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宁

作品数:16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乳腺
  • 8篇腺癌
  • 6篇乳腺癌
  • 5篇乳腺癌患者
  • 5篇癌患者
  • 4篇甲状腺
  • 3篇手术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肿瘤
  • 3篇疗效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2篇预后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前哨
  • 2篇前哨淋巴结
  • 2篇乌司他丁
  • 2篇腺肿瘤

机构

  • 16篇商丘市第一人...
  • 2篇郑州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6篇崔宁
  • 2篇王若明
  • 2篇张晓剑
  • 1篇蔡锋
  • 1篇赵凯
  • 1篇严鸣光
  • 1篇陈奎生
  • 1篇陈红梅
  • 1篇黄文起
  • 1篇邢达
  • 1篇张虎
  • 1篇刘迎见
  • 1篇郭建军
  • 1篇方晓
  • 1篇周涛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对比早期乳腺癌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SLNB )与行SLNB加腋窝淋巴结清扫( ALND)后的并发症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50例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并将其分为腋窝淋巴结保留组与腋窝淋巴结清扫组,每组25例。保留组行SLNB治疗,清扫组在保留组的治疗基础上加行ALND。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年龄、平均住院时间计量资料用( x珋±s)表示,采用t 检验;病理特征、并发症、生存率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0例患者共检出前哨淋巴结( SLN)87个,平均每例检出1.74个。保留组共检出SLN 42枚,平均检出1.68枚,清扫组共检出SLN 45枚,平均检出1.8枚(χ2=0.180, P>0.05)。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保留组为4例(16.0%),清扫组为15例(60.0%);平均住院时间:保留组为(6.0±1.1) d,清扫组为(8.3±1.7) d。保留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均明显少于清扫组,且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t=5.679,χ2=10.272, P<0.05)。50例患者随访2~3年,随访率100%。截至2015年6月,两组患者术后两年生存率均为100%,无瘤生存率均为100%。结论 SLNB经济实用、安全可靠、推广方便,能够较准确地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分期状态,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扫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崔宁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淋巴结切除术
乳晕旁单切口行乳腺多发良性肿块切除术22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乳晕旁单切口行乳腺多发良性肿块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2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乳晕旁单切口行乳腺多发良性肿块切除术,回顾分析患者手术过程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并结合随访资料,评价该术的临床价值。结果本组227例患者共526处肿块均完整切除。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2±6.8)min,平均术中m血量(27±4.6)ml。病理诊断以乳腺多发纤维腺瘤为主,共143例328处肿块,占比分别为62.99%和62.36%。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1.3±2.6)月。所有患者乳晕切口一期愈合,未发生皮肤坏死、皮下血肿等不良并发症。患者切口瘢痕不明显。超声结果未发现肿块复发。患者乳房形态和外观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均正常。乳头丰满,血供正常。患者对手术的总满意率为97.80%。结论经乳晕旁单切口行乳腺多发良性肿块切除术在良性肿块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术即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又满足了患者对美观微创的需求,患者术后满意率高,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的手术。
崔宁
关键词:乳房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
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特点及误诊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影像学特点,深入肺炎型肺癌认识,提高诊断水平,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份至2014年2月份我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36例肺炎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患者病变部位在各肺段均有分布,局限性及弥漫性分布均可见,其中局灶性分布较大,未出现跨越肺段侵袭肺叶的病例。影像表现主要为边缘不清云絮状肿块影、云絮状影伴结节、肺段实变影、肺实变伴空泡及蜂窝状影、肺炎纤维样化及混合阴影。其中,单纯性磨玻璃影10例;磨玻璃结节肿块10例;肺段分布实变影7例;肺叶及肺段实变伴空泡或蜂窝状影6例;肺炎样纤维化及肿块10例;混合阴影(4种或4种以上阴影并存)3例。结论:肺炎型肺癌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多具有肺炎样改变,极易误诊肺炎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结合活检检查技术,有利于改善临床诊断正确率。
陈红梅刘慧黄文起崔宁邢达
关键词:肺炎型肺癌影像学误诊
乌司他丁对胃癌细胞c-met基因表达及增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胃癌细胞c-met基因表达及增殖的影响,为乌司他丁用于胃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胃癌BGC-823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空白组加入RPMI1640培养液3ml,对照组培养液中加入奥沙利铂(L-OHP)至终浓度为1mmol/L(对照1组)和0.5mmol/L(对照2组),乌司他丁组培养液中加入乌司他丁至终浓度为320U/ml(乌司他丁1组)和160U/ml(乌司他丁2组),分别置于培养箱中培养48h。采用RT-PCR检测胃癌细胞c-metmRNA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细胞抑制率;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倍增时间,以评估乌司他丁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结果:乌司他丁组与空白组及对照组比较,c-metmRNA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乌司他丁1组与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细胞倍增时间及细胞抑制率比较,乌司他丁组与空白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乌司他丁1组与2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明显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原癌基因c-metmRNA的表达;乌司他丁可以明显延长人胃癌细胞的倍增时间,对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剂量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
崔宁
关键词:乌司他丁胃癌C-MET增殖
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该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诊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28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4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其后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保乳术进行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效果显著。
