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凯立

作品数:21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道德
  • 4篇哲学
  • 3篇道德哲学
  • 3篇朱子学
  • 3篇子学
  • 2篇学术
  • 2篇理学
  • 2篇论语
  • 2篇明德
  • 2篇话语
  • 2篇教化
  • 2篇工夫
  • 2篇《论语》
  • 2篇本心
  • 2篇诚意
  • 1篇道德辩护
  • 1篇道德世界
  • 1篇心灵
  • 1篇心学
  • 1篇研习

机构

  • 19篇厦门大学
  • 2篇亚利桑那大学
  • 1篇墨尔本大学

作者

  • 19篇王凯立
  • 1篇唐瑭
  • 1篇缪青
  • 1篇许春伟

传媒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天府新论
  • 1篇中共宁波市委...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湖北广播电视...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武陵学刊
  • 1篇闽台文化研究
  • 1篇哲学评论
  • 1篇哲学门
  • 1篇朱子文化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康德道德哲学中准则、法则与命令的含义辩证
2019年
胡志博士在《求索》杂志2016年第4期发表文章,认为《实践理性批判》中"所以准则虽然是一些原理,但并不是命令"一语存在文本疑误,应将句中的"命令"一词改为"定言命令"。胡志博士的论证存在着"形式逻辑层面"与"实践层面"的混淆,并由之造成了对康德文本难以避免的解释困难。康德原来的语句并非文本疑误,它在形式逻辑上将"准则"与"命令"明确为概念之间的对立关系,原文并不能依据"准则"与"假言命令"在实践上的对应关系而作出修改。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形式逻辑层面"与"实践层面"是两条并行不悖的论述线索。这两个层面的区分可以建立起一个理解康德道德哲学的思维模式,这不仅有利于澄清康德道德哲学中诸多关键性的概念,还有利于实现对康德道德哲学逻辑推理结构的准确刻画。
王凯立
关键词:《实践理性批判》
王阳明心学中的“过“”恶”之别与改过工夫被引量:1
2019年
在王阳明心学中,"过""恶"之别与改过工夫是致良知落实到市民社会的重要环节,而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在王阳明看来,"过"可以与圣贤人格相容,因而"过"与"恶"在根本上就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虽然如此,改过工夫要求调动良知心体来照见、改正过误,因而改过实际上就是致良知。就内容而言,改过工夫可以概括为自思内省、痛自悔咎、洗涤旧染、相责以善四个方面,它不仅是个人的修身之事,而且还是集体的儒学实践。总体而言,"过""恶"之别及改过工夫撬动了王阳明心学融通于哲学与世俗之间的多维面向,王阳明心学并非只是抽象的哲学观念;哲学观念向世俗教化的适应性转变,即建构起一个创生意义的功夫世界才是王阳明心学乃至整个儒学的核心关切。
王凯立
关键词:心学
《论语》“知”的“功夫论”解读
2020年
《论语》中的"知"涵摄了"仁""学""思""省"等重要范畴,它们可融贯于一套整体的儒学"功夫论"系统中。在此解读视域下,"知"就是教导学者在本体"仁"的引导下,通过积极不懈地践行"学"的工夫,以实现自我的真实生命,并最终在艺术人生能力的获取中展现出"不惑"乃至"天人合一"的"智"之境界。从"功夫论"的解读视角出发,"知"作为一个概念系统,其思想理论的特点与价值能够得到准确而充分的发掘,同时,这种诠释的方法也是将"功夫论"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取向,在中国哲学内部的理论尝试。
王凯立
关键词:功夫论《论语》
朱子“诚意”话语在清初理学中的展开——论吕留良对朱子诚意思想的诠释
2020年
吕留良对朱子诚意思想的诠释是朱子“诚意”话语在清初理学中的展开,实有他家所不及的精到之处。吕留良不仅深契于朱子晚年改注诚意章的问题意识,同时还在朱子本人的注解中为解决这些问题搭建了正确的框架。吕留良赋予“实用其力”一语以诚意工夫的纲领性意义,并由此融贯了“自欺”“自慊”“慎独”等重要范畴的诠释。在慎独工夫上,吕留良特别强调“独”是指心灵之“几”的状态,而非心学家所说的本体。因而慎独只是一种“审其几”的工夫,是诚意的紧要关头,而非诚意的全部。对于“诚意必先致知”,吕留良认为诚意工夫只辨实与不实,而不辨善恶,辨善恶乃是致知工夫,由此回应了朱子晚年所面临的诚意工夫在“致知”之后无法安顿的问题。总体而言,吕留良对朱子诚意思想的诠释具有反对空谈心性、重视实行与经世的倾向,其背后不仅透露出吕留良“尊朱辟王”的学术宗旨,同时还展现了清初理学发展的一般特征。
王凯立
关键词:吕留良诚意致知
心与理一:让伦理回归生存
2020年
