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2013年早春期间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及雷达资料对此次冰雹过程的成因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天气的影响系统主要是500 h Pa高空槽、西南涡、高空急流、低空急流,地面辐合线及地面冷锋;在降冰雹时,大气呈上干下湿的状态,700 h Pa和500 h Pa温差从06时逐渐增大,18时达到最大,500 h Pa与850 h Pa假相当位温差超过16℃,0~6 km的垂直风切变为26.3 m/s,K指数达到了34℃,SI指数为-2.7;在降大冰雹的回波中出现三体散射、弱回波区或有界弱回波区、强而高大的回波墙和悬垂回波,50 d Bz的反射率因子的顶高超过-20℃层等特征。在降冰雹前,垂直液态积分含水量迅速下降,可用于冰雹的预警,同时,中层存在超过30 m/s的大风速带,并伴随明显的冷平流与强的风切变;雷暴初生源地均在低海拔地区,受黔东南地形的影响雷暴分裂东移,地势抬升及暖湿空气的迎风坡有利于降雹。
微波辐射计资料具有高时空密度优势,但受辐射原理限制,使用地域不同,厂家工艺及型号差异影响,导致数据质量存疑,使其在气象业务工作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对辐射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进行全面研究,充分发挥其应用优势,服务于气象业务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2014年7、8月爱尔达HTG-3型微波辐射计探测数据,参考北京南郊观象台气球探空资料,采用时间同步和高度同步方法,进行辐射计资料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温湿基础数据的相关性整体表现为低层优于高层,温度在300 h Pa以下各标准层的相关系数均>0.80,500 h Pa以下各标准层露点和水汽密度的相关系数均>0.75;(2)700 h Pa以下各标准层温度、1000 h Pa露点和水汽密度与探空值基本相当,可直接定量使用,其余数据则需进行订正后使用;(3)除雷暴天外700 h Pa以下各标准层温度,1000 h Pa的露点以及晴、阴、雨天1000 h Pa的水汽密度与探空值基本一致,可替代使用,其余数据需进行订正后使用;(4)温度廓线和水汽密度廓线的一致性较好,露点廓线较差,温度廓线按优排序为晴、雾、阴、雨、雷暴天,露点廓线按优排序则正好相反;(5)辐射计探测得到的各气象要素随高度演变的廓线存在平滑现象;(6)除EL外的重要层结高度,VT、TT及SI等的相对误差在±10%左右,基本可以定量使用外,其余参数均需视情况进行订正或根据辐射计自身特点重新推导对应参量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