崔宁陈奎生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保乳术
乌司他丁对冷保存/再灌注胆管损伤的保护作用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冷保存/再灌注大鼠胆管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肝脏保存液中加入乌司他丁,浓度为1000U/ml;对照组肝脏保存液中不加入乌司他丁,12h后电镜观察胆管上皮细胞情况,比较两组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线粒体平均体积和数密度。结果:实验组大鼠电镜下可见胆管立方上皮细胞,线粒体无明显肿胀,绒毛形态较清晰,而对照组胆管上皮细胞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肿胀,基质均匀。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线粒体平均体积和数密度两组大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肝脏保存液中加入乌司他丁可以降低胆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程度。结论:乌司他丁对冷保存/再灌注大鼠胆管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崔宁
关键词:乌司他丁胆管肝移植
维生素D联合唑来膦酸对行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唑来膦酸对行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有限元对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将10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4例,给予维生素D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和对照组(51例,给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骨密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骨代谢指标水平[骨钙素(OCN)、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30%,52/54)高于对照组(82.55%,42/51),P<0.05。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血清OCN水平高于对照组,VAS评分、PINP水平、TRACP-5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唑来膦酸可改善行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骨代谢状态,提高骨密度,有助于减轻疼痛,且安全性较好。
崔宁曹武杰王若明
关键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唑来膦酸维生素D骨密度
年轻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的局部复发及总体预后情况分析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研究年轻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后的局部复发和总体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0年3月—2013年10月接受保乳手术的50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年龄把乳腺癌患者分为年轻组(<35岁)85例,中老年组(≥35岁)415例。统计保乳手术后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以及总体生存率,对年轻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的局部复发及总体预后情况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在随访过程中,两组乳腺癌患者局部复发22例,远处转移27例,死亡10例,年轻患者和中老年患者的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以及总体生存率为96.5%、90.2%、91.4%和96.7%、95.7%、96.8%,其中两组乳腺癌患者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以及总体生存率均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乳腺癌患者局部复发的因素为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后放疗,影响乳腺癌患者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为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后的放疗。结论:年龄不是影响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保乳手术配合放射治疗能提高年轻患者的预后。
崔宁
关键词:乳腺肿瘤保乳手术局部复发预后
血脂及血清IL-6、TSH检测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进行血脂及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检测的价值。方法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2016年3月至2021年10月收治DTC 120例入组DTC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138例入组良性组,并纳入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入组对照组,检测3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IL-6、TSH水平并分组比较,纳入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DTC发生的多因素分析,绘制ROC曲线,计算各指标诊断DTC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最佳截断值,并分析其与D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血清TSH、IL-6水平从高至低依次为DTC组、良性组、对照组,HDL-C水平从高至低依次为对照组、良性组、DTC组(P<0.05),3组间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TSH、IL-6可能为DTC发生的危险因素(均OR>1,P<0.05),HDL-C可能为DTC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确定TSH诊断DTC的最佳截断值为3.015 mIU/L,AUC:0.985,灵敏度为93.25%,特异度为96.34%,95%CI:0.949~1.000(P<0.001);IL-6诊断DTC的最佳截断值为48.96 ng/L,AUC:0.980,灵敏度为96.98%,特异度为91.53%,95%CI:0.956~1.000(P<0.05);HDL-C诊断DTC的最佳截断值为1.441 mmol/L,AUC:0.0.691,灵敏度为85.10%,特异度为48.06%,95%CI:0.563~0.812(P<0.05)。肿瘤直径>4 cm、乳头状癌的患者与肿瘤直径≤4 cm、滤泡状癌的患者血清TSH、IL-6、HDL-C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患者血清TSH、IL-6水平显著高于无LNM患者,HDL-C水平显著低于无LNM患者(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血清TSH、IL-6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的患者,HDL-C显著低于Ⅰ~Ⅱ期的患者(P<0
赵凯崔宁张虎周涛刘迎见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癌血脂促甲状腺激素
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右丙亚胺的预防效果
2024年
目的:探究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右丙亚胺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27例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45例)、非心肌损伤组(82例),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肌损伤组与非心肌损伤组年龄、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HER2阳性、BNP、cTnI、CRP、TGF-β1、预防性应用右丙亚胺治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发现,高龄、HER2阳性、高BNP、高cTnI、高CRP、高TGF-β1是乳腺癌患者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预防性应用右丙亚胺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HER2阳性、高BNP水平、高cTnI水平、高CRP水平、高TGF-β1水平、未预防性应用右丙亚胺。
崔宁蔡锋曹武杰王若明
关键词:乳腺癌心肌损伤右丙亚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