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亚新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微囊藻
  • 2篇水华
  • 1篇多糖
  • 1篇营养盐
  • 1篇有机物
  • 1篇鱼腥藻
  • 1篇藻类
  • 1篇栅藻
  • 1篇水华鱼腥藻
  • 1篇铜绿微囊藻
  • 1篇总RNA提取
  • 1篇微囊
  • 1篇温度
  • 1篇无菌
  • 1篇细菌细胞
  • 1篇斜生栅藻
  • 1篇菌群
  • 1篇颗粒有机物
  • 1篇蓝藻
  • 1篇蓝藻水华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孔繁翔
  • 4篇黄亚新
  • 3篇施丽梅
  • 2篇卢亚萍
  • 2篇张小倩
  • 1篇张民
  • 1篇朱雪竹
  • 1篇龚伊
  • 1篇卢亚萍
  • 1篇杨燕
  • 1篇高胜玲

传媒

  • 2篇湖泊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微囊藻群体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2018年
微囊藻群体富含多糖类物质是影响微囊藻RNA提取的关键因素.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微囊藻群体总RNA,对比分析4种针对多糖含量较高的方法——方法 1 PGTX-bead法、方法 2 CTAB-bead法、方法 3 Fast RNAPro Blue Kit和方法 4RNeasy Mini Kit对微囊藻群体总RNA的提取效果.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微囊藻群体RNA的完整性,Nanodrop ND1000分光光度计检测RNA纯度及浓度,并采用q PCR检测DNA污染情况.结果表明,4种方法都能从微囊藻群体中提取获得RNA,并在去除DNA后都可以进行RT-PCR等后续实验.方法 1 PGTX-bead提取的RNA产量最高,纯度好,DNA污染小,成本低,适合从微囊藻群体中大量提取RNA;方法 2 CTAB-bead提取的RNA样品产量也较高,但DNA污染严重,适合需要同时提取DNA和RNA的样本;方法 3 Fast RNAPro Blue Kit和方法 4 RNeasy Mini Kit提取的RNA产量都较低,但方法 4操作简单,耗时短,所检测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高,更适合从少量的微囊藻群体中提取总RNA.
高胜玲黄亚新黄亚新卢亚萍施丽梅孔繁翔
关键词:RNA提取多糖
水华初期蓝藻颗粒有机物在不同菌群作用下分解释放营养盐的过程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蓝藻水华为富营养化湖泊制造了大量有机物,这些藻源有机物的分解影响了水体中的营养盐循环。通过室内模拟附生细菌(A),附生细菌与游离细菌(AF),及附生细菌与底泥细菌(AS)三个实验组作用下蓝藻颗粒有机物(POM)在黑暗条件下长期(132天)分解过程,监测颗粒态有机碳(POC)、氮(PON)、磷(POP)、硝酸盐(NO_3~–)、磷酸盐(PO_4^(3–))、溶解性有机碳(DOC)等浓度的变化,揭示蓝藻颗粒有机物的分解和营养盐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降解过程中,叶绿素a(Chla)浓度在培养第28天时降低至最低水平,在三个实验组中Chla分解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大,平均分解速率为:(0.15±0.06)mg/(L·d)。而POC,PON,POP的分解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快速分解大都在28天以内,而后为缓慢降解,且分解速率明显低于Chla,平均分解速率分别为(0.03±0.03)mg/(L·d),(0.04±0.05)mg/(L·d),(0.03±0.02)mg/(L·d),且呈现随着时间变化而降低的趋势。三者之间及其在三个实验组之间的分解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A、AF、AS三个实验组中,POC的最大分解量分别为82.30%、81.90%、63.14%;PON的最大分解量分别为92.85%、91.68%、73.27%;POP的最大分解量分别为93.50%、91.25%、70.11%,表明了POC的转化量小于PON和POP,AS实验组中POM的分解量最低,说明了底泥微生物对藻源有机物具有较低的分解量。此外,随着藻源有机物的降解,水体中NO_3~–、PO_4^(3–)、DOC的最大值出现在Chla完全降解之后,分别是初始值的2.36倍、2.13倍、2.64倍,说明了藻源颗粒有机物的分解将显著增加水体中的营养盐。
黄亚新张小倩张小倩孔繁翔孔繁翔卢亚萍
关键词:蓝藻水华营养盐
获取无菌微囊藻纯种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获取无菌微囊藻的方法。在微囊藻的纯化过程中,依次采用超声波打散藻与细菌细胞之间的粘附、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分选微囊藻、通过分部收集或者划线纯化的方法获得无菌的微囊藻。
施丽梅黄亚新孔繁翔龚伊卢亚萍
文献传递
不同藻类对温度与磷叠加作用的响应模式被引量:3
2016年
气候变暖对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水华扩张具有叠加作用,为探索不同藻类对气候变暖与富营养化叠加作用的响应模式,选用富营养化水体常见藻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作为材料,采用室内培养方法,模拟春末不同升温幅度(20+3、23+3和20+6℃),5个磷浓度水平(0、0.05、0.15、0.30和0.50 mg/L),通过生长速率、光化学参数等的测定,分析不同藻类对温度升高和营养盐添加的生长与光化学响应.结果表明:3种藻的生长速率对温度和磷的叠加作用呈现不同的响应模式:随着磷浓度的升高,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受温度的叠加作用不断增加,26℃时差异最大;水华鱼腥藻生长速率除在0.30 mg/L磷浓度时受温度叠加作用比较明显外,其他磷浓度水平均没有显著的叠加效应;斜生栅藻在不同磷浓度水平下受温度叠加作用影响有较大波动,但无明显差异.铜绿微囊藻对温度的叠加作用随着磷浓度的增加呈现逻辑斯蒂模式增长,而水华鱼腥藻和斜生栅藻均是在特定温度或特定营养盐浓度时呈现最大的叠加作用,叠加作用的趋势不明显.从Fv/Fm结果可知,铜绿微囊藻下降幅度明显高于水华鱼腥藻和斜生栅藻,随温度升高,磷浓度越高,铜绿微囊藻的Fv/Fm下降幅度越大,这可能是铜绿微囊藻在高生长速率下色素无法积累所致;水华鱼腥藻的Fv/Fm基本保持稳定,各组间差异较小;斜生栅藻的Fv/Fm在低磷浓度组明显低于高磷浓度组,并且随温度升高下降趋势增加,3种藻的光学特性响应反映了藻类在叠加作用下生长的变化.综上所述,铜绿微囊藻对温度上升与磷浓度的升高有更强的响应,导致其产生更高的生长速率,从而促进了蓝藻水华的扩张.
杨燕朱雪竹张民孔繁翔黄亚新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温度水华鱼腥藻斜生栅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