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琴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煤气化及能源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生物质中矿物质在气化条件下的演变行为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以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为原料,考察了弱还原性气氛以及550-1 300℃生物质中矿物质的变化,并采用Fact Sage软件对生物质中矿物质在高温下的演变行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生物质灰中Na和K元素的存在形式相对稳定,部分以气态氯化物的形式挥发出去,部分存在于低熔点硅酸盐或硫酸盐中;Si元素与Ca、Fe、Mg和Al四种元素形成的硅酸盐的变化形式较多,主要形成辉石[(Ca,Mg,Fe)_2Si_2O_6]、橄榄石[(Ca,Mg,Fe)_2SiO_4]和黄长石[Ca_2(Al,Mg)(Si,Al)SiO_7]三类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部分辉石会转化为橄榄石与黄长石,此三类物质相互作用易形成熔点较低的共熔体而导致矿物质的熔融。方石英和莫来石[Al_6Si_2O_(13)]是导致稻秸秆流动温度高于玉米秸秆的主要原因,莫来石最终转化为斜铁辉石[FeSiO_3]、铁尖晶石[FeAl_2O_4]和钙长石[CaAl_2Si_2O_8]等熔点较低的矿物质。
- 曹琴黄胜吴诗勇吴幼青高晋生
- 关键词:生物质矿物质XRD
- 生物质中矿物质在高温下的演变行为研究
- 以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为试验原料,在其灰熔融特征温度范围内,考察生物质中矿物质在高温下的组成变化及发生的反应,并采用FactSage 软件对生物质中矿物质在高温下的演变行为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发现,与煤相比,生物质K 含量较...
- 曹琴黄胜吴诗勇吴幼青
- 关键词:生物质辉石黄长石橄榄石
- 煤焦孔隙结构的表征及分析方法的构建被引量:5
- 2015年
- 为建立能真实反映煤焦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的分析方法,分别以N2、Ar和CO2作为吸附质测定淮南煤焦的吸附等温线,并采用多层吸附模型(BET)、孔径分布模型(BJH)和非定域密度函数理论(NLDFT)模型计算煤焦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结果表明:淮南煤焦含有连续分布的微孔和介孔,孔形以狭缝形孔和一端封闭的盲孔为主。由于四极矩的存在导致以N2为吸附质时测得的吸附量、比表面积和孔容较Ar大;BET模型主要用于介孔材料孔结构的分析,用于样品中的微孔分析时,其分析表面积偏小。表征多孔碳材料,特别是含有复杂无序的孔隙结构的物质时,一种较为合适的方法是:首先,以Ar作为吸附质,判断煤焦中介孔的孔形及孔径分布,并采用NLDFT模型对煤焦在介孔范围内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进行计算;然后,以CO2作吸附质对煤焦的微孔进行分析,通过NLDFT模型获取煤焦微孔范围内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等参数。
- 涂湘巍黄胜曹琴吴诗勇吴幼青高晋生
- 关键词:煤焦比表面积孔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