在现代社会,生存主题具有一个吊诡的现状:一方面,人们对生存主题变得比以往都更加敏感;另一方面,生存主题又处在被人们逐渐遗忘的过程中。生存主题的这一吊诡现状映射为生存与伦理的吊诡关系,即人们总是在生存受到威胁时呼唤伦理,而在普通的日用行常中遗忘伦理,这最终指向了一个现代社会的迷失:生存与伦理相异化。在中国古典的智慧中,生存的展开伴随着德性的成长,伦理也充满着生存的律动,因而“人应该如何生存”的答案就在于生存与伦理的合一,即宋明理学所言的“心与理一”。在这个意义上,“心与理一”构成了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并主张现代社会的伦理建构要试图恢复原初的生存逻辑,即让伦理回归生存。这在整体层面上意味着伦理建构需要以人的生存为核心关切,而在个体层面上意味着伦理建构需要帮助个体重拾时间性,进而将伦理体验所带来的全身心转化融入生存的延展过程。
王凯立
关键词:伦理现代社会
朱子《大学》诠释中的道德世界被引量:3
2018年
通过将"人"确立为道德世界的中心,"明明德"的工夫打开了朱子《大学》诠释中的道德世界。在共时性层面上,道德世界具有天人合一的内在结构,这一内在结构最终在"尽天理之极"的"止于至善"中实现为道德世界的全息图模式。在历时性层面上,从"明明德"到"新民"内含着一个范导现实工夫践行从主体走向主体间的时间结构,其中,"新德及民"的内涵架构起了教化客体向教化主体转变的运作机制,并使道德世界成为一个生生不息的创生世界。朱子道德世界的结构与现代社会的官僚制支配结构存在着断裂,这一断裂揭示出儒学传统在当代复兴所要面对的真正问题。如果朱子的道德世界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仍然可以对未来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那么官僚制之外的社会教化活动将是一个真正可能的现实方案。
王凯立
关键词:道德世界工夫教化
学术·历史·心灵:朱子学溯源之旅——第12届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纪实
2019年
2019年7月15—22日,第12届朱子之路研习营全体成员齐聚福建、江西两省,共同溯源朱子理学,寻找圣贤之道。本届朱子之路研习营由朱子学会、中华朱子学会、厦门市同安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尤溪县朱子文化研究会、婺源县朱子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洛阳传统文化研究会承办,共吸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德国特里尔大学,以及中国台湾政治大学、辅仁大学等100余名的朱子学研究者与爱好者参加,国际化程度之高,史无前例。
何浩王凯立
关键词:朱子学
从阅读到生产:走向新诠释学的阿尔都塞——兼论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的建构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传统相决裂,阿尔都塞提出了自己全新的解释理论。这套理论不仅是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方法,同时还可普遍化为一套新诠释学。具体而言,阿尔都塞的新诠释学以症候阅读理论为逻辑起点,在方法论诠释学层面包含了“问题式的揭示”与“场所变换”,在哲学诠释学层面以“结构即结合”与“诠释即生产”的观念为核心。总体而言,阿尔都塞的新诠释学围绕“问题式原则”“结构性原则”“生产原则”展开,并从一个完全异于“施莱尔马赫—伽达默尔”诠释学的问题式出发,重新处理了关于诠释的诸多重要议题,为建构马克思主义诠释学带来了启发。
王凯立
关键词:阿尔都塞症候阅读问题式
当代朱熹陈淳研究的新突破——第三届海峡两岸朱熹陈淳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6年
2016年6月24-25日,由漳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朱子学会、国际儒联、厦门大学国学院、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闽南师大闽南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朱熹陈淳学术研讨会"于漳州召开。来自韩国成均馆大学、外国语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埼玉大学,台湾大学、成功大学、辅仁大学、东海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提交99篇论文,针对朱子、陈淳的哲学思想与社会文化,以及东亚朱子学等方面展开讨论。
王凯立许春伟
关键词:朱子学儒家文明闽南文化
“全”与援手行为的道德辩护:对“朱子式”方案的修正
2024年
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对身处困境之人施以救助的行为是道德上“应当”的?对此,全林强博士认为道德心理学所提供的外在主义与内在主义方案均有缺陷,他调动朱子的思想资源提出了一个为援手行为进行道德辩护的“朱子式”方案。然而,这一“朱子式”方案依然不充分,因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它对“援手”行为的道德辩护将会遭遇失败。“朱子式”方案须进一步基于朱子“全”的思想,补充一个对私意私欲的排除机制。这一理论结果表明:在当代哲学视域下,“全”所代表的朱子伦理学的思考方向,还有众多思想资源值得进一步发掘。
王凯立
关键词:道德辩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