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亮

作品数:26 被引量:353H指数:12
供职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关节炎
  • 11篇风湿
  • 10篇类风湿
  • 9篇针法
  • 8篇缺血
  • 8篇类风湿关节炎
  • 8篇风湿关节炎
  • 7篇血性
  • 7篇热补针法
  • 6篇代谢
  • 6篇寒证
  • 5篇代谢组学
  • 5篇中风
  • 5篇随机对照试验
  • 5篇缺血性中风
  • 3篇质谱
  • 3篇随机对照研究
  • 3篇卒中
  • 3篇滑膜
  • 3篇滑膜组织

机构

  • 26篇甘肃中医药大...
  • 18篇兰州大学第二...
  • 4篇甘肃省中医院
  • 3篇上海聚类生物...

作者

  • 26篇田亮
  • 22篇杜小正
  • 18篇王金海
  • 18篇袁博
  • 17篇张星华
  • 8篇李兴兰
  • 7篇方晓丽
  • 5篇秦晓光
  • 2篇何应学
  • 2篇吴俏燕
  • 2篇鲍英存
  • 2篇纪凤仙
  • 2篇张振昶
  • 2篇商俊芳
  • 2篇赵敏
  • 2篇姜华
  • 2篇任朝展
  • 2篇张希彤
  • 1篇鄢琦
  • 1篇田杰祥

