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辰
-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北克拉通北缘-中亚造山带LAB成像及其动力学含义
- <正>中亚造山带是两大克拉通板块(西伯利亚克拉通与塔里木-中朝克拉通)汇聚、古亚洲洋消减形成的规模宏伟的古生代造山带,现今平坦的地表和Moho界面(龚辰等,2016)形态表明中亚造山带经历了碰撞后的伸展变形,其动力学过程...
- 张洪双李秋生龚辰叶卓王晓冉
-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
- 文献传递
- 远震P波接收函数揭示的张家口(怀来)-中蒙边境(巴音温多尔)剖面地壳厚度与泊松比被引量:9
- 2016年
- 本文使用时间域迭代反褶积算法,从张家口(怀来)—巴音温多尔一线布设的41个宽频地震台站、1年期间记录的连续三分量数据中提取到高质量的P波接收函数1844个.用H-κ扫描方法获得了测线下方Moho深度与波速比值(VP/VS)进而计算出泊松比,用共转换点(CCP)叠加方法获得了沿测线Moho面起伏图像.结果显示:(1)测线下方Moho深度平均40km,仅各块体边界处出现Moho深度小尺度急剧变化.整体上,Moho面产状相对于索伦缝合带大致对称,在缝合带南侧的温都尔庙带和白乃庙带下方呈南倾趋势,在缝合带北侧的宝力道带、贺根山杂岩带下方呈北倾趋势.(2)华北克拉通北缘泊松比总体较高,兴蒙造山带整体较低;各次级块体内部泊松比分布相对稳定,块体分界带附近往往存在泊松比值的升降扰动.(3)整条测线地壳厚度和泊松比之间存在弱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存在构造作用的影响.(4)整条测线泊松比呈现以索伦缝合带南缘为对称轴的非线性分布.本文所获得的地壳上地幔结构以及泊松比分布特征,支持古亚洲(索伦)洋(南北)双向俯冲,最终沿林西断裂闭合的动力学模式.
- 龚辰李秋生叶卓张洪双李文辉贺传松李英康
- 关键词:兴蒙造山带古亚洲洋地壳上地幔结构泊松比
- 华北北部宽频带地震观测研究进展
- <正>古亚洲洋在二叠纪末—三叠纪初的闭合是亚洲大陆形成的重大事件,在西伯利亚克拉通与华北地块之间造就了规模宏大的中亚造山带,奠定了东亚大陆构造的基本格局。地质调查和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古亚洲洋以向南俯冲到华北克拉通之下的方...
- 龚辰李秋生叶卓方林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软流圈边界成像
- 2016年
-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研究高原隆升和演化的理想场所,其岩石圈结构记录了高原向外扩展的岩石圈变形行为和演化过程,本研究利用一条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宽频带观测剖面(红原—景泰剖面)和部分甘肃、青海区域台网的远震体波波形资料,通过S波接收函数方法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岩石圈—软流圈边界(LAB)图像。结果表明:1)松潘—甘孜地体东北部和西秦岭造山带下方的岩石圈较薄,略向北加厚,其LAB深度为110—130km,昆仑断层下方无明显岩石圈错断,推测松潘—甘孜地块与西秦岭造山带的岩石圈可能具有亲缘性;2)祁连地块下方的岩石圈厚度为135—150km,其中祁连造山带东缘的LAB震相不聚焦,反映复杂的造山带型岩石圈属性;3)阿拉善地块下方岩石圈略向南加厚,LAB深度为130~150km,呈向祁连造山带下方汇聚的趋势,但尚未通过海原断裂带;4)鄂尔多斯地块下方的岩石圈较厚,LAB深度为160~170km,反映其稳定的克拉通型岩石圈属性。
- 张洪双李秋生高锐叶卓龚辰
-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
- 用接收函数方法探测华北北部深部结构
- <正>位于华北地块与西伯利亚地块之间的中亚造山带,自古生代以来,陆续经历了古亚洲洋闭合、陆缘增生、陆陆碰撞及伸展等过程,是研究大陆构造的理想场所。中亚造山带南部及华北北缘蛇绿岩、混杂岩、双变质带的发现,暗示着可能存在的古...
- 龚辰李秋生叶卓李文辉张洪双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结构及其动力学含义
- 本文所述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包括松潘-甘孜地体东北部、昆仑断层与海原断层之间的西秦岭造山带和祁连地体东部、阿拉善地块南部和鄂尔多斯地块西南边缘。研究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石圈变形样式丰富,记录着青藏高原向外扩展的岩石圈变形过程...
- 张洪双李秋生高锐叶卓龚辰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结构及其动力学含义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沿甘肃省红原-景泰布设了一条NE向的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剖面,利用该剖面台站记录到的和研究区内甘肃与青海区域地震台网提供的远震体波波形资料,采用S波接收函数方法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岩石圈-软流圈边...
- 张洪双李秋生高锐叶卓龚辰
- 关键词:岩石圈动力学分析
- 文献传递
- 用接收函数方法探测华北北部深部结构
- 位于华北地块与西伯利亚地块之间的中亚造山带,自古生代以来,陆续经历了古亚洲洋闭合、陆缘增生、陆陆碰撞及伸展等过程,是研究大陆构造的理想场所。本文利用41个台站近一年时问记录的包含712个远震事件的波形数据采用时间域反褶积...
- 龚辰李秋生叶卓李文辉张洪双
-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深部结构华北北部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