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绍博

作品数:13 被引量:255H指数:7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可达性
  • 5篇港口
  • 3篇城市
  • 2篇旅游
  • 2篇经济带
  • 2篇经济联系
  • 2篇交通可达性
  • 2篇风景
  • 2篇风景名胜
  • 2篇风景名胜区
  • 2篇港城
  • 2篇高铁
  • 1篇地区港口
  • 1篇沿海经济
  • 1篇沿海经济带
  • 1篇引力
  • 1篇引力模型
  • 1篇营口港
  • 1篇运输业
  • 1篇中国风景名胜...

机构

  • 13篇辽宁师范大学

作者

  • 13篇王绍博
  • 13篇郭建科
  • 4篇韩增林
  • 4篇王丹丹
  • 3篇金一
  • 2篇彭飞
  • 2篇王辉
  • 2篇李博
  • 1篇王丽华
  • 1篇刘天宝
  • 1篇张文琪

传媒

  • 4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4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哈大高铁对东北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影响被引量:111
2016年
基于GIS平台,构建可达性模型分析哈大高铁开通后东北各城市旅游交通网络可达性变化特征,然后通过修正引力模型,从时空压缩效应、高铁旅游带的形成、旅游通勤圈空间分异、加剧旅游极化效应等方面分析哈大高铁对东北各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大大强化了东北城市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整个通勤圈时空压缩2 h左右,提升幅度均呈现距离高铁增加而衰减现象,且省际城市间的变化大于省内城市间的变化,东三省的变化大于内蒙东部区域的变化。沿线城市在高铁开通后将获得更大的旅游发展动能,并加快哈大高铁旅游带的形成。沿线城市"一日游"和"两日游"受益明显,偏远城市则在"七日游"方面受益较多;东北旅游应以高铁为契机,精心开发沿线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旅游一体化合作,打造东北旅游新形象。高铁使旅游市场空间分布上出现"极化效应",提升旅游产业供求效率的同时,拉大了城市间旅游差距,不利于旅游产业协调性发展。今后应以高铁为核心完善快速交通干线布局,将更多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纳入高铁通勤圈。
郭建科王绍博李博彭飞王丹丹
东北地区港口内陆空间可达性综合测度被引量:12
2017年
为明确港口内陆空间可达程度,基于改进的重力模型及GIS网络分析技术对东北地区2002年和2013年港口内陆空间可达性进行综合测度。结果显示:(1)大连港与营口港2年的内陆空间可达性均处于领军地位,营口港增长势头强劲并超越大连港,锦州港紧随大连港之后,丹东港后来居上,盘锦港和葫芦岛港稍显落后,与传统测度指标下呈现的立体"n"型特征对比鲜明。(2)空间上六大港口内陆空间可达性沿哈大交通线延伸衰减,省会城市或资源型城市的港口内陆空间可达性出现"飞地"特征,各港口至辽西及蒙东地区可达性均有显著提高。(3)港—腹交通成本阻力促使港口内陆空间可达性基本格局的形成,重要交通线和港—腹综合"质量"促进这一基本格局发生变化。
韩增林尚颜颜郭建科王绍博
关键词:可达性
我国城市整体交通运输流发展的时空演化及其空间关联性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运用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交通运输流在2005-2013年间发展的时空演化及城市间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相关测度。结果表明:2005-2013年间,交通运输流发展重心向东移动后持续西移,发展空间收缩后扩张,发展轴线顺时针偏转后逆时针偏转,南北方向收缩,东西方向扩张,表明国际市场的萧条影响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国内市场作用开始显现;从发展密集性变化看,2008年密集性增速迅猛,2012年后明显降低,说明靠投资带动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可持续,这种"假性"提升必定会转入中低速度;我国交通运输流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但是相关性较低,同时各类集聚区规模随着国家投资及地区战略的实施发生着动态变化。
王绍博郭建科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空间自相关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度综合测评被引量:29
2017年
在提出景区区位优势度概念基础上,依托旅游市场消费、交通、资源、服务支撑四大驱动因子构建区位优势度评价模型,测度我国22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最后运用标准差椭圆方法对景区的区位优势与实际发展核心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风景区区位具有交通指向性,呈现"T"型空间分布格局,各省旅游发展"核心—边缘"格局突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景区区位差异性明显,受各区位因子的影响不同。2京津冀、长三角、长江流域风景区省内、省际交通可达性及市场消费潜力均较为突出,是开展"全民旅游"的重要市场,抓住高铁发展机遇,实现景区跨省际发展是提高风景区竞争力的有利抓手;省会、副省级城市服务支撑要素发展优势突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景区凝聚式发展有利于实现旅游业发展的规模经济及外部经济性,中部地区受资源丰度及集聚度影响各异,西部地区资源丰度、集聚度水平均欠佳。3区位优势与景区实际发展存在很大的契合性,沿海地区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带动着旅游流向东部地区移动,抓住"一带一路"国家对内陆地区的扶持机遇,对于西部旅游市场繁荣意义重大。
郭建科王绍博王辉王丽华
关键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交通可达性
