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超

作品数:64 被引量:64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矿业工程
  • 20篇建筑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5篇尾矿
  • 21篇尾矿坝
  • 8篇尾矿库
  • 7篇动力特性
  • 7篇力特性
  • 6篇三轴试验
  • 6篇稳定性分析
  • 6篇固结
  • 5篇边坡
  • 4篇动三轴
  • 4篇动三轴试验
  • 4篇淤堵
  • 4篇土工
  • 4篇稳定性
  • 4篇力学特性
  • 4篇坝体
  • 4篇边坡稳定
  • 3篇液化强度
  • 3篇软土
  • 3篇深井

机构

  • 63篇中国科学院武...
  • 14篇重庆大学
  • 13篇昆明理工大学
  • 3篇武汉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瑞林工程...
  • 2篇南昌航空大学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德兴铜矿
  • 2篇中冶长天国际...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矿冶科技集团...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市勘察设...
  • 1篇洛阳理工学院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63篇张超
  • 43篇杨春和
  • 21篇王光进
  • 14篇冒海军
  • 7篇张修照
  • 5篇刘海明
  • 4篇李浩然
  • 3篇马洪岭
  • 3篇郭晓刚
  • 3篇杜艳强
  • 3篇李小生
  • 3篇龙学军
  • 3篇胡晓明
  • 2篇侯克鹏
  • 2篇刘俊新
  • 2篇陈锋
  • 2篇曹净
  • 2篇白世伟
  • 2篇孔祥云
  • 1篇李银平

