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愉 作品数:5 被引量:19 H指数:3 供职机构: 甘肃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评估中央型肺癌与肺门及纵隔大血管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中央型肺癌中的表达及与纵隔大血管的关系。材料与方法60例未接受放化疗及其他任何辅助性抗肿瘤治疗,后经手术病理或支气管镜活检证实为中央型肺癌的患者纳入研究,术前均行二维自由呼吸真实稳态自由进动快速成像(True fast imaging with steady-state free precession,True FISP)序列,二维屏气TrueFISP序列和三维呼吸触发可变反转角优化对比成像序列(SPACE)检查。对三种成像序列的图像质量评价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最后,将肿瘤与血管关系的形态类型分为1~6型,评价并记录每一种非增强MRA方法中,肿瘤与各大血管之间的形态关系类型。结果三种非增强MRA技术的噪声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种TrueFISP技术的血管信号强度与肿瘤信号强度对比值(vascular signal to tumor signal contrastratio,VTR;P=0.000)和图像质量(P=0.000)评分高于SPACE技术。三种MRA技术和增强MDCT对肺癌与血管关系评价的一致性好。结论TrueFISP和SPACE技术都能满意的显示肺门及纵隔大血管并准确评价肺癌与大血管的关系,与增强MDCT结果一致性好。TrueFISP序列的图像质量和VTR比SPACE序列稍好,在评价肺癌与肺门、纵隔大血管的关系中,与增强MDCT结果一致性稍好。 姜海峰 李笑 赵雪梅 张常青 李愉 黄刚关键词:肺肿瘤 纵隔 动脉 低浓度对比剂低管电压在过轻或适中体重患者腹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低管电压在过轻或适中体重患者腹部CT增强扫描中应用的可行性,寻找减少腹部CT增强扫描射线剂量及碘摄取量的最优方案。资料与方法选取体重指数(BMI)〈20 kg/m^2的40例过轻患者,随机分为A1组和B1组,每组20例;同时选取20 kg/m^2≤BMI〈25 kg/m^2的40例适中体重患者,随机分为A2组和B2组,每组20例。A1组和A2组采用低浓度对比剂低管电压(威视派克270mg I/ml,管电压100 k V)行腹部CT增强扫描,B1组和B2组采用常规扫描方案(欧乃派克300 mg I/ml,管电压120 k V)行腹部CT增强扫描。比较4组的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分和有效射线剂量(ED)。结果 A1组和B1组、A2组和B2组动脉期、门静脉期的CNR及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39~0.000,P〉0.05);B1组动脉期CNR及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A2组和B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对比剂低管电压扫描方案可以在降低碘摄取量及辐射的同时获得与常规增强扫描同等的腹部图像质量;BMI对肝脏动脉期图像质量影响较大,对门静脉期图像质量影响较小,可考虑在肝脏增强检查协议中选择性降低门静脉期电压以降低辐射。 马娅琼 黄刚 毛泽庆 周星 王平 李愉关键词:腹部 造影剂 图像增强 人体质量指数 体重 CT与MRI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表现与价值 2022年 目的: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甘肃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76例进行对比研究,患者均接受CT检查、MRI检查,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为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计算CT、MRI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准确率,并观察影像学表现差异。结果:MRI在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准确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韧带损伤CT影像学表现为韧带挛缩、增宽,交叉韧带可见断裂,图像显示低密度。膝关节韧带损伤MRI影像学表现:急性期T_(1)低信号,T_(2)高信号。慢性期T_(1)信号长于T_(2),韧带可见增粗、扭曲,断端边缘不清,断痕明显,信号异常。前交叉韧带增宽、变粗,走形区信号增高;韧带连续性中断,可见游离影,飘带样改变;韧带股骨附着点连续性中断,可见异常增高信号;韧带断端挛缩,走形区信号增高。结论:膝关节韧带损伤临床诊断中应用CT和MRI均可获得较高的诊断价值,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且获得的影像学表现内容更加丰富、完整、清晰,为诊断提供了有效参考依据,可以作为首选诊断方式。 李愉 毛泽庆关键词:膝关节韧带损伤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准确率 影像学表现 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对下肢良恶性肌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定量参数对下肢良恶性肌肉骨骼系统肿瘤(肌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9例下肢肌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良恶性情况分为良性组(n=26例)及恶性组(n=43)。分析下肢良恶性肌骨肿瘤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术前DCE-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及时间-信号曲线(TIC)图像差异,并记录DCEMRI诊断良恶性下肢肌骨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26例良性患者中非骨化性纤维瘤6例,肌间血管瘤5例,脂肪瘤4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神经鞘瘤各3例,软骨母细胞瘤、血管平滑肌瘤各1例;43例恶性患者中骨肉瘤26例,软骨肉瘤6例,脊索瘤5例,高分化脂肪肉瘤4,高分化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各1例。两组V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Ktrans、Kep水平明显低于恶性组(P<0.05)。两组TIC图像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对良恶性下肢肌骨肿瘤诊断准确64例(92.75%),Kappa值为0.847(P<0.001),一致性极强。结论 DCE-MRI诊断良恶性下肢肌骨肿瘤效果较好,其Ktrans、Kep等定量参数及TIC图像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蒋敏 李愉关键词:DCE-MRI 下肢 恶性 MRI测量腰椎关节突角度在早期诊断椎间盘突出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MRI测量腰椎关节突角度在早期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7例L4-5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均进行MRI检查,并根据其椎间盘突出类型分为中央型、旁侧型,例数分别为41例、56例。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腰椎MRI显示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MRI测量观察组和对照组L4-5节段左关节突角度值(α)和右关节突关节角度值(β),最终角度值为两侧关节突关节角度值平均值,关节突夹角差值γ=|α-β|,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判断标准为γ≥10°,比较两组L4-5节段α、β、γ值和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发生情况,以及不同分型L4-5节段α、β、γ值和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α值大于对照组(P<0.05),β值小于对照组(P<0.05),γ值大于对照组(P<0.05),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发生率大于对照组(P<0.05);旁侧型α值大于中央型(P<0.05),β值与中央型无显著差异(P<0.05),γ值及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发生率均大于中央型(P<0.05)。结论 MRI测量腰椎关节突角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诊断具有指导作用,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预防和康复重要指标。 李愉 蒋敏关键词: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