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东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弹性薄板结构的等效激励谱反演问题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在声纳基阵腔内机械自噪声预报问题的研究中,确定平台区激励一直是个难题,考虑振源设备激励向声纳部位传播过程的复杂性,通过测量平台区振动响应对其外部激励情况进行估算是最具可行性的一种方法。本文根据弹性薄板结构的振动模态理论和简支边矩形薄板的Navier解法,详细探讨了在外部激励的分布状态未知或难以确定的情况下,基于响应相似原则进行等效激励虚拟假设,利用实测板壳结构振动响应和模态参数对等效激励进行反演计算的一般原理方法,分别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对等效激励估计实验方案中影响结果可靠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表明,等效激励法是一种适用于激励作用位置缺失情况下,可靠的便于工程应用的环境激励反演评估方法。
- 王伟科王伟科霍睿
- 关键词:反演板壳结构
- 基于微尺度压电振动发电机的微电源设计被引量:2
- 2016年
- 为弥补传感器网络传统供电存在的不足,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微尺度压电发电机的微电源,其可有效拾取周围环境中的振动能量,从而为低功耗的传感器系统提供电能。该电源由具有微尺度效应的微振动发电机与外部高效的无源峰值监测开关电路集成而得,结合Matlab仿真分析可知,其输出电压可达0.24V;无源峰值监测开关电路能保证压电片间电荷的全部输出,与具有经典接口的微电源相比其输出功率提高了3倍。
- 王志东霍睿张道坤
- 关键词:压电微电源
- 一种采用峰值监测开关电路的微电源及其工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峰值监测开关电路的微电源及其工作方法,所述采用峰值监测开关电路的微电源包括微压电悬臂梁式振动发电机构,所述微压电悬臂梁式振动发电机构的输出端与峰值监测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峰值监测开关电路的输出端...
- 霍睿崔兴可王志东张道坤
- 文献传递
- 柔性基础非线性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建立了隔振对象-非线性隔振支承-柔性基础组成的耦合系统的一般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应用振动功率流对非线性隔振系统进行效果分析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动力学方程初值问题表达式;并且基于Runge-Kutta法以某小型无人机的发动机隔振系统为算例,对几种非线性隔振器的隔振效果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分析。研究表明并联刚度隔振器和分段线性隔振器可有效减少隔振系统功率流的传递。
- 张道坤霍睿李淑颖王志东
- 关键词:非线性隔振功率流
- 一种新型的高静低动刚度的分段线性隔振器及其工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高静低动刚度的分段线性隔振器及其工作方法,其中该分段线性隔振器包括上段弹簧、中间段弹簧和下段弹簧三段串联的弹簧;当隔振对象安装在所述分段线性隔振器的上方时,上段弹簧产生静压缩量,中间段弹簧处于预压缩...
- 霍睿张道坤李淑颖王志东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MEMS振动能量采集器的无线传感器微电源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EMS振动能量采集器的无线传感器微电源,包括:能量转换模块,用于实现环境振动能量向电能的转换,所述能量转换模块转换的电能传输至能量收集与存储模块;能量收集与存储模块,包括从能量转换模块获得能量的超低...
- 霍睿王志东王伟科
- 文献传递
- 一种新型的高静低动刚度的分段线性隔振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高静低动刚度的分段线性隔振器,包括上段弹簧、中间段弹簧和下段弹簧三段串联的弹簧;当隔振对象安装在所述分段线性隔振器的上方时,上段弹簧产生静压缩量,中间段弹簧处于预压缩状态产生预压缩量,且预压缩量...
- 霍睿张道坤李淑颖王志东
- 文献传递
- 基于MEMS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微电源设计与性能优化
- 传感器和网络等通讯技术日益成熟催生了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且物联网系统中包含着数以万计的传感器等待供能设备。目前的技术水平可以使这些设备的功耗低至微瓦,但传统的电池供电方式仍常常无法满足其持久、稳定、可集成、环境友好型等...
- 王志东
- 关键词:能量转换采集器换能器
- 一种高静低动刚度的分段线性隔振器及其工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静低动刚度的分段线性隔振器及其工作方法,其中该分段线性隔振器包括上段弹簧、中间段弹簧和下段弹簧三段串联的弹簧;当隔振对象安装在所述分段线性隔振器的上方时,上段弹簧产生静压缩量,中间段弹簧处于预压缩状态产...
- 霍睿张道坤李淑颖王志东
- 文献传递
- 基于切削颤振抑制系统的BP神经网络PID控制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从颤振的发生机制及集中质量系统的颤振运动微分方程出发,以镗削颤振抑制问题为背景,建立了具有连续分布质量的压电智能切削颤振抑制系统动力学模型,重点研究了BP神经网络与经典PID控制相结合的智能控制策略,为切削颤振的智能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继而在Simulink中分别利用经典PID和BP神经网络PID对切削颤振抑制系统进行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和经典的PID控制相比,BP神经网络PID控制自适应能力更强。
- 张道坤霍睿王志东
- 关键词:颤振BP神经网络PID智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