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祯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田野
  • 2篇普洱茶
  • 1篇傣族
  • 1篇信仰
  • 1篇学术
  • 1篇学术视野
  • 1篇依存
  • 1篇仪式研究
  • 1篇少数民族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生命
  • 1篇社会性别
  • 1篇社会性别分析
  • 1篇生命
  • 1篇生命史
  • 1篇生育
  • 1篇圣物
  • 1篇女性
  • 1篇女性身体
  • 1篇主客体

机构

  • 7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马祯
  • 1篇莫力

传媒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学术探索
  • 1篇红河学院学报
  • 1篇普洱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南传佛教与傣族民间信仰的依存——孟定傣族“摆维桑”仪式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摆维桑"是耿马孟定地区傣族社会以村寨为单位举办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仪式。该仪式不仅是孟定地区傣族人获得佛教功德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傣族怀念祖先和祭拜寨神的仪式依托。"摆维桑"是南传佛教与傣族民间信仰依存的仪式性体现。本文通过再现"摆维桑"的仪式场景,分析仪式过程中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傣族民间信仰的融合揭示了二者在傣族地区的共存模式及其对傣族社会文化的意义。
莫力马祯
关键词:南传佛教民间信仰傣族
普洱茶的社会生命史及其意义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物的社会生命"是认识物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的有力视角。该篇通过梳理历史资料和相关文献,为普洱茶书写社会生命史。文章认为普洱茶经历了从明朝以前的"异类茶"转变为清朝贡茶,并在清朝之后经半个多世纪的沉寂再商品化的生命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普洱茶的生命与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密切相关,体现了物的社会意义。
马祯
关键词:普洱茶贡品
佤族木鼓文化中女性身体的社会性别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木鼓崇拜是历史上佤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佤族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木鼓起源神话、木鼓形制、木鼓祭祀女神、拉木鼓仪式中猎女人头等均与女性有关。整个木鼓崇拜中女性无处不在。通过对木鼓文化的人类学分析,揭示木鼓文化背后的社会性别象征,探讨佤族社会的女性观念,进而反观社会性别研究中对女性身体的讨论。
马祯
关键词:佤族女性身体生育
百年普洱茶研究回顾——学术视野中的普洱茶意义变迁被引量:4
2015年
文章总结并评述近百年来对普洱茶的记述和研究状况。认为近百年来对普洱茶的记述和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产地、名称界定、朝贡、贸易等方面梳理普洱茶的历史。第二阶段着重讨论普洱茶的文化和经济价值。第三阶段的研究将普洱茶置于全球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语境中,讨论种植普洱茶的群体利用普洱茶构建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并关注普洱茶的本真性问题。普洱茶作为经济作物、商品、礼物、贡品等的多重身份以及跨地域的流动,使它成为理解地方—国家、全球化—地方化、人—物的有效路径。
马祯
关键词:普洱茶少数民族文化意义
人类学研究中“物”的观念变迁被引量:6
2015年
人类学对物的研究是理解人及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物的研究观念为线索,梳理在人类学不同阶段中,物从不具有意义,到作为理解人及其社会文化的媒介,再到物成为意义本身而上升为哲学反思的过程,以期厘清人类学物的研究的理论脉络。
马祯
关键词:礼物圣物主客体本体论
田野,心中的另一个家
<正>记得第一次在曼班老寨佛寺听经时,身旁的"妈妈"(布朗族已婚妇女的称谓)将自己的坐垫垫在我的膝盖下面,并默默点了一支蜡条给我,示意我双手合十将蜡条举于胸前。在一个语言不通的环境中,我无法向她表达我的感激之情。言语变得...
马祯
田野,心中的另一个家
<正>记得第一次在曼班老寨佛寺听经时,身旁的"妈妈"(布朗族已婚妇女的称谓)将自己的坐垫垫在我的膝盖下面,并默默点了一支蜡条给我,示意我双手合十将蜡条举于胸前。在一个语言不通的环境中,我无法向她表达我的感激之情。言语变得...
马祯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