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红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巴喀油田构造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根据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系统分析巴喀地区的构造演化及构造样式特征,认为燕山期、喜山期构造运动对巴喀地区构造演化起关键决定作用,主要发育断褶-背斜构造和背冲式构造。针对研究区气藏存在2种不同性质的气源进行研究,认为下侏罗统地层的构造运动控制着该2种气源聚集成藏,从而建立了巴喀地区下侏罗统的油气成藏模式,为该区下一步勘探目标选取提供依据。
- 伏海蛟汤达祯许浩吴俊红陈晓智
- 关键词:构造样式三维地震油气成藏下侏罗统巴喀油田
- 巴喀油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砂体作为油气优势储集介质,其展布特征直接影响油气运移最终归宿,层序地层格架作为控制砂体展布重要因素,具油气地质意义。通过对八道湾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得到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展布特征,预测研究区油气圈闭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八道湾组整体经历了弱退积→强退积→进积过程,基准面上升期发育八二、三段,八三段分布于不整合面之上,易形成岩性油气藏。八二、三段分支河道砂在构造运动改造下,易形成构造油气藏与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藏。基准面下降期发育八一段,其煤层既为生烃层,亦可作为储层,自生自储,可发育非常规类型煤层气藏。
- 伏海蛟汤达祯许浩崔立伟陈晓智吴俊红武治歧
- 关键词:巴喀油田地震剖面层序地层格架
- 吐哈油田巴喀地区八道湾组储层沉积特征及致密砂岩气藏成藏规律研究
- 论文以巴喀地区八道湾组气藏为研究对象,运用油气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矿物岩石学等理论和方法技术,对巴喀地区八道湾组碎屑岩储层的沉积体系、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储层物性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出了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储层物...
- 吴俊红
- 关键词:储层非均质性成藏主控因素
- 巴喀油田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层沉积特征被引量:11
- 2013年
- 为分析清楚巴喀气藏主力层位八道湾组的沉积特征和储层变化,通过对巴喀地区岩心、测井、地震等多方面资料分析,识别出了该组各种相标志(岩石成分、岩性、泥岩颜色、沉积构造特征、岩石粒度、电测曲线及地震相等),在此基础上,厘定了巴喀地区八道湾组主要沉积相、亚相和微相类型。八道湾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辫状河道、废弃河道,泛滥平原和河漫沼泽4个微相,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与之对应的沉积相模式,为气藏开发奠定了基础。
- 吴俊红
- 关键词:巴喀油田致密砂岩储层沉积微相
- 吐哈盆地巴喀地区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0
- 2012年
-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线衍射、压汞及核磁共振分析等手段,对巴喀地区八道湾组储层孔隙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储层的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对影响储层孔隙演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以主要发育剩余粒间孔和溶蚀粒内孔2种孔隙类型为特征,且孔喉半径普遍较小,孔喉分布不均匀。不同沉积相带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存在差异,决定了储层孔隙类型的差异,从而导致储层物性的不同;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物的充填是造成储层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减少的主要原因,储层易溶物质的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溶孔则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的物性。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成为流体运移良好的通道,提高了储层的渗流能力。
- 崔立伟汤达祯夏浩东吴俊红许浩伏海蛟
- 关键词:八道湾组孔隙特征沉积相带成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