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成
- 作品数:35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体外自动除颤器的研制被引量:3
- 2013年
- 自主设计和研制体外自动除颤器(AED),并通过动物实验评价该AED对室速/室颤(VT/VF)识别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除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设备具有较高的识别敏感性、特异性和除颤效果,且便于携带、操作快捷和工作精确的优点。
- 惠杰朱宗成谷云飞邬小玫方祖祥蒋文平
- 关键词:体外自动除颤器心室颤动监护仪心电信号
- 低位房间隔起搏与右心耳起搏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低位房间隔(LAS)起搏的可行性及方法学。方法选择45例符合起搏器植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二组。一组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LAS起搏(LAS组),另一组采用被动固定翼状电极行右心耳(RAA)起搏(RAA组)。分别记录两组心房电极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以及所测试的起搏阈值和阻抗。术后1、3个月门诊随访常规心电图、测量起搏参数和X线胸片观察电极脱位情况。结果与RAA组比较,LAS组心房电极操作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无显著差异[(5.6±0.9)min vs(5.2±1.0)min,(4.4±0.7)min vs(4.0±0.9)min,P均>0.05]。两组术中,术后1、3个月起搏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LAS起搏操作简单易行,且不影响起搏阈值和阻抗。
- 盛晓东朱宗成金骁琦范韬周建龙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房间隔起搏主动固定电极
- 低位房间隔起搏与右心耳起搏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低位房间隔起搏与右心耳起搏在植入操作时间、起搏参数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40例因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成人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导致的缓慢型心律失常行起搏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房间隔组20例,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低位房间隔起搏;右心耳组20例,采用被动固定翼状电极行右心耳起搏。对比两组电极植入操作时间,电极植入时、术后1个月、3个月的起搏参数(阈值和阻抗)。结果房间隔组与右心耳组比较,心房电极植入操作时间和起搏参数在术中、术后1个月、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房间隔起搏与右心耳起搏具有相似的电极植入操作时间以及相同的起搏参数,为临床起搏治疗的有效部位。
- 陈志贤盛晓东朱宗成周建龙范韬金骁琦
- 关键词:房间隔起搏心律失常
- 冠心病患者的脂蛋白(a)及其它相关危险因素(194例)分析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Lp(a)〕与总胆固醇(TC)、血糖(GLU)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患者共194例,其中心绞痛73例,男性37例,女性36例;急性心肌梗死121例,男性61例,女性60例。测定194例冠心病患者Lp(a)与TC、GLU及LDL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的Lp(a)与TC及LDL之间具有正相关(r=0.440,P=0.009;r=0.314,P=0.01);而与GLU呈负相关(根据散点图有负相关趋势,但未达到显著差异(r=-0.044,P=0.321),其中更多急性心肌梗死者Lp(a)升高更明显较正常患者发生例数高,2组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a)是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检测指标之一,联合测定其它危险因素指标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预测、诊断及预后。
- 朱宗成惠杰宋建平蒋彬程绪杰邹操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绞痛
-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预处理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孵育预处理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干细胞移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培养及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细胞数及浓度固定的初级培养液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分为两组:对照组(不进行预处理)及3个浓度(0.05μg/ml、0.1μg/ml、0.15μg/ml)的ESM-1预处理组。每组设4个复孔,每孔均处理60 min。收集每孔中的条件培养液,检测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结果:ESM-1孵育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其存活率明显增加,而凋亡率显著下降,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随着ESM-1预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凋亡率却呈相反的下降趋势。ESM-1预处理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VEGF、ALP的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ESM-I浓度的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VEGF、ALP的水平也相应增加。ESM-1孵育预处理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形态一致,生长及分化速度加快。结论:ESM-1孵育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仅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降低其凋亡,而且可增加VEGF、ALP的分泌。ESM-1通过活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高细胞本身的潜能,继而提高其存活、增殖的能力,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 朱宗成惠杰沈振亚盛晓东周建龙范韬金骁琦
- 关键词: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小鼠
-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在冠心病非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在冠心病非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40例冠心病非心肌梗死患为观察组,4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血清中的ESM-1和冠心病相关炎性因子水平。探讨ESM-1含量和炎性因子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血清中的ESM-1含量和冠心病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SM-1与炎性因子VCAM-1、TNF-α、IL-8呈明显的正相关(P<0.001)。结论冠心病非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ESM-1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升高对冠心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 朱宗成金骁琦郑冠群陈志贤金静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内皮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类
- 不同起搏部位的选择对起搏器植入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右室间隔部(RVS)起搏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49例因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导致的缓慢型心律失常行起搏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VA起搏组(简称RVA组)147例,采用被动固定翼状电极行RVA起搏;RVS起搏组(简称RVS组)102例,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RVS起搏。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年超声参数:包括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期(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术后3年内新发房颤情况、因心力衰竭住院情况等。结果 RVA组与RVS组比较,术后3年LAD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组LVEDD、LVESD较RVS组明显扩大,LVEF则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S起搏与RVA起搏相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为临床更为接近生理性的起搏部位。
- 周建龙朱天哲盛晓东范韬金骁琦朱宗成
- 关键词:右室心尖部起搏心律失常
- 应用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行经皮肾去交感神经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应用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行经皮肾去交感神经术(RSD),观察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对连续3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行经皮肾去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观察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时的诊室血压和心率变化,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的动态血压变化,血清肌酐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变化,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0例患者术前血压为(169.7±10.7/94.3±12.3)mm Hg,心率为(75.3±8.3)次/分,术后1、3、6个月时血压分别下降了(15.0±3.8/11.7±4.0)、(21.1±2.9/13.0±4.3)和(25.3±3.4/15.1±4.3)mm Hg(P<0.0001),心率则分别下降(2.7±1.9)次/分(P>0.05)、(4.1±2.0)次/分(P<0.05)和(5.1±2.1)次/分(P<0.05)。术前动态血压(158.1±9.2/90.0±12.5)mm Hg,术后6个月时(135.8±12.8/78.3±12.6)mm Hg(P<0.0001),肌酐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无显著变化(P>0.05),2例患者发生股动脉血肿。结论应用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行RSD安全、有效。
- 盛晓东杨向军金骁琦朱宗成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高血压导管消融
- 脉冲宽度对除颤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脉冲宽度是除颤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目前除颤器的脉冲宽度大部分为10ms(正、负脉冲各5ms),但这是否是最佳宽度,还有待证实。本研究采用不同脉宽的除颤实验,
- 朱宗成惠杰邬小玫盛晓东周建龙
- 关键词:心室颤动除颤器心电描记术
- 自主研发体外自动除颤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评价自主设计和研制体外自动除颤器(AED)对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识别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除颤效果。方法应用交流电刺激实验动物诱发室速/室颤,记录并分析AED对室速/室颤的识别以及除颤放电的整个过程,评价其诊断识别和除颤性能。结果诱颤96次,除颤145次,记录心电数据167段次,共计103 740s。室速/室颤的识别准确性为99.5%,敏感性为98.2%,特异性为99.6%。除颤成功率和除颤能量呈正相关,成功除颤的能量阈值为(78.75±35.64)J,电量阈值为(0.11±0.04)C,电压阈值为(1216.67±260.87)V。结论自主研制的AED具有较高的识别敏感性和特异性,其识别和除颤效果达到或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 惠杰谷云飞邬小玫朱宗成宋建平杨向军刘志华蒋廷波方祖祥蒋文平
- 关键词:电抗休克心室颤动体外自动除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