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云
- 作品数:9 被引量:71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老年人群腰围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腰围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0岁在职及离退休职工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为调查对象,共5852例,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动脉硬化监测,依据腰围四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腰围第一分位(<80cm)、第二分位(80~<86cm)、第三分位(86~<93cm)和第四分位组(≥93cm),比较4组高baPWV(baPWV≥1400cm/s)的占比,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增加与高baPWV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1共有5221例纳入统计分析,其中男性3131人,女性2090人,年龄40~94(55.1±11.8)岁;2有3237例baPWV≥1400cm/s,占总人群的62.0%。腰围第一分位、第二分位、第三分位和第四分位组高baPWV占总人群的比例分别为46.9%、58.2%、66.6%和75.2%(趋势P值<0.01)。3影响高baPWV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饮酒、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等混杂因素后,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第四分位组高baPWV的发生风险增加38%。结论随着腰围的增加,高baPWV占总人群的比例逐渐升高;中老年人群腰围≥93cm是高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晓涛刘星李秋云杨春伟刘秀荣梁洁吴寿岭
- 关键词:腰围中老年人群
- 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目前,糖尿病与恶性肿瘤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正日益增高,然而近些年来的流行病学及观察性研究等又证实了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在糖尿病群体中,2型糖尿病约占其总数的95%且其多伴发胰岛素抵抗及内源性高胰岛素发血症,本文现就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邱菊史丽萍李秋云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恶性肿瘤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血清尿酸水平与新发糖尿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对象不同血尿酸水平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职工101510人中空腹血糖〈7.0mmol/L且无糖尿病病史、未使用降糖药物的职工作为观察队列,排除未参加2008—2009、2010—2011年度体检以及空腹血糖资料缺失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73279例。将高血压与非高血压对象按不同性别和尿酸五分位数分组,比较不同性别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亚组间糖尿病的发病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尿酸水平对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按性别分层后,女性非高血压与高血压亚组糖尿病的发病率(/1000人年)分别为3.9、4.6、7.4、6.2、7.9和4.3、3.2、5.3、4.7、11.8;男性分别为8.0、8.2、7.8、8.2、9.0和10.7、9.8、8.8、9.2、12.5。影响糖尿病发病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后,女性非高血压组,与尿酸第1分位比较,第2到第5分位发生糖尿病的HR(95%CI)分别为1.10(0.74~1.65)、1.63(1.12~2.37)、1.50(1.03~2.20)、1.48(1.02~2.15);女性高血压组,与尿酸第1分位比较,第2到第5分位发生糖尿病的HR(95%CI)分别为0.75(0.48~1.16)、1.23(0.84~1.81)、0.87(0.59~1.29)、1.42(1.01~2.00);男性非高血压组,与发病率最低组(第3分位)比较,第1、2、4、5分位发生糖尿病的HR(95%CI)分别为1.04(0.90~1.21)、1.03(0.88~1.19)、1.02(0.88~1.18)、1.10(0.95~1.28);男性高血压组,相应的HR(95%CI)分别为1.15(1.00~1.32)、1.16(1.01~1.34)、1.01(0.87~1.16)、1.13(0.99~1.28)。结论不论非高血压组还是高血压组,高尿酸均可使女性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 史丽萍云佩佩李秋云周艳茹杨春伟石慧婧崔刘福李俊娟吴寿岭
- 关键词:血尿酸
- 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不同血尿酸水平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298例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血尿酸水平对是否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 1共有5298例纳入统计分析,其中男性3180例,女性2118例,年龄41~95(56.3±11.7)岁;2分性别按血尿酸四分位进行分组后,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高,男性及女性研究人群的年龄、体质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男性不同尿酸水平组斑块检出率分别为42.52%、50.89%、55.04%和56.43%;女性分别为20.69%、21.51%、25.71%和35.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人群中,以尿酸<246.05μmol/L为对照组,246.05μmol/L≤尿酸<305μmol/L组、305μmol/L≤尿酸<371μmol/L组和尿酸≥371μmol/L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OR(95%CI)分别为1.44(1.18~1.76)、1.71(1.4~2.09)和1.8(1.47~2.2);女性人群中,以尿酸<202μmol/L为对照组,202μmol/L≤尿酸<244μmol/L组、244μmol/L≤尿酸<294μmol/L组和尿酸≥294μmol/L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OR(95%CI)分别为1.03(0.76~1.39)、1.32(0.98~1.76)和2.1(1.59~2.77)(均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不同混杂因素后,在不同性别人群中,尿酸不是影响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不是发生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晓庆刘星李秋云杨春伟梁洁刘秀荣王晓涛吴寿岭
