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波
-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术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淋巴结清扫情况,分析其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6月期该院收治的90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例,其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组45例(低位结扎组,观察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组45例(高位结扎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其阳性率等,以及术中并发症、中转情况、结肠残端血供等,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术中出现5例(11.1%)结肠残端缺血,观察组未发生(χ2=5.294,P=0.028);观察组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数分别为(15.4±7.0)枚和(16.2±6.7)枚(t=0.554,P=0.291);清扫肠系膜下血管根部淋巴结分别为(4.2±1.6)枚和(4.3±1.8)枚(t=0.279,P=0.391);其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6.67%和11.11%(χ2=0.549,P=0.224);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4.44%和6.67%(χ2=0.212,P=0.320);术后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44%和2.22%(χ2=0.345,P=0.379)。结论低位结扎IMA可使近端结肠和吻合口获得更好的血供,并可以完成与高位结扎同样彻底的淋巴结清扫,有临床推广价值。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与高位结扎同样彻底,且有利近端结肠供血,帮助吻合口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袁野常剑刘冬波姜保成
-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手术淋巴结清扫
-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5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52例临床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将这104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中西医药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采取甲状腺全切术方法,2 组患者就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2 组患者均有效果,3个月后进行治疗效果调查,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5%明显要高(P〈0. 05),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治疗临床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效果突出,并发症少,值得于临床推广.
- 刘冬波姜保成郝春燕
- 关键词: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肿
- 腹腔镜与开腹D2根治手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D2根治手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D2根治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84.64±32.76)min,出血量(104.24±21.65)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71±0.37)d,均少于对照组的(214.23±27.84)min、(183.66±52.35)ml和(3.82±0.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0.11±5.28)个,与对照组的(21.14±4.82)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30.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癌转移发生率为5.00%(2/40),与对照组的10.00%(4/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疗效显著,恢复较快,并发症明显减少,整体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 袁野常剑刘冬波陈德忠姜保成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 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转归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21年
- 为研究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转归的影响因素,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后65例LAR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LARS患者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40例和无改变组25例,通过12个月随访资料及LARS评分量表,分析LARS转归影响因素。结果显示,65例患者中好转患者40例,转归率为61.54%。好转组患者在距手术完成<3个月、术前放疗、吻合口距离肛缘<5cm、骶尾骨间径<119mm比例优于无好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吻合口距离肛缘<5cm、术前放疗及距手术时间<3个月是术后LAR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果表明,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的转归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吻合口距离肛缘<5cm、术前放疗及距手术时间<3个月是影响LARS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
- 袁野常剑刘冬波陈德忠姜保成
-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
- 混合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混合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及淋巴结转移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87例混合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总生存时间(OS),分析混合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及淋巴结转移对OS影响。结果87例混合型早期胃癌患者中,20例淋巴结转移,67例未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22.99%。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管受累率、黏膜下层比例、溃疡型比例高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管受累、肿瘤大小是混合型组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随访时间48~7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2.8±4.8)个月,失访6例,患者3 a生存率为90.1%,5 a生存率为86.4%。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显示,混合型组淋巴结转移患者OS短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Cox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管受累、淋巴结转移、血管受累、浸润深度是混合型早期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混合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高,肿瘤直径大、浸润黏膜下层、淋巴管受累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增高,且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
- 袁野常剑刘冬波姜保成
- 关键词:混合型淋巴结转移
- 不同身体质量指数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短期死亡风险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究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短期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结直肠癌患者90例,根据患者BMI分为低BMI组、正常BMI组及高BMI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2年生存情况。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TNM分期、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BMI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显著低于正常BMI组、高BMI组(P<0.05),肿瘤直径显著大于正常BMI组、高BMI组(P<0.05);正常BMI组与高BMI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肿瘤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BMI组的生存率显著低于正常BMI组与高BMI组(P<0.05),而正常BMI组与高BMI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BMI的结直肠癌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显著较低,营养不足导致无法有效保障患者的术后恢复治疗,术后短期死亡风险更高。
- 刘冬波姜保成陈德忠常剑毛郁琪王璋瑜
- 关键词:结直肠癌身体质量指数生存率
-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研究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的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择期拟行胃上部癌根治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5例)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术;对照组(25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2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单次进食量、体质量及血清胃蛋白酶Ⅰ型与Ⅱ型比值、血清胃泌素、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36.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单次进食量、血清胃泌素、血清胃蛋白酶Ⅰ型/Ⅱ型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血清胃泌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次进食量、血清胃蛋白酶Ⅰ型/Ⅱ型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体质量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术保留了胃及十二指肠相关生理功能,患者远期营养状况较好,且手术难度小、创伤小、安全性较好,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 袁野常剑刘冬波姜保成
- 关键词:胃上部癌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