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尚进

作品数:15 被引量:62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梗死
  • 3篇蛋白
  • 3篇血清
  • 3篇膜炎
  • 3篇脑膜
  • 3篇脑膜炎
  • 2篇蛋白相关
  • 2篇血尿酸
  • 2篇血清铁
  • 2篇血清铁蛋白
  • 2篇脂蛋白
  • 2篇脂蛋白相关磷...
  • 2篇脂蛋白相关磷...
  • 2篇脂酶
  • 2篇铁蛋白
  • 2篇尿酸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磷脂酶

机构

  • 1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淮安市疾病预...

作者

  • 15篇尚进
  • 7篇肖峰
  • 3篇蒋苏莉
  • 3篇夏磊
  • 3篇徐长松
  • 3篇杜静
  • 3篇高健
  • 3篇王成云
  • 2篇孙波
  • 2篇王焱烽
  • 2篇李明超
  • 2篇王丽君
  • 2篇陈冰
  • 1篇孙成梅
  • 1篇秦震声
  • 1篇程谦涛
  • 1篇刘艳菲
  • 1篇郭建一
  • 1篇胡崇英
  • 1篇姚茂元

传媒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例Isaacs综合征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2年
目的探讨Isaacs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报道2例Isaacs综合征患者并行文献复习分析。结果2例均有自发性肌肉颤搐,睡眠时症状不消失。肌电图发现持续的自发运动电位发放的颤搐电位或(和)肌强直性放电。第二例患者尚见双侧正中神经、右胫神经F波未引出并有多条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降低。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治疗后症状控制良好。结论I—saacs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肌肉颤搐及典型肌电图表现是诊断关键,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为首选治疗药物。
肖峰李明超尚进
关键词:ISAACS综合征卡马西平苯妥英钠
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硬化程度的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采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诊断颅内动脉硬化程度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诊的CI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皆采取MRA进行诊断,诊断后的CI患者根据Adams分类法分为3组,其中大梗死42例,作为A组;小梗死39例,作为B组;腔隙性梗死31例,作为C组。对比分析3组诊断结果,包括动脉梗死程度与血管改变情况。结果 3组动脉硬化程度比较显示,动脉硬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重度率明显低于B组与A组,同时B组重度率也明显低于A组(P均<0.05);3组血管改变情况也有显著性差异,其中A组动脉闭塞率明显高于B组与C组,而且B组血管闭塞率也明显高于C组(P均<0.05)。结论 MRA诊断CI患者,能通过动脉闭塞情况来反映出患者动脉硬化程度,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尚进杜静
关键词:脑梗死磁共振血管造影颅内动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2016年6月31日在我院行MHD的尿毒症患者327例,将发生急性脑梗死的34例患者作为脑梗死组,未发生脑梗死的293例患者作为非脑梗死组。回顾性分析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27例MHD患者中,脑梗死发生率为10.4%。脑梗死组糖尿病(58.8%vs 38.6%)和冠心病(29.4%vs 8.5%)比例、透析前收缩压[(160.38±23.50)mm Hg(1 mm Hg=0.133kPa)vs(136.81±21.05)mm Hg]、舒张压[(91.76±13.74)mm Hg vs(78.90±13.19)mm Hg]和白蛋白水平[(39.75±5.47)g/L vs(37.88±5.10)g/L]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420,95%CI:1.355~8.632)、冠心病(OR=7.860,95%CI:2.753~22.437)、透析前收缩压(OR=1.029,95%CI:1.004~1.055)、透析前舒张压(OR=1.059,95%CI:1.015~1.106)是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冠心病、透析前收缩压及舒张压是MHD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郑苏平解林花尚进王丽君郭永涛
关键词:肾透析脑梗死尿毒症糖尿病冠心病
Mollaret脑膜炎1例
2007年
尚进肖峰蒋苏莉徐长松
关键词:MOLLARET脑膜炎双肺呼吸音粗糙精神萎靡无杂音叩击痛颅神经
脑膜炎起病“脑脊髓神经根神经病”2例报告
2014年
周围神经损害如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及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ies,AIDP)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临床多见,然而明显的脑膜炎病程中继发、重叠出现有周围神经损害少见。本院发现2例,现报告并研究分析。
肖峰尚进王炎烽徐长松陈冰
关键词:脑膜炎周围神经病
Mollaret脑膜炎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09年
Mollaret脑膜炎为临床罕见疾病,以反复、短暂发作的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为特征,预后良好;故亦称为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本文报告2例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就其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讨论如下。
肖峰尚进王焱烽徐长松蒋苏莉
关键词: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MOLLARET脑膜炎
80例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浓度特点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血尿酸浓度与脑梗死之间的联系,为临床中治疗脑梗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1-12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8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的血尿酸。结果研究组血尿酸浓度(491.4±88.5)μmol/L,对照组为(397.5±57.4)μmol/L,研究组的血尿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2,P<0.05);研究组血尿酸升高率71.25%,对照组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047,P<0.05)。大面积脑梗死血尿酸升高率为88.3%,腔隙性梗死血尿酸升高率为20.0%,大面积脑梗死血尿酸升高率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927,P<0.05)。康复、未愈和死亡患者出现血尿酸升高率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浓度明显高于非脑血管病患者的血尿酸浓度,并且随着血尿酸的增高,患者预后越差,临床中依据血尿酸浓度能够指导脑梗死的治疗,从而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尚进肖峰高健杜静
关键词:脑梗死血尿酸浓度
影响癫痫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被引量:8
2014年
早期明确癫痫复发因素对诊断和治疗癫痫患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影响癫痫复发的因素复杂多样,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国外学者对此做了一定的研究。Kim等研究发现,神经功能缺损或脑电图(EEG)异常是复发的危险因素,并且对神经功能缺损和/或脑电图异常的癫痫患者,早期抗癫痫治疗具有潜在的利益。
尚进苏绫缨李明超
关键词:癫痫复发
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和25-羟维生素D_3水平的观察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血尿酸和25-羟维生素D3与帕金森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106例(帕金森病组),并选择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04例(对照组)。收集所有参加者年龄、性别、血尿酸、血清25-羟维生素D3等基线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帕金森病组血尿酸和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63.24±105.02)μmol/L vs(304.11±79.31)μmol/L,P=0.002;(27.14±6.45)μg/L vs(36.96±11.62)μg/L,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4,95%CI:1.001~1.081,P=0.028)、血尿酸(OR=0.996,95%CI:0.992~1.000,P=0.001)、25-羟维生素D3(OR=0.890,95%CI:0.852~0.929,P=0.000)与帕金森病显著相关。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显著降低,高水平的血尿酸、血清25-羟维生素D3很可能是帕金森病保护因素。
王丽君郭永涛尚进孙成梅郭建一程谦涛胡伟
关键词:帕金森病尿酸骨化二醇氧化性应激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血清铁蛋白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血清铁蛋白(SF)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ACI)的关系。方法128例AACI患者分为两组,即含有高危因素AACI组和不含高危因素AACI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测定各组LP-PLA2、S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含有高危因素AACI组和不含高危因素AACI组LP-PLA2、SF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经相关分析提示,含有高危因素AACI组和不含高危因素AACI组LP-PLA2和SF均无相关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P-PLA2和SF与AACI独立相关(OR=1.881、1.728,P<0.05)。含有高危因素AACI组和不含高危因素AACI组LP-PLA2和SF两者同时检测的阳性率全部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97、4.443,均P<0.05)。结论LP-PLA2和SF可以作为AACI发生风险的评估指标,两者同时检测对AACI发生的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王成云夏磊朱晓峰尚进孙波
关键词: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血清铁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