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纯
- 作品数:25 被引量:104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省骨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疗效
- 2021年
- 目的研究成人前臂双骨折治疗中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入院的76例成人前臂双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与研究组(38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康复优良率。结果术后,2组患者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为(1.58±0.81)分,低于对照组[(2.24±0.73)分],生活质量评分与骨折康复优良率(92.11%)高于对照组(71.05%),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为(5.76±1.73)d、(6.14±1.11)周,短于对照组[(2.24±0.73)分、(8.87±1.68)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前臂双骨折治疗中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促使其骨折快速愈合。
- 贾敏刘兴坤赵纯何丕龙
- 关键词:前臂双骨折小夹板固定钢板内固定
- 中医正骨手法改善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临床研究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在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四川省骨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15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石膏固定)和研究组(应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例数分别为77例和75例。对比两组优良率、临床指标、腕关节活动度和X线相关影像学指标。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研究组腕关节功能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背消肿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2周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活动度均扩大,且研究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2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增加,且研究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研究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年龄、性别、骨质疏松、功能锻炼、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骨折端稳定性、受伤能量、利手情况有关(P<0.05),而与体质量指数、就诊时间、基础疾病、骨折类型、固定时间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为女、骨质疏松、无功能锻炼、掌倾角偏小、桡骨高度偏短、骨折端不稳定、受伤能量为高能量、利手是影响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可有效改善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减少骨折愈合及疼痛缓解时间。此外,患者腕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还受到性别、骨质疏松、功能锻炼、掌倾角、桡骨高度、骨折端稳定性、受伤能量、利手情况的影响,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 伍亮赵纯虞亚明何丕龙沈景寿
- 关键词:中医正骨手法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腕关节功能疗效影响因素
- 郑氏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钢托外固定治疗掌侧Barton骨折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使用郑氏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钢托外固定治疗掌侧Barton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自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从本院急诊收治的掌侧Barton骨折患者中,抽取符合本次实验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郑氏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钢托外固定制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术后采用常规康复锻炼,均治疗12周,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影像学参数等。结果:通过为期12周的治疗疗程后,采用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桡骨高度、尺倾角、掌倾角升高(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郑氏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钢托外固定治疗掌侧Barton骨折的临床效果满意,能有效避免桡骨高度丢失,减少腕关节畸形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何丕龙赵纯刘政彭伟涂禾吴月
- 关键词:小夹板BARTON骨折
- 顺势法对伴有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急性肩关节前脱位复位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比较顺势法与手牵足蹬法治疗急性肩关节前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6月在四川省骨科医院就诊的急诊肩关节前脱位伴肱骨大结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顺势法)和对照组(采用手牵足蹬法)两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复位前一般资料、复位操作时间、复位时疼痛评分、一次复位成功率、肩关节UCLA评分、复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位操作时间更短(P<0.05)、复位疼痛评分更低(P<0.05)、一次复位成功率更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肩关节UCL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顺势法具有复位操作时间短、一次复位成功率高、复位过程患者痛苦小、复位后功能恢复较好、总有效性与安全性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复位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荐。
- 赵纯刘政李静冯栋宏徐一杰奉洋
- 关键词:肩关节脱位肱骨大结节骨折手法复位手牵足蹬法
- 一种骨科用复位固定装置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用复位固定装置,包括床体、手部固定组件以及腿部固定组件,所述手部固定组件由与床体转动连接的背靠板以及手腕固定板组成,所述手腕固定板包括手肘固定板以及手腕固定板,所述手肘固定板一...
- 何丕龙赵纯乐劲涛袁荣霞李静伍亮吴彦石姝杨吴月徐一杰阳卓妤
- 从脾肾论治肌少-骨质疏松症
- 2024年
- 肌少-骨质疏松症是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并存的一种老年综合征,是老年人群常见的慢性肌肉骨骼系统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肌少-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增加老年人跌倒、骨折、住院的风险,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重社会经济负担。中医学认为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病位在肌肉与骨骼,其发生发展与脾肾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肾精亏虚、脾胃虚弱。治疗上应当辨证求因,标本兼治,综合运用补肾填精、健脾益气等治疗方法,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优势。
- 刘政赵纯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脾主肌肉肾主骨补肾健脾
- 祛风活络丸联合郑氏伤科针灸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创伤后急性骨萎缩疗效研究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分析祛风活络丸联合郑氏伤科针灸对桡骨远端骨折并发创伤后急性骨萎缩患者疼痛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桡骨远端骨折并发创伤后急性骨萎缩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组55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郑氏伤科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祛风活络丸,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静息及活动的疼痛程度、关节僵硬、压痛、皮肤颜色改变评分,腕关节的掌屈、背伸、旋前以及旋后角度等关节活动度,腕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疼痛、功能状况、活动度百分比、屈伸活动度、握力),Barthel指数(BI)评分,掌屈、背伸、旋前、旋后角度均升高,且研究组各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静息疼痛程度、活动疼痛程度、关节僵硬、压痛、皮肤颜色改变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27%,对照组为3.6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活络丸联合郑氏伤科针灸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创伤后急性骨萎缩临床效果较好,可减轻疼痛、关节诸症,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腕关节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
- 伍亮赵纯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功能
- 一种骨折用夹板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的外用骨折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折用夹板固定装置,包括围绕在受损肢体周围的上夹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下夹板,所述上夹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下夹板之间通过绷带连接,所述上夹板上设有用于调节绷带松紧的...
- 何丕龙袁荣霞刘兴坤吴月赵纯乐劲涛刘枝城贾敏伍亮李静
- 锁骨骨折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 目的 总结分析锁骨骨折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03月—2013年03月采用手法复位、8字绷带外固定结合压垫及颈腕带悬吊治疗187例锁骨骨折患者,进行疗效回顾分析.结果 187例锁骨骨折患者均得到随访...
- 谢正虎董霞刘枝城袁荣霞赵纯刘颖徐善强
- 折顶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手法闭合复位克氏针联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比较折顶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手法闭合复位克氏针联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96例,分别采用折顶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外固定组)与手法闭合复位克氏针联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内固定组)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Anderson前臂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个月,中位数3.5个月。外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30.40±2.10)d,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31.92±2.25)d;2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4,P=0.172)。末次随访时,外固定组临床疗效优83例、良10例、可3例,内固定组临床疗效优90例、良5例、可1例,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98,P=0.089)。结论:折顶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手法闭合复位克氏针联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均有助于骨折早期愈合,且两者的临床疗效相当。
- 袁荣霞赵纯谢正虎江继君
- 关键词:尺骨骨折小夹板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