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少帅

作品数:16 被引量:2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植原体
  • 4篇引物
  • 4篇枣疯病
  • 4篇疯病
  • 3篇新疆野苹果
  • 3篇野苹果
  • 3篇试剂
  • 3篇试剂盒
  • 3篇苹果
  • 2篇蛋白
  • 2篇蛋白产物
  • 2篇栽培
  • 2篇栽培苹果
  • 2篇枣树
  • 2篇条带
  • 2篇启动子
  • 2篇莴苣
  • 2篇抗病
  • 2篇抗病品种
  • 2篇苦楝

机构

  • 16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北京农学院
  • 2篇北京市林业保...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怀柔区林木病...

作者

  • 16篇于少帅
  • 13篇林彩丽
  • 13篇田国忠
  • 8篇朴春根
  • 8篇王圣洁
  • 7篇郭民伟
  • 6篇汪来发
  • 6篇李永
  • 5篇任争光
  • 4篇淮稳霞
  • 3篇肖文发
  • 3篇姚艳霞
  • 3篇王曦茁
  • 3篇赵文霞
  • 3篇宋传生
  • 3篇王胜坤
  • 2篇严东辉
  • 1篇潘皎
  • 1篇耿显胜
  • 1篇胡佳续

传媒

  • 3篇林业科学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检测枣疯病、槐树丛枝病或樱桃致死黄化植原体的LAMP引物组及其试剂盒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枣疯病、槐树丛枝病和樱桃致死黄化植原体的LAMP引物组及其试剂盒和应用。本发明针对16SrV‑B组植原体tuf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用于检测枣疯病、槐树丛枝病和樱桃致死黄化植原体的LAMP引物组。本发明还公开了...
王圣洁林彩丽王胜坤田国忠于少帅王曦茁汪来发朴春根李永郭民伟
文献传递
新疆野苹果枯枝症状级别与水杨酸含量、胸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同一采样地、同一生境新疆野苹果枯枝症状级别与水杨酸含量、胸径的关系,寻找与枯死症状可能相关的特征。[方法]通过超声提取、HPLC检测分析不同枯枝症状级别样品中水杨酸组成和含量差异,并对枯枝症状级别与水杨酸含量、胸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枯枝症状级别的新疆野苹果枝叶中水杨酸含量在39.5~122.6 mg·kg^(-1)之间,含量差异显著(P<0.05)。枯枝症状从0级到Ⅴ级,水杨酸含量存在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不同枯枝症状级别新疆野苹果胸径大小变异系数差异明显,Ⅴ级样品个体间胸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39.18%);Ⅰ级样品变异系数相对较小(30.28%)。新疆野苹果水杨酸含量和胸径大小呈负相关(P>0.05),其中,0级、Ⅴ级样品水杨酸含量和胸径大小呈正相关,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样品水杨酸含量和胸径大小呈负相关(P>0.05)。[结论]新疆野苹果枯枝症状级别与水杨酸含量、胸径大小关系较为密切,研究结果对于天山野果林的生态保育与修复、苹果优质新品种的筛选与培育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于少帅赵文霞姚艳霞淮稳霞肖文发
关键词:新疆野苹果水杨酸胸径抗逆性
检测植原体的LAMP引物组及其试剂盒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植原体的LAMP引物组及其试剂盒和应用。本发明首先针对16SrI组植原体16S基因和tuf基因保守序列的6个区域分别设计6组和2组引物,最终得到特异性强的由SEQ ID No.2、SEQ ID No.3和...
林彩丽王圣洁王胜坤田国忠于少帅王曦茁汪来发朴春根李永郭民伟
文献传递
植原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7
2016年
