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英

作品数:23 被引量:342H指数:9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生物炭
  • 9篇土壤
  • 4篇喀斯特地区
  • 4篇教学
  • 3篇稻壳
  • 3篇有机碳
  • 3篇淋溶
  • 3篇淋失
  • 3篇化学专业
  • 3篇环境化学
  • 3篇教学改革
  • 3篇CO
  • 2篇通量
  • 2篇污染
  • 2篇污染土
  • 2篇污染土壤
  • 2篇课程
  • 2篇
  • 2篇
  • 2篇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贵州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招商局生态环...
  • 1篇四川省地质矿...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3篇邢英
  • 14篇李心清
  • 8篇周志红
  • 6篇程红光
  • 6篇程建中
  • 5篇房彬
  • 5篇王兵
  • 4篇彭艳
  • 4篇张立科
  • 3篇韦万丽
  • 3篇杨放
  • 2篇闫慧
  • 2篇唐源
  • 2篇孙荣国
  • 2篇王建旭
  • 2篇黄代宽
  • 2篇章炎麟
  • 2篇杜莹
  • 1篇陈卓
  • 1篇庞小兵

传媒

  • 7篇地球与环境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地球化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山东化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广州化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商情
  • 1篇第七届全国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NO_x气体释放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营养元素的迁移转化是生态学及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土壤微生物活动产生的NOx气体作为大气中NOx的重要排放源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NOx在大气中具有很强的化学活性,通过参与大气中光化学反应而影响到其它温室气体的浓度,且在对流层O3和OH自由基的光化学反应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酸沉降中HNO3的生成源,在平流层NOx是消耗臭氧层的痕量气体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土壤NOx产生及排放机理;影响土壤NOx排放的主要因素;土壤NOx气体排放通量的测定及其模型估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应把土壤微生物系统以及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机理作为以后的研究重点,运用同位素技术和各种模型手段进行较大范围的时空尺度上的连续观测研究。
王兵李心清程红光程建中周志红邢英房彬张立科
关键词:土壤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
稻壳生物炭吸附无机汞和甲基汞的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为了探究稻壳生物炭吸附溶液无机汞(Hg^(2+))和甲基汞(MeHg^(+))的特征,研究了不同稻壳生物炭用量和溶液pH对汞吸附的影响,及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当溶液中无机汞浓度为50 mg/L且pH为7.0时,施用50 mg生物炭后,生物炭对无机汞的吸附在18 h后达到平衡且最大吸附量为23.52 mg/g;当溶液中甲基汞浓度为30 ng/L且pH为4.0时,施用20 mg生物炭后,生物炭对甲基汞的吸附量在3 h后达到吸附平衡且最大吸附量为58.54 ng/g。生物炭对无机汞和甲基汞的吸附研究过程均符合准一级、准二级模型,其中准二级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说明该吸附作用过程更倾向于化学吸附。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都能很好的拟合稻壳生物炭对无机汞的等温吸附,而稻壳生物炭对甲基汞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稻壳生物炭对总汞和甲基汞的吸附机制主要为离子交换、静电吸附、沉淀以及络合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稻壳生物炭修复汞污染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党娅琴邢英
关键词:无机汞甲基汞
贵阳喀斯特地区植被类型与季节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呼吸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土壤微生物特性是土壤修复的指示因子,近年来西南喀斯特地区退化土壤的相关研究较多,但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变化研究相对较少。对贵阳郊区耕作土壤、灌丛、女贞人工纯林和马尾松人工纯林表层土壤(0~10cm)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呼吸(MR)和微生物代谢熵(qCO2)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SMBC和MR均表现为次生林高于耕作土壤,灌丛最高;与qCO2相反,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活动显著弱于其他样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活动均表现为在秋季相对较强。与植被类型的显著影响相比,季节变化、植被与季节的交互作用对SM-BC和MR的影响不明显。SMBC与土壤温度不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相关而土壤含水量季节变化不明显,MR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可能是季节变化对两者影响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但需要大量区域样本进一步证实。认为演替初期的灌丛比人工阔叶或针叶纯林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长,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快,植被自然恢复是喀斯特退化土壤恢复初期更适合的途径。
彭艳李心清程建中邢英闫慧
关键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呼吸
生物炭对两种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机碳的淋失影响
本文以新疆灌淤土、河南潮土两种土壤为介质,通过室内土柱模拟淋溶实验,比较施加1%,5%,10%比例生物炭及两种性质不同的生物炭对土壤DOC的淋失影响差异,评价生物炭影响土壤中DOC的淋失效果,旨在为生物炭在农业生产上的广...