传媒

  • 6篇中国针灸
  • 4篇针刺研究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医研究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10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代谢组学在中医学中的现代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代谢组学与中医以及针灸在整体性、动态性、即时性的特点上有明显的趋同性,因此代谢组学可为研究中医证候、针灸治疗提供新思路,即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寻找中医证候以及针灸干预后的标志性代谢产物或代谢通路,初步揭示证候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指标,明确证候中发生的相应变化物质,从而为中医药现代化搭建了重要平台。
袁博杜小正王金海张星华田亮朱博雯
关键词:代谢组学中医证候
热补针法对寒证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家兔滑膜组织代谢物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通过测定寒证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家兔滑膜组织内源性代谢物,探讨热补针法治疗RA的特异性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诱导联合低温冷冻法复制寒证RA模型。将40只清洁级青紫蓝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热补针法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分别施以平补平泻、捻转补法、热补针法针刺"足三里",1次/d,留针30 min,连续7 d。干预结束后分离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应用气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采集各组滑膜代谢物谱图,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家兔滑膜组织代谢物变化主要体现于三羧酸循环、糖类及脂肪酸代谢相关物质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家兔滑膜组织代谢物变化主要体现于上述各种代谢相关物质降低(P<0.05),且热补针法组三羧酸循环与糖代谢相关物质明显低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补法组(P<0.05)。结论热补针法治疗RA的特异性体现在对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通路的调控。
杜小正袁博王金海方晓丽张星华田亮张婷卓李兴兰曾华宗
关键词:热补针法滑膜组织气相色谱-质谱法
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评价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4年1月-2014年12月CNKI、VIP、Pub Med、万方数据库关于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17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药结合组与药物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29,95%CI(3.13,5.89),Z=9.01,P<0.00001]。针药结合组和药物对照组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46,95%CI(-4.11,-2.82),Z=10.49,P<0.00001]。结论:针药结合对缺血性中风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症状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药物治疗。但由于纳入的文献研究质量较低、数目较少,随机、盲法以及随访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且文献发表存在偏倚性,其疗效及质量评价仍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田亮王金海孙润洁张星华袁博杜小正
关键词:针药结合缺血性中风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热补针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寒证模型家兔血液代谢物谱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利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研究热补针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家兔血液代谢物谱的影响,探讨热补针法治疗RA的特异性机制。方法:40只清洁级青紫蓝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和热补针法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余组以卵蛋白诱导法联合低温冷冻法复制RA寒证模型。正常组、模型组不予针刺干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和热补针法组于"足三里"分别施以平补平泻、捻转补法、热补针法针刺,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7 d。干预结束后测定各组痛阈值以及膝关节表面温度;心脏采血制备血清,对血清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1)和P值(P<0.05)筛选出血清中的差异代谢物。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家兔痛阈、膝关节表面温度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干预后痛阈、膝关节表面温度升高(均P<0.05);热补针法组优于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均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液代谢物中肉碱、Lyso PC(14∶0)、Lyso PC(18∶3)、Lyso PE(0∶0/20∶5)、Lyso PE(0∶0/22∶1)、癸酸、硬脂酸以及乳酸的含量均升高,亮氨酸、缬氨酸、谷氨酰胺、焦谷氨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半乳糖、甘露糖含量均降低,上述代谢物具体涉及到脂肪酸、氨基酸、三羧酸循环以及糖类代谢。各针刺组干预后上述代谢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热补针法组较平补平泻组和捻转补法组乳酸的含量降低,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半乳糖、甘露糖的含量升高。结论:热补针法治疗RA的特异性体现在对三羧酸循环与糖代谢的调控。
杜小正袁博王金海张星华田亮张婷卓李兴兰张枫帆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热补针法代谢组学系统生物学
热补针法对风寒湿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浆中能量代谢相关基因Atp 5O、Atp 6V1B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对风寒湿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浆中能量代谢相关基因ATP合成酶亚单位O(Atp 5O)、溶酶体V1亚单位B 2(Atp 6V1B2)表达的影响,探讨热补针法"取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风寒湿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热补针法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取关元、气海、足三里和关节局部腧穴,热补针法组施以热补针法,对照组施以平补平泻法,1次/d,连续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同时招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RT-PCR法检测正常人及患者外周血中Atp 5O、Atp 6V1B2 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热补针法组证候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前RA患者外周血中Atp 5O、Atp 6V1B2 mRNA表达均较正常人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tp 5O、Atp 6V1B2 mRNA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上调(P<0.05),且热补针法组的上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tp 5O、Atp 6V1B2 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补针法上调血浆中能量代谢相关基因Atp 5O、Atp 6V1B2的表达是改善风寒湿阻型RA患者症状和"取热"的分子机制之一。
杜小正王金海张星华田杰祥秦晓光方晓丽田亮袁博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手针热补针法
头穴捻转手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头穴捻转手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为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的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组)和试验组(西药治疗+头穴...
田亮
关键词:捻转手法急性缺血性中风NIHSS肌张力
文献传递
药物铺灸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药物铺灸疗法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铺灸组和药物组各30例,药物组口服尪痹颗粒(6g,tid),铺灸组使用风湿痹痛散行药物铺灸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铺灸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药物组(P〈0.05);铺灸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药物铺灸疗法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以缓解RA患者的疼痛程度。
谢敏田亮赵磊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铺灸疗法寒湿痹阻型随机对照研究
正五聚环蛋白3在缺血性中风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研究表明脑缺血损伤是一种损伤级联反应,即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释放,梗死区周围去极化,程序性细胞死亡和炎性反应[1],其中炎性级联反应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进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2].脑缺血可诱导多种促炎介质的表达,如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10和黏附分子(ICAM)等,在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反应的扩散和持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急性期蛋白正五聚环蛋白3(pentraxin3,PTX3)是一种新兴的炎症反应介质,在心脑血管疾病、血管炎症、天然免疫及细胞外基质功能中发挥作用[4],可能是缺血性中风后一种新的、强大而独立的预后指标[2].笔者就近年来PTX3在缺血性中风的作用进行总结,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李兴兰王金海张婷卓袁博田亮张枫帆杜小正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梗死脑保护
膏肓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32
2015年
目的:观察膏肓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膏肓灸法组和针刺组,每组36例。膏肓灸法组以膏肓穴为主穴,配穴气海、足三里,膏肓穴以大艾炷灸,每次10壮,气海、足三里大艾炷各灸7壮;针刺组取穴同膏肓灸法组,针刺得气后用捻转补法,频率60次/min,幅度360°。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天,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疲劳评定量表(FAI)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AI积分变化,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膏肓灸法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9%(32/36),明显优于针刺组的7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AI积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治疗后膏肓灸法组FAI积分明显低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膏肓灸法能明显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FAI积分,临床疗效肯定。
田亮王金海雒成林孙润洁张星华袁博杜小正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灸法随机对照试验
热补针法对寒证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家兔滑膜组织代谢物谱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针法对寒证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家兔滑膜组织代谢物谱的影响及热补针法治疗RA的特异性机制。方法 40只清洁级青紫蓝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热补针法组,每组8只。以卵蛋白诱导联合低温冷冻法建立寒证RA模型。除正常组、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于足三里穴施以平补平泻、捻转补法、热补针法针刺,1次/d,留针30 min,共7次。治疗结束后分离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采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检测滑膜组织代谢物,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OPLS-DA)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滑膜组织代谢物变化主要体现于丙氨酸、瓜氨酸、脯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谷氨酸、鞘氨醇1-磷酸、溶血卵磷脂、肌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上述代谢物含量增高(P<0.05),且热补针法组肌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补法组。结论热补针法通过调节与RA能量代谢相关的氨基酸代谢,在改善RA机体氨基酸的供给及减缓负氮平衡方面有一定的特异性作用。
袁博王金海方晓丽张星华田亮张婷卓李兴兰杜小正曾华宗
关键词:热补针法滑膜组织液相色谱-质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