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梓媛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盆地
  • 3篇油田
  • 2篇延长组
  • 2篇油气
  • 2篇油气输导
  • 2篇展布
  • 2篇输导
  • 2篇塔里木盆地
  • 2篇隔夹层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1篇岩石
  • 1篇岩石相
  • 1篇油藏
  • 1篇展布规律
  • 1篇蒸发
  • 1篇砂岩
  • 1篇水下扇
  • 1篇近岸水下扇
  • 1篇空间展布
  • 1篇河塘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5篇王梓媛
  • 3篇师永民
  • 3篇董越
  • 2篇尹伟
  • 2篇潘懋
  • 2篇贾京坤
  • 1篇姜洪福
  • 1篇石开波
  • 1篇邱楠生
  • 1篇王超
  • 1篇侯加根
  • 1篇刘钰铭
  • 1篇朱丹妮
  • 1篇李婧
  • 1篇佟颖
  • 1篇曹刚

传媒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应用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分析红河油田延长组油气输导机制及运聚规律被引量:3
2018年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红河油田延长组油气运聚规律不明确,制约了进一步的油气勘探。综合地质、气测录井、测井数据以及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分析结果,推导出在致密砂岩条件下油气沿断裂向下输导的压力衰降梯度模型,进而对红河油田延长组油气输导机制进行研究,剖析油气运聚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油气沿断层向下输导的压力衰降梯度为(0.028±0.01) MPa/m,沿裂缝向下输导的压力衰降梯度约为0.24 MPa/m;油气先沿裂缝垂向输导、再沿断层垂向输导的运移接力的压力衰降梯度为0.14~0.18 MPa/m。在早白垩世晚期,研究区油气主要来自长7段主力烃源岩,在异常高压的驱动下,沿断层破裂带及裂缝垂向运移至长8段,并在长8段输导层中进行短距离、小范围、树枝状的侧向运移,至有效区域聚集成藏。红河油田长8段有利勘探目标为断裂系统开启与输导层发育叠合区、储层物性"甜点"区域的岩性圈闭及局部良好侧向封堵条件的岩性-构造圈闭、超压带剩余地层压力低值区与相对低势区的叠合区域。
贾京坤王梓媛尹伟潘懋师永民佟颖黄胜玉
关键词: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东河塘滨岸砂体蒸发泵吸作用与钙质隔夹层形成被引量:2
2015年
以塔里木盆地东河塘石炭系CⅢ油层滨岸厚层块状砂岩体中沿斜层理发育的钙质致密隔夹层为研究对象,在野外露头和井下岩芯观察的基础上,结合青海湖现代滨岸砂体解剖类比,提出滨岸砂体内部大量发育的沿斜层理钙质致密隔夹层系同沉积蒸发泵吸作用成因。通过沉积成因机理和分布规律的探讨,认为研究区朝东南向古开阔海发育的斜层理中,相对较高渗层理中孔隙水沿毛细管上升,并使沉积物下部与海水沟通的孔隙不断获取古海洋中咸化海水的供给,钙离子不断浓缩,使潮上带斜层理上部孔隙水中的盐度大大提高。这些富含钙离子的卤水不断蒸发浓缩,逐渐沿斜层理化学胶结,最终形成钙质致密层。研究结果阐明了厚层块状滨岸砂岩体内部钙质夹层沿斜层理选择性顺层分布的机理,为塔里木盆地东河塘油藏隔夹层空间展布规律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井间分布提供了预测模型,有利于注气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
姜洪福王梓媛师永民王超董越朱丹妮石开波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隔夹层
近岸水下扇岩石相及储层特征分析——以盐家油田盐227区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研究近岸水下扇的储层内部质量特征及结构特征,对剩余油挖潜及开发方案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以盐家油田盐227区为例,依据岩心资料,对其岩石相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6种类型的岩心岩石相。鉴于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在研究尺度及分辨率上的差异,在进行岩石相储层质量及分布特征研究之前,考虑岩石相测井定量划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6种岩心岩石相划分为泥岩相、含砾砂岩相、砾状砂岩相和砾岩相4个亚类,并确定其测井定量划分标准,进而依据实验室分析化验数据,总结了各岩石相亚类的储层质量特征。砾状砂岩相储层以剩余粒间孔为主,物性及含油性好,为Ⅰ类储层;含砾砂岩相储层以剩余粒间孔或粒内溶孔为主,物性及含油性一般,为Ⅱ类储层;砾岩相储层以剩余粒间孔为主,物性相对较差,含油性较差,为Ⅲ类储层;泥岩相物性最差,几乎不含油,为非储层。在此基础上,应用地震反演成果开展了岩石相空间展布研究,认为研究区沙四段下部主要发育砾岩相,其为主水道及侧缘沉积的产物;中部主要发育连续的砂岩相(包括含砾砂岩相及砾状砂岩相),为频繁改道的辫状水道及水道间沉积物的复合体;上部发育稳定泥岩,为湖相泥岩沉积,垂向上整体为正旋回。砾岩相呈带状由北东至南西展布,而砂岩相则呈片状展布。
董越侯加根曹刚刘钰铭王梓媛李婧
关键词:近岸水下扇岩石相储层质量空间展布
应用定量颗粒荧光技术研究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延长组油气输导机制与运聚规律
贾京坤邱楠生尹伟王梓媛
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藏滨岸砂岩隔夹层识别及空间展布被引量:15
2015年
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藏石炭系CⅢ油组为滨岸厚层块状非均质胶结砂体,普通测井技术和编制测井曲线关系图件的研究方法无法识别该地区的隐蔽隔夹层。针对重点研究层段CⅢ1油组,在对测井曲线归一化的基础上开展无量纲标准化处理,识别并评价了隔夹层的发育程度。利用多条测井曲线交叠进行单井隔夹层的识别,识别符合率达80%以上;进而在此基础上通过井间插值恢复隔夹层展布形态,对隔夹层平面和纵向上的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纵向上,CⅢ1-1油组、CⅢ1-2油组隔夹层相对不发育,CⅢ1-3油组隔夹层较为发育;平面上,隔夹层主要位于背斜构造翼部,中部相对不发育。该研究成果可以为东河1油藏顶部重力驱开发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王梓媛潘懋师永民董越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隔夹层测井识别展布规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