- 关键词:尿酸颈动脉斑块中老年人群
- 2型糖尿病及前期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被引量:43
- 2011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其前期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对31例T2DM患者(糖尿病组)、2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前期组)及20例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胰岛功能释放试验、血脂谱测定,并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测定空腹C肽及脂代谢指标等。结果 (1)糖尿病组患者的BMI、WHR、空腹C肽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EIS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较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前期组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前期组患者的BMI、WHR、T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HOMA-IR与BMI、WHR、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总胆固醇(TC)、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无明显的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T2DM及糖尿病前期患者脂代谢紊乱以高TG血症为主要特征;高TG血症反映了糖尿病患者的IR程度。BMI可作为糖尿病及前期患者胰岛功能变化的危险因素。
- 李秋云王彩宁史丽萍郭智慧
-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抵抗脂代谢障碍
-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新发脑梗死事件的关系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不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新发脑梗死事件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查体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90 532人作为观察队列。研究人群按血清总胆红素四分位水平(1.0~9.7,9.8~12.2,12.3~15.1,15.2~40.0μmol/L)分组,随访38~53月,随访期间每半年收集1次新发脑梗死事件情况。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四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新发脑梗死事件的影响。结果随访期间共发生1106例脑梗死事件,血清总胆红素四分位分组总的脑梗死事件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52%、1.21%、1.38%、1.70%(P〈0.05)。Cox分析校正其他传统危险因素后,与第2分位组比较,第1分位组发生脑梗死事件的HR为1.21(95%CI1.02~1.44)。结论血清总胆红素在1.0~9.7μmol/L为新发脑梗死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杨春伟刘星王晓涛刘秀荣张景义李秋云闫秀纵周艳茹刘业强吴寿岭李晓庆陈朔华
- 关键词:血清总胆红素队列研究
- 空腹血糖受损与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探讨IFG及T2DM男性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2年于我院查体的男性公务员1146名,依据血糖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血糖(NC)组、IFG组和T2DM组,测定SF及其他生化指标. 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SF水平与FPG、DBP、BMI及TC呈正相关(R^2 =0.059,P<0.05);多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IFG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及BMI[OR(95%CI)分别为1.055(1.027~1.083)及1.102(1.041~1.166)].T2DM的危险因素是年龄、BMI及SF[OR(95%CI)分别为1.106(1.058~1.156)、1.126(1.03~1.231)及1.002(1.001~1.003)]. 结论 男性SF与FPG、DBP、BMI及TC呈正相关;男性T2DM的危险因素是年龄、BMI及SF.
- 杨春伟刘星曹正新刘秀荣张景义周艳茹李秋云张卫欢闫秀纵王晓涛
- 关键词:铁蛋白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
- 糖尿病人群基线腰围水平对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群基线腰围水平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糖尿病人群,且其血清hs-CRP≤3 mg/L及相关资料完整者4 083例作为观察队列。依据基线腰围四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比较4组至2010至2011年度健康体检时hs-CRP>3 mg/L的发生率,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增加对hs-CRP>3 mg/L的影响。结果 (1)观察队列的随访时间为(48.9±5.6)月,有738例hs-CRP>3 mg/L,发生率为18.1%。随着腰围的增加,hs-CRP>3 mg/L的发生率逐渐升高(P<0.01);第一分位组、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和第四分位组的新发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14.66%、15.71%、19.07%和22.04%(P<0.01)。(2)影响是否hs-CRP>3 mg/L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质指数、吸烟和饮酒混杂因素后,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第四分位组发生hs-CRP>3 mg/L的相对危险为第一分位组的1.33倍(P<0.05)。结论腰围≥89 cm是糖尿病人群hs-CRP>3 mg/L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秋云刘星杨春伟周艳茹梁洁张卫欢王婷婷郭智慧
- 关键词:腰围高敏C反应蛋白糖尿病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