基于港城可达性的辽宁沿海港口腹地市场潜力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基于GIS平台,通过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模型测算辽宁省沿海港口的港城可达性。基于港城可达性,对港口的腹地市场潜力进行了相关探讨。结果表明:1六大港口港城可达性呈现"n"型,中部的营口港、盘锦港可达性最高,右翼的大连港、丹东港可达性最低,可达性绝对优势使盘锦港和营口港成为辽宁省大多数城市货物运输的首要选择。2大连港的市场潜力最大,营口港、锦州港次之;大连港的城市本地市场占据主要份额,锦州港、营口港、丹东港内外市场相对均匀,葫芦岛港和盘锦港外部市场份额相对较大。3各港口腹地市场潜力存在明显空间竞争关系,葫芦岛港和锦州港主要市场区域出现重合;营口港和盘锦港竞争区域主要集中在辽中区域,沈阳是六大港口的重要青睐地。
王绍博郭建科王丹丹
关键词:辽宁沿海经济带
基于SSM模型的我国港口货种结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港口货种结构变化能够侧面反映我国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变化,有效把握其变化趋势对我国市场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沿海、内河港口运输量分成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然后构建偏离-份额分析(Shift-Share Method简称SSM)模型,来分析我国港口货种结构的波动及变化趋势。并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建议:(1)提高贸易产品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我国港口运输、贸易发展的当务之急;(2)内需的快速增长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了国际市场波动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3)技术发展和进步已成为我国贸易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我国整体贸易结构的基础和格局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一郭建科韩增林王绍博
关键词:SSM分析贸易结构
大连港和营口港空间效应变化预测分析——基于太平湾港口建设被引量:1
2016年
太平湾作为大连港距离东北腹地最近的港区,其建设将对营口港和大连港的腹地空间效应产生重要影响。从港城可达性、港城引力、港腹潜力三大空间指数,探讨太平湾港区建设对营口港和大连港的空间效应变化。研究结果发现:1太平湾港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东北腹地城市与大连和营口各港区的空间联系,各空间指数提升幅度均呈现由南向北依次递减的趋势。2太平湾港区建设将进一步巩固大连港在东北腹地优势区的竞争优势,同时降低营口港在东北腹地优势区的绝对优势,在加剧大连港和营口港腹地竞争的同时,使营口港和大连港在东北腹地市场划分中呈现新的局面。随着大连发展重心向太平湾港区的转移,这种空间效应变化将更加明显。3太平湾港区建设加剧了大连各港区之间的内部竞争,容易造成港口资源浪费,因此大连在合理开发太平湾港区的同时,要注意内部港口之间的协同合作。
金一韩增林郭建科王绍博
我国不同省区客货流对外服务功能差异及变动
2016年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研究视角,阐述我国不同省区客货流外向服务功能的空间联系与变动趋势特征。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选取客货运量、客货吞吐量和客货周转量等指标,将城市流模型改造为省区客货流外向服务功能模型,探究各省区客货流不同运输方式的外向服务功能与时空演化规律。根据各省区客货流外向服务功能强度,计算其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研究我国客货流对外服务能力水平的分布与移动特征。
张文琪郭建科王绍博
关键词:客流货流马尔可夫链转移概率矩阵
大连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比较研究
2015年
基于ArcGIS,用最短时间修正引力模型计算了大连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结果显示:1大连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呈明显的等级特征,大连与沈阳的经济联系最强。2大连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最强的省份是辽宁和吉林,因此大连的经济联系方向为北部区域,东北地区为大连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腹地支撑。3大连与环渤海地区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大体沿逆时针方向逐渐减弱,与东北地区经济联系强度沿哈大线向两侧逐渐减弱。
王丹丹郭建科王绍博
关键词:引力模型经济联系强度
中国风景名胜区交通可达性及市场潜力空间测度被引量:33
2016年
基于旅游系统的区域开放性,从省内、省际两个角度出发,对国家级风景区的省内、省际交通可达性和市场潜力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风景区离散或集聚的规律性分布,使整体可达性区域差异性明显,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由南北两侧向中间递增的分布格局。2省内交通可达性优势区集中在东部沿海,省际交通可达性优势区集中在中原地区,与省内交通可达性相比,省际交通区域差异性更加明显,与航空可达性相比,铁路可达性对省际交通可达性的影响更大。3整体市场潜力呈现"带—团"状聚集式分布,基本形成了以东部沿海经济带为主的"带状"高市场潜力区,中部团状聚集式的较高市场潜力区,以及西部偏远低市场潜力区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省内市场潜力相比,省际市场潜力区域差异性更大,不同区域、种类的风景区省内、省际市场潜力优势不同。4旅游实际市场与市场潜力发展核心区空间错位明显,实际市场核心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市场潜力核心区则相对靠北,集中在中原及京津冀地区。
王绍博郭建科
关键词:省际交通可达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