邢英李心清周志红
关键词:土壤化学生物炭
生物炭对黄壤中氮淋溶影响:室内土柱模拟被引量:68
2011年
土壤氮素的淋失作用不仅造成土壤营养元素的损失,而且对河流和湖泊等环境水体的富营养化具有重要贡献。采用土柱室内模拟方法,通过模拟降雨淋滤,研究了生物炭对土壤淋溶液体积、pH和电导率以及NH4+-N和NO3-N淋溶的影响。试验中所用的生物炭是以桉树木屑为原料制成,分别按照炭土质量比1%、2%、4%、10%施用于土壤中。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向土壤添加10%、4%、2%、1%生物炭分别减少土壤水分损失14%、0.03%、0.02%和0.01%;随生物炭添加量增加,淋溶液的pH和电导率也逐渐增加;土壤生物炭添加量为10%、4%、2%时,NH4+-N淋溶量分别增加235%、28.1%、31.6%,NO3-N淋溶量分别增加4.2%、14.5%、25.6%;但生物炭添加量为1%的土柱NH4+-N淋溶量减少15.8%,NO3-N淋溶量减少19.2%。本研究表明,桉树生物炭对土壤氮淋溶与其施用量有关,1%施用量能减少氮淋溶,过量施用将增加氮淋溶,这种作用是否与生物炭种类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邢英李心清王兵周志红程红光程建中房彬
关键词:生物炭NH4^+-N
稻壳生物炭中不同组分对水稻富集汞的影响
2024年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对照(CK)组、稻壳生物炭(BC)组、水洗BC组和BC水洗液组4个处理,来探究BC中不同组分对水稻富集汞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BC组、水洗BC组和BC水洗液组水稻植株生物量分别增加了49.14%、24.69%、9.62%;(2)CK组水稻精米中总汞质量浓度为22.90μg/kg,BC组、水洗BC组和BC水洗液组精米中总汞含量分别降低了66.29%、67.99%、57.34%;(3)与CK组相比,施用BC、水洗BC和BC水洗液可使土壤中溶解与可交换态汞含量分别降低91.20%、85.60%和34.40%;(4)BC、水洗BC、BC水洗液通过增加水稻植株生物量、降低土壤中生物有效态汞含量及孔隙水中总汞含量缓解水稻对汞的富集,BC及水洗BC的效果优于BC水洗液。
李葳蕤杨金莲邢英
关键词:稻米总汞
降水中有机酸对自由酸度贡献量的热力学平衡计算法被引量:1
2008年
根据平衡热力学理论,考虑温度(T)、压强(P)和离子强度(I)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机酸对降水自由酸度贡献的计算方法(热力学平衡计算法),评价了上述三个因素的变化对有机酸酸度贡献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只有当降水pH≤5时,才能有效计算有机酸对降水自由酸度的贡献,这是有机酸对酸度产生贡献的前提;(2)pH值对有机酸酸度贡献有着直接而主要的影响;其次是T,它对甲酸和乙酸酸度贡献的相对偏差可分别高达9.4%和32.0%;(3)当P变化不大(0.870×105—1.013×105Pa)时,其对有机酸酸度贡献的影响可以忽略,而I对有机酸酸度贡献几乎无影响,即忽略降水中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4)对比显示,已有方法计算所得的有机酸酸度贡献结果仅仅是本方法在298.15K和1.013×105Pa且忽略碱性离子中和情况(X%=0)的条件下所计算出结果的一种特例.
江伟李心清黄代宽周会胡璐彭艳周志红章炎麟邢英
关键词:酸雨有机酸热力学
生物炭对土壤氮素淋失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43
2011年
淋洗作用是土壤氮肥损失途径之一,也是环境水体氮素污染的重要途径。研发降低土壤氮素淋失的技术途径不仅有助于提高氮肥利用率和降低化肥的施用量,而且有助于防治水体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本文通过淋滤实验研究了生物炭对我国两种重要土壤类型黒钙土和紫色土氮素淋失的影响。由玉米秸秆制成的生物炭按10 t/ha,50 t/ha,100 t/ha的比例施用于土壤,同时模拟田间尿素施用量240 kg.N/ha并用相当于每天10 mm的降水量用去离子水淋洗土壤。对淋滤液氮素组成和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在不施用生物炭的条件下,黒钙土和紫色土总氮的淋失量分别占土壤(土壤+尿素)总氮含量的7.5%和9.0%,氮素的淋失主要发生在前130 mm降水过程中,其淋失量占全部淋失量的96%。在淋失的成分中,除硝态氮外,有机氮也是重要的组成物质,二者均占淋失总氮量的48%。生物炭的施用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氮素的淋失作用。50 t/ha和100t/ha的生物炭施用量降低黑钙土氮素淋失分别为29%和74%,减少紫色土氮素淋失分别达41%和78%。但10 t/ha的生物炭施用量却增加黒钙土和紫色土氮素淋失量分别达到22%和2%。这表明较低的生物炭施用量会促进氮素的淋失。生物炭对有机氮淋失的抑制作用大于硝态氮。100 t/ha的生物炭施用量对有机氮和硝态氮淋失的降低率分别为88%和62%左右,因土壤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上述研究结果为寻求防治土壤氮素淋失的技术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周志红李心清邢英房彬张立科彭艳
关键词:黑碳氮循环氮肥
生物炭添加对两种类型土壤DOC淋失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生物炭能增加土壤碳库贮量,对全球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可溶性有机碳(DOC)是土壤碳库中十分重要的组分,研究生物炭对DOC淋失影响对深入了解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和河南两种土壤为对象,通过室内土柱淋滤试验研究生物炭添加对不同类型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DOC)淋失影响以及添加不同生物炭对同种土壤淋滤液中DOC淋失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和河南土壤淋滤液DOC浓度和淋失量随着生物炭添加比例增加(1%,5%,10%)而减少。与玉米秸秆和锯末混合物为原料制成生物炭相比,玉米秸秆生物炭能显著降低新疆土壤淋滤液中DOC浓度。
邢英李心清房彬张立科杨放
关键词:生物炭溶解性有机碳淋溶
生物炭对水体中铵氮的吸附特征及其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7
2011年
以生物炭作为吸附剂,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生物炭对水体中铵氮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生物炭对铵氮的吸附在60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其吸附量随着水溶液中铵氮的增加而增加,Langmuir方程能够更好的描述铵氮在生物炭上的等温吸附行为,最大吸附量为1.24mg/g,铵氮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假二级方程,吸附过程受外部液膜扩散、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过程的影响。
邢英李心清周志红程红光房彬张立科
关键词:生物炭铵氮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