植原体是引起众多植物病害的一类重要的无细胞壁的原核致病菌,其寄主种类多、危害面积广,对经济、环境等影响严重。大量研究表明植原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文就植原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作一概要评述,并对植原体遗传变异的研究技术、产生机制、与致病性关系等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作一展望。对已完成的5个植原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它们在大小、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皆存在显著差异,缺少很多标准代谢所需的基因。不同植原体中质粒的数量、大小和功能等也存在一定差异。植原体含有2个核糖体RNA编码基因,其序列在不同株系中的变异奠定了现今植原体分类鉴定的基础。对植原体蛋白编码基因如核糖体蛋白编码基因(rp)、蛋白延伸因子基因(tuf、fus A)、转运蛋白基因(sec Y、sec A)、效应子及非编码区序列如启动子、假基因等的深入研究可进一步揭示植原体更丰富的遗传变异特征。由于植原体分离培养困难,人们对其形态特征、生理代谢等了解甚少,因而全基因组测序、多位点序列分析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会成为植原体遗传变异研究的主要手段。植原体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系统地阐明植原体遗传变异规律、系统进化特征及其与寄主(植物和昆虫)、生态环境间的互作和适应关系,并产生新的认识。这对于提高植原体的分类鉴定、致病机制、流行预测及病害防治等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于少帅徐启聪林彩丽王圣洁田国忠
关键词:植原体系统进化
以tuf基因为靶标的5种16SrⅠ组植原体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特异性检测和鉴定16SrⅠ组植原体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实现16SrⅠ组植原体的快速检测。【方法】以植原体tuf基因作为靶标,通过序列比对,设计多组具有特异性的LAMP引物组,筛选出一套适用于16SrⅠ组植原体的特异性检测体系。以16SrⅡ组、16SrⅤ组、16SrⅩⅨ组植原体样品按照此检测体系进行反应,来验证其特异性;同时将稀释后的感病组织样品同步进行PCR和LAMP检测,以确定其检测灵敏度。对来自不同省市的6份田间样品以及9份组培样品进行检测,以验证其检测的稳定性。【结果】16SrⅠ-LAMP在恒温63℃条件下40 min内完成扩增,能检测5种分别引起泡桐丛枝、苦楝丛枝、桑树萎缩、莴苣黄化和长春花绿变病的16SrⅠ组植原体,不能检测其他组植原体包括16SrⅡ组的花生丛枝、甘薯丛枝、臭矢菜丛枝、16SrⅤ组的枣疯病、红花槐丛枝、樱桃致死黄化和16SrⅩⅨ组的板栗黄化皱缩植原体。通过在反应液中加入钙黄绿素肉眼判断绿色为阳性结果,褐色为阴性结果,与用荧光定量设备进行判读扩增曲线的结果一致。相比于PCR检测,16SrⅠ-LAMP检测的灵敏度提高了8倍;16SrⅠ-LAMP能够快速检测出来自不同区域的田间泡桐发病样品、感病泡桐组培苗和嫁接传病脱毒苗。【结论】以tuf基因作为靶标,建立能同时检测5种16SrⅠ组植原体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具有高效、特异、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及成本较低等优点,适合于基层和现场检测。
王圣洁王胜坤林彩丽于少帅汪来发朴春根郭民伟田国忠
关键词:植原体
新疆野苹果和栽培苹果的特异性SSR引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新疆野苹果和栽培苹果的特异性SSR引物及其应用。本发明基于栽培苹果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与苹果抗逆性相关的功能基因序列为模版,筛选获得15对在新疆野苹果和栽培苹果中扩增出特异性、稳定性、多态性的SSR目的条带的...
于少帅赵文霞姚艳霞淮稳霞肖文发
泡桐丛枝和枣疯病植原体tuf基因上游序列结构、功能和遗传变异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究泡桐丛枝和枣疯病植原体tuf基因上游序列结构、功能差异及其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热不对称交错式PCR(TAIL-PCR)扩增枣疯病植原体tuf基因上游未知序列,利用启动子探针载体pSUPV4构建了泡桐丛枝和枣疯病植原体tuf基因上游序列的大肠杆菌异源表达体系,分析泡桐丛枝、苦楝丛枝、莴苣黄化、桑萎缩、长春花绿变等16SrI组和枣疯病、樱桃致死黄化、重阳木丛枝等16SrV组株系tuf基因上游调控序列的遗传变异特征和启动子活性。【结果】泡桐丛枝等16SrI组植原体株系tuf基因和其上游fus A基因之间的间区序列长129-130 bp,预测有完整的启动子保守结构。泡桐丛枝植原体tuf基因上游130 bp片段具有启动子活性,此间区序列在5种35株16SrI组株系中存在4种变异类型;枣疯病植原体等16SrV组株系fusA和tuf基因间区长53-54 bp,未预测到完整启动子结构。枣疯病植原体tuf基因上游144 bp和346 bp片段均未检测到启动子活性,fus A和tuf基因间区序列在3种20株16SrV组株系中存在2种变异类型。fus A-tuf基因间区序列相对保守,基于此序列构建的进化树可清晰区分不同组别的植原体株系。【结论】研究方法和结果为深入研究植原体基因表达与调控、揭示植原体生长繁殖规律及其致病机理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于少帅林彩丽潘皎任争光朴春根汪来发郭民伟田国忠
