸诱导HepG2.2.15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HepG2.2.15细胞分五组:mock组(加脂质体)、FoxO3asiRNA组、FoxO3asiRNA+软脂酸组、阴性siRNA对照组、阴性siRNA+软脂酸组;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的FoxO3a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检测细胞的caspase-3活性;RT-PCR检测细胞Bim、p27kipmRNA表达水平;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蛋白所在位置.结果:FoxO3asiRNA+软脂酸组和FoxO3asiRNA组FoxO3a总蛋白明显减少(P<0.05),而其他各组基本相同.与阴性siRNA+软脂酸组相比,FoxO3asiRNA+软脂酸组的存活率增加,凋亡率、Caspase3活性下降,BimmRNA、p27kipmRNA表达减少(P<0.05);与FoxO3asiRNA组相比,FoxO3asiRNA+软脂酸组的存活率减少,凋亡率、caspase-3活性、BimmRNA、p27kipmRNA增加(P<0.05);阴性siRNA对照组、FoxO3asiRNA组、mock组的存活率、凋亡率、caspase-3活性、BimmRNA、p27kipmRNA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P>0.05);FoxO3asiRNA组细胞质的绿色荧光比细胞核多;而FoxO3asiRNA+软脂酸正相反.结论:FoxO3a-siRNA单独不能诱导HepG2.2.15细胞凋亡,但抑制FoxO3a的表达后能通过降低Caspase3活性、抑制Bim、p27Kip的表达,从而减少软脂酸诱导的细胞凋亡.并且FoxO3a是通过去磷酸化(失活)即核移位调控这一过程. 熊清芳 谢玉桃关键词:小干扰RNA FOXO3A 软脂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FOXO1的表达及意义 2010年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分叉头框家族转录因子1(forkhead box-containing protein O subfamily-1,FOXO1)表达的变化,以及转录因子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FOXO1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与病理确诊的NAFLD患者,用免疫组化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FOXO1的表达以及FOXO1、PEPCK和G6PC的mRNA水平。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组、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simple steatosls,SS)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IR)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NASH组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I.T)显著高于SS组、对照组(P<0.001或P<0.05),而SS组与对照组之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的FOXO1阳性细胞数、FOXO1 mRNA、PEPCK mRNA、GBPC mRNA随病情的加重逐渐增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FOXO1 mRNA水平与IR、炎症评分和脂肪变性评分、PEPCK mRNA和(G6PC mRNA表达正相关。结论不能根据ALT正常与否决定是否肝穿刺活检。NASH患者的FOXO1表达和活性增强,FOXO1转录因子调节PEPCK和G6PC的表达,并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推测脂肪变性和炎性反应参与了FOXO1的调节。 熊清芳 谢玉桃 谭德明 候环荣关键词: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记忆T细胞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患者CD8+记忆T细胞的产生及分布特性,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16例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患者、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8名健康人的外周血CD8+记忆T细胞亚群,以初始T细胞、中心记忆T细胞(TCM)、效应记忆T细胞(TEM)、终末分化效应细胞(TTEM)占总计数CD8+细胞数的百分比表示。结果与健康组、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CD8+初始T细胞明显增加(P<0.001);TCM、TEM细胞亚群分布频率显著降低(P<0.001)。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组与健康组相比,TCM升高(t=2.34,P=0.03)。高病毒载量组慢性乙型肝炎TTEM百分比比中低病毒载量高(t=2.43,P=0.02)。无论肝炎活动期还是静止期,初始T细胞、TCM、TEM、TTEM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患者CD8+记忆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体内抗原长期存在以及刺激的程度相关。从而导致清除病毒的能力下降,慢性化的形成。 熊清芳 黄平 赵磊 赵红 王华利 冯晓宁 杨永峰关键词:免疫 CD8阳性T淋巴细胞 记忆T细胞 自由脂肪酸依赖CASPASE3诱导人肝肿瘤细胞株HepG2凋亡 2009年 目的利用体外脂肪变性的模型,探讨不同自由脂肪酸(FFA)的细胞毒性和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分别采用DAPI棱染剂和借助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荧光分析试剂盒检测人肝肿瘤细胞株HepG2在不同脂肪酸在不同时间后(12h、24h、48h)TG和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的变化,以及Z-VAD-FMK在不同时间对棕榈酸(PA)诱导的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亚油酸(LA)组、油酸(OA)组在各时间段的TG的积累高于PA组,但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均低于PA组,并呈时间依赖性。加入Z—VAD-FMK后PA导致的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均显著性降低。结论棕桐酸以Caspase3蛋白酶依赖的方式诱导脂凋亡。油酸和亚油酸通过形成甘油三酯。防止肝细胞脂凋亡。 熊清芳 谢玉桃 谭德明 候环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6 2012年 本研究通过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探讨HCV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关系。 黄平 杨永峰 熊清芳 钟艳丹关键词:干扰素类 肝炎 丙型 慢性 脂联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