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9月收治的7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纳入者分为PFNA组(n=31)以及钢板内固定组(n=45),记录两组手术后关节部位功能恢复优良率、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愈合时间、术后关节状态评分(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畸形情况)、SF-36生活质量评分、GSES自我效能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PFNA组优良率为90.32%,显著高于钢板内固定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手术时间、平均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钢板内固定组,且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钢板内固定组;疼痛、关节功能以及关节活动度评分显著高于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3个月后,PFNA组的SF-36评分以及GSES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案,相比钢板内固定治疗优良率更高,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术后关节恢复情况、术后生活质量以及自我效能更高。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采用PFNA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内科疾病、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外侧壁厚度、骨质疏松程度、外侧壁分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长、骨折复位质量、尖顶距、刀片位置、术后并发症、术后负重情况等信息。按照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将患者分为髋关节功能优良组(Harris髋关节评分≥80分)和髋关节功能欠佳组(Harris髋关节评分<80分)。先对2组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再将其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拟合优劣。结果:共纳入323例患者,其中255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髋关节功能优良组)、68例髋关节功能恢复欠佳(髋关节功能欠佳组)。2组患者的性别、合并内科疾病、致伤原因、ASA分级、手术时长、刀片位置、术后并发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752,P=0.097;χ^(2)=0.923,P=0.337;χ^(2)=3.223,P=0.200;χ^(2)=3.132,P=0.077;χ^(2)=2.093,P=0.148;χ^(2)=2.831,P=0.092;χ^(2)=2.459,P=0.117);2组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外侧壁厚度、骨质疏松程度、外侧壁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尖顶距、术后负重情况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02,P=0.040;χ^(2)=9.129,P=0.003;χ^(2)=14.622,P=0.000;χ^(2)=5.174,P=0.023;χ^(2)=25.111,P=0.000;χ^(2)=5.967,P=0.015;Z=-2.743,P=0.006;χ^(2)=9.475,P=0.002;χ^(2)=21.630,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稳定性骨折、Ⅲ型外侧壁、外侧壁厚度≤2cm、尖顶距>25mm和术后延迟负重是影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