关键词:植原体启动子TAIL-PCR
寡核苷酸管芯片技术检测和鉴别我国不同组植原体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不同组植原体检测和鉴别的特异性探针已有报道,为了筛选出适合于我国不同组植原体检测和鉴别的特异性探针,建立管芯片检测和鉴别植原体技术,并对我国发生的疑似植原体病害进行鉴别。[方法]通过PCR扩增结合管芯片杂交技术,对收集到的15种植原体侵染的植物样品及其健康对照进行检测和鉴别。[结果]建立了管芯片检测和鉴别植原体技术体系。15种病害样品中,13种获得显著的阳性杂交信号,并且所有的健康对照都呈现为阴性。13种植原体病害依16Sr DNA直接测序可分为16SrⅠ、Ⅱ、Ⅴ、XIX四组植原体。在所有探针中,植原体的通用探针(Pp-502)可以检测到所有确定的植原体样品。16SrⅠ组特异性探针(PpⅠ-465)可以确定16SrⅠ组的泡桐丛枝、苦楝丛枝、桑树萎缩和莴苣黄化4种植原体样品。16Sr II组特异性探针(PpⅡ-629)仅可以确定16Sr II组的花生丛枝、甘薯丛枝和臭矢菜丛枝3种植原体样品。但16Sr V组的枣疯病、樱桃致死黄化和重阳木丛枝及16Sr XIX组的板栗黄化皱缩植原体与其他组专化性探针皆有明显的交叉杂交信号。相比于PCR扩增的凝胶电泳检测,管芯片检测的灵敏度提高了1 000倍。对疑似植原体病害的诊断结果显示河南濮阳的红花槐丛枝的病原应为16Sr V组植原体,福建福州的长春花黄化丛枝应为16SrⅠ组植原体;而北京戒台寺牡丹黄化皱叶和内蒙古包头柳树丛枝未出现任何植原体专化的杂交信号。[结论]管芯片杂交技术作为一种检测和鉴别植原体的方法,可应用于我国植原体病害调查和诊断,并为植原体的鉴别和分类提供可靠的依据。
王圣洁林彩丽严东辉于少帅李永汪来发朴春根郭民伟淮稳霞田国忠
关键词:植原体
北京市区古枣树单株种源抗枣疯病测定与抗病品种(系)筛选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调查北京枣树资源,了解城区古枣树对枣疯病的遗传抗性状况,为抗枣疯病品种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采集健康的古枣树单株接穗,利用嫁接传病的方法在北京疯枣园内开展抗枣疯病能力鉴定和抗病品系选育工作。【结果】自2012年始,在怀柔区经过对嫁接到发病砧木上的接穗的发病情况跟踪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和病原PCR检测,初步从147种接穗中筛选出具有一定抗病能力的接穗45种,其表现为嫁接接穗症状轻或无、病菌扩展与增殖慢、平均病情指数低等。2013年在昌平区的复筛试验中,进一步依据月度病情指数调查数据,从上述45种接穗中确定一批具有抗枣疯病能力稳定的品系。最后结合2014年的调查结果优先推选出7种正常生长结果、园艺学性状良好,具有利用价值前景的枣树品系。【结论】研究结果初步明确北京市古枣树中具有一定抗枣疯病能力的资源,筛选出具有一定抗病能力的古枣树株系,为今后抗枣疯病的枣树品种开发利用和病害防控提供重要资源和依据。
王合任争光潘彦平冯术快林彩丽常恩忠于少帅田国忠
关键词:枣疯病植原体抗病品种病原检测
植原体tuf基因与其上游部分基因结构和相关基因启动子保守区域特征及活性分析
2018年
植原体寄主种类多,危害范围广,开展其遗传多样性、关键基因调控等方面研究有助于提高该病害综合防治水平。通过长片段PCR引物扩增我国PaWB-sdyz、PaWB-fjfz和LY-fjya1植原体株系tuf基因及其上游6个基因的片段,进行植原体基因启动子保守区域序列特征和多位点序列分析。利用启动子探针载体p SUPV4检测植原体tuf基因上游序列的启动子活性。扩增获得PaWB-sdyz、PaWB-fjfz、LY-fjya1株系tuf基因上游12,745–12,748 bp序列,比较分析发现Pa WB-sdyz、Pa WB-fjfz、LY-fjya1、OY-M、AYWB、PAa、SLY、AT植原体株系tuf与其上游6个基因的结构顺序皆为5’-rpl L-rpo B-rpo C-rps12-rps7-fus A-tuf-3’。推测出可能的植原体启动子保守区域模式序列:T_(90)T_(100)G_(92)T_(75)G_(67)A_(85)(-35区);T_(90)A_(96)T_(92)A_(98)T_(73)T_(90)(-10区)。基于8个植原体株系的rpl L-tuf核苷酸序列编码基因、非编码序列、氨基酸序列的多位点序列分析可将不同植原体株系以较高的支持率清晰地区分,不同植原体株系rpl L-tuf核苷酸非编码区变异水平更高。16SrI组植原体tuf基因上游序列存在3种变异类型,其代表株系PaWB-fjfz、LY-fjya1tuf基因上游130 bp片段和CWB-hnsy1 tuf基因上游129 bp片段皆具有启动子活性。
于少帅林彩丽王圣洁张文鑫田国忠
关键词:植原体启动子基因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