传媒

  • 18篇岩土力学
  • 4篇岩石力学与工...
  • 4篇中国安全生产...
  • 2篇金属矿山
  • 2篇有色金属工程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矿业研究与开...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有色冶金设计...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矿冶
  • 1篇泥沙研究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现代矿业
  • 1篇土木工程与管...
  • 1篇工程科学学报
  • 1篇工程科学与技...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针对软土的双层壁封闭式取土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对软土的双层壁封闭式取土的装置,外层取样管与取土器接头的下部相连接,外层取样管与内层取样管接触,内层取样管由五块相同的长方形钢板沿长边接触拼接,拼好后呈中空正五棱柱,嵌入外层取样管,并一同固定在取土...
张超巫尚蔚张修照杜艳强杨春和李浩然李小生龙学军胡晓明王光进刘海明
文献传递
干滩表层沉积尾矿的细观几何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从细观上描述干滩表层沉积尾矿的几何特征及其随沉积距离的变化,采用显微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尾矿颗粒细观几何特征的描述方法,分析尾矿细观几何特征随沉积距离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沉积尾矿的细观几何特征可以用颗粒粒径的数量频率分布图、面积频率分布图、圆形度、磨圆度和织构分维数进行描述;35μm粒径是划分微米级颗粒和非微米级颗粒的界限,2种粒径的颗粒在几何特征上有很大差别;尾矿沉积距离模型表明在干滩上的尾矿分布与粒径、初始矿浆流速和坡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当沉积尾矿达到临界状态时,临界状态应力比接近1.4。研究结果揭示了干滩表层沉积尾矿的粒形粒径特征,为沉积尾矿多尺度研究和分布规律提供参考。
巫尚蔚杨春和张超冒海军李浩然
关键词:采矿工程尾矿细观结构图像处理
磷石膏高坝稳定性分析
对于磷石膏的力学特性,国内外的研究很少.通过室内高压三轴试验,研究了磷石膏的强度与围压的关系.从高压三轴试验结果来看,磷石膏的强度随着围压的升高而降低,且磷石膏的高压折减效应比较明显.在稳定性分析中,如果采用常规围压条件...
张超余克井杨春和陈剑文
关键词:磷石膏高坝稳定性分析强度折减
文献传递
尾矿库环境影响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21
2008年
考虑到尾矿库事故对地质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建立了尾矿库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模型对银山尾矿库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该模型采用反映主观判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模糊数据来构造判断矩阵,降低了专家的主观影响;采用多因素加权模型法来分层次计算评价的最终结果,并依据评价标准得出最后银山尾矿库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轻度影响。
冀红娟杨春和张超谢婷
关键词:尾矿库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求解边坡稳定性被引量:13
2011年
在比较传统的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同时,介绍了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的原理和具体步骤。基于有限差分FLAC程序,通过算例研究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与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的可靠性。分析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与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计算结果的差异性,并指出了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的优点为能够对具有复杂地质条件的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可考虑土体的非线性弹塑性本构关系,能够模拟土坡的失稳过程及其滑移面形状,可直接采用摩尔-库伦屈服准则,适用于可能产生大变形的边坡。并得出了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适用于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且满足工程精度需求的结论。
张超杨春和
关键词:有限差分强度折减边坡稳定性
尾矿坝稳定性的可靠度分析被引量:39
2004年
以极限平衡理论和传统的安全系数方法为基础,将可靠度理论引入尾矿坝稳定性分析中。通过敏感性分析和可靠度计算分析发现,尾矿材料的内摩擦角的变异性将显著地影响尾矿坝稳定性分析的可靠指标,重度的变异性对可靠指标的影响大于粘聚力的变异性的影响。简述了尾矿坝稳定性分析中利用可靠度理论的重要性,并建议在尾矿坝的可靠度分析中,将尾矿材料的抗剪强度指标c,φ和重度γ作为基本随机变量。
张超杨春和徐卫亚
关键词:尾矿坝可靠度稳定性分析敏感性
某水利枢纽厂房基坑开挖渗透变形评估被引量:7
2007年
在对渗流评估方法进行一定探讨的基础上,对某水利枢纽工程坝址区厂房基坑开挖进行了渗透变形评估。结果表明,在坝轴线方向上,无防渗墙时坡面土体在渗透力的作用下是不稳定的,有防渗墙时坡面水力坡降降到0.05以下。在砂卵砾石层与基岩的交界处仍存在略大的水力坡降(值为0.56),如有水在细砂层、砾质中粗砂层渗出,则有可能出现渗流失稳,但总的说来由于防渗墙使水力坡降已降到很小,出现流土和管涌失稳的可能性不大。
夏艳华白世伟张超
关键词:水力坡降基坑开挖防渗墙
尾矿坝排渗系统淤堵机理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因尾矿坝排渗系统淤堵导致坝体浸润线增高,进而导致溃坝的事故时有发生。为解决排渗淤堵问题,以银山铅锌矿尾矿坝排渗设施淤堵为背景,分别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三方面对其淤堵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尾矿砂细粒可造成物理淤堵,不含细粒时尾矿砂渗透系数是含细粒时渗透系数的3.7倍;垂直载荷可导致土工布和尾矿砂渗透性能下降,尾矿砂和土工布的渗透系数与垂直压力呈负相关关系,在垂直压力为1MPa时,尾矿砂渗透系数下降了88.5%,土工布渗透系数下降95.9%;尾矿砂中的主要矿物是黄铁矿(FeS2),尾矿水中的主要金属离子为Ca2+、Mg2+、Fe3+、Mn2+,造成排渗设施化学淤堵的主要物质是CaCO3、Mg(OH)2、Fe(OH)3、Fe2O3·XH2O、Mn(OH)2;尾矿砂和尾矿水中的微生物主要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杨春和李泽华冒海军杨隽张超
关键词:尾矿坝土工布淤堵
磷石膏高坝稳定性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对于磷石膏的力学特性,国内外的研究很少。通过室内高压三轴试验,研究了磷石膏的强度与围压的关系。从高压三轴试验结果来看,磷石膏的强度随着围压的升高而降低,且磷石膏的高压折减效应比较明显。在稳定性分析中,如果采用常规围压条件下的三轴试验得到的强度进行分析,其稳定性分析结果是偏于不安全的。以一个高磷石膏坝为例,对其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强度折减以后其安全系数明显降低。得出了磷石膏具有明显的高压强度折减特性,在高磷石膏坝的稳定性分析中一定要考虑高压强度折减的结论。
张超余克井杨春和陈剑文
关键词:磷石膏高坝稳定性分析强度折减
一种针对软土的双层壁封闭式取土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软土的双层壁封闭式取土方法及装置,其步骤:A、将双层取样管连接到取土器接头上,用销子固定;B、将双层壁封闭式取土器下放至孔底,压入土中取样;C、压入取土器过程中,提升杆在随取土器向下运动;D、取土器压...
张超巫尚蔚张修照杜艳强杨春和李浩然李小生龙学军胡晓明王光进刘海明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