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锟

作品数:20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篇预后
  • 5篇切除
  • 5篇细胞
  • 4篇切除术
  • 4篇肿瘤
  • 4篇免疫
  • 4篇肝癌
  • 4篇肝切除
  • 4篇肝切除术
  • 4篇肝细胞
  • 3篇细胞癌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3篇肝细胞癌
  • 2篇蛋白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吲哚菁绿
  • 2篇相关基因
  • 2篇疗效

机构

  • 19篇武汉大学
  • 2篇襄阳市中心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天门市第一人...
  • 1篇泰康同济(武...

作者

  • 20篇李锟
  • 6篇袁玉峰
  • 4篇刘志苏
  • 4篇张中林
  • 3篇何跃明
  • 3篇常磊
  • 3篇潘振宇
  • 2篇潘定宇
  • 2篇廖晓锋
  • 2篇孙华朋
  • 2篇王玲
  • 1篇江平
  • 1篇张辉
  • 1篇孙权
  • 1篇李志强
  • 1篇李文峰
  • 1篇沈世强
  • 1篇李震
  • 1篇刘权焰
  • 1篇唐胜利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腹部外科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医院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水中臭氧浓度检测装置
一种水中臭氧浓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器、恒电位仪和设置于检测器内工作电极、参考电极、对电极,还包括归零辅助电极,所述检测器内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分隔成溶液室和检测室,所述溶液室内填充有电解质溶液,所述检测室内恒流地流通臭氧水;...
袁玉峰王莹李锟冯毕龙周元全涂晓波张辉徐维维
文献传递
上调LncRNA TUG1通过海绵miR-133a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癌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LncRNA TUG1通过miR-133a对口腔鳞癌Cal27细胞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5月确诊的口腔鳞癌组织50例及癌旁正常组织40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ncRNA TUG1和miR-133a在口腔鳞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口腔鳞癌Cal27细胞和口腔上皮HIOEC细胞中的差异表达;检测下调TUG1对Cal27细胞活力、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生物信息学软件miRanda预测LncRNA TUG1和miR-133a间的靶向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TUG1和miR-133a的相关性。下调miR-133a表达,检测Cal27细胞增殖、侵袭和EMT能力。pcDNA-TUG1和miR-133a mimics共转染Cal27细胞,检测LncRNA TUG1通过miR-133a对Cal27细胞增殖、侵袭和EMT的影响。过表达或下调TUG1表达后,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蛋白表达量,XAV939作用Cal27细胞,检测过表达TUG1对Cal27细胞增殖、侵袭和EMT的影响。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口腔鳞癌组织中LncRNA TUG1的表达上调,miR-133a表达下调(P<0.01)。与HIOEC细胞比较,Cal27细胞中LncRNA TUG1的表达上调,miR-133a表达下调(P<0.01)。下调LncRNA TUG1表达明显抑制了Cal27细胞增殖、侵袭与EMT;LncRNA TUG1靶向且负调控miR-133a;下调miR-133a促进Cal27细胞增殖、侵袭与EMT;上调LncRNA TUG1通过miR-133a促进Cal27细胞增殖、侵袭与EMT。上调LncRNA TUG1激活了Cal27细胞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并通过此通路促进Cal27细胞增殖、侵袭与EMT。结论上调LncRNA TUG1通过miR-133a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口腔鳞癌的发展。
朱磊夏智敏王尘帅李锟
关键词:口腔肿瘤WNT/Β-CATENIN肿瘤侵润
基于免疫相关基因的肝细胞癌预后模型的开发和验证
2021年
目的:利用免疫相关基因开发一个可以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总体生存率的预后模型。方法:利用来自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的肝细胞癌患者的表达数据和ImmPort数据库中的2 498个免疫相关基因来开发和验证预后模型。结果:在HCC组织和癌旁组织总共获得了504个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并且开发一个基于4个免疫相关基因(S100A9、EPO、GHR、IL18RAP)的预后模型,该模型的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0.82、0.773,风险评分是肝细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P<0.001)。此外,我们还构建了一个可以对患者预后进行预测的列线图。结论:基于免疫相关基因的预后模型可以对HC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进行有效预测,对HCC患者进行风险分层从而优化个性化治疗决策。
刘烨覃志翔杨海李锟
关键词:免疫生物信息学肝细胞癌生存预后
米诺环素预处理对老龄大鼠七氟醚麻醉致认知功能障碍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预处理对老龄大鼠七氟醚麻醉致认知功能障碍和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七氟醚组和米诺环素组,每组30只。使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旷场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ELISA检测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白细胞介素(IL)-1β、TNF-α和IL-6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尼氏小体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情况,TUNE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9、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ax、谷氨酸转运体1(GLT-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Toll样受体4(TLR4)、NF-κB表达。结果七氟醚组第2、3、4、5天逃避潜伏期和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海马组织丙二醛、IL-1β、IL-6、TNF-α、凋亡指数、Caspase-9、Caspase-3、Bcl-2/Bax、TLR4、NF-κB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穿越原平台次数、穿梭次数和运动总距离明显低于对照组,海马组织SOD、GLT-1、BDNF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米诺环素组第2、3、4、5天逃避潜伏期和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低于七氟醚组,海马组织丙二醛、IL-1β、IL-6和TNF-α、凋亡指数、Caspase-9、Caspase-3、Bcl-2/Bax、TLR4、NF-κB表达明显低于七氟醚组,穿越原平台次数、穿梭次数和运动总距离明显高于七氟醚组;米诺环素组海马组织SOD、GLT-1、BDNF表达明显高于七氟醚组[(45.14±4.03)U/ml vs(32.61±4.36)U/ml,0.49±0.05 vs 0.16±0.03,0.27±0.03 vs 0.09±0.02,P<0.05]。结论米诺环素预处理可改善老年大鼠七氟醚所致认知功能障碍和降低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可能与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秦智刚徐尤年李锟
关键词:米诺环素认知功能障碍海马神经元
紫檀芪调节转移相关基因1表达抑制肝癌生长的机制
2017年
目的探讨紫檀芪(PTER)调节转移相关基因1(MTA1)表达抑制肝癌生长的机制。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MTA1基因在78例肝癌组织以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PTER作用于SSMC-7721细胞24 h,Western blot及噻唑蓝(MTT)检测其蛋白表达和细胞活力。结果(1)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TA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3%(72/78)和84.6%(66/78,P=0.000)。MTA1在肝癌TNM分期中Ⅲ~Ⅳ期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肝癌分期Ⅰ~Ⅱ期癌组织;MTA1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水平与肝内转移、门静脉浸润明显相关。(2)PTER解析MTA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蛋白复合物,PTER处理后HCC的Acp53/p53为0.64,肝癌细胞活性与PTER剂量呈反比(P=0.000)。(3) MTA1的表达与肝癌的增殖、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与肝癌TMN分期呈正相关。结论PTER通过抑制MTA1的表达来阻滞肝癌细胞的生长和进展。
尹建勋王玲孙华朋廖晓锋李锟
GTSE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和免疫浸润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G_(2)/S期应答相关蛋白1(G_(2) and S phase-expressed protein 1,GTSE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免疫学作用和预后分析,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公共数据库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提供的数据,用Kaplan-Meier、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umor Immune Estimation Resource,TIMER)数据库和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数据库进行GTSE1基因表达、免疫学作用及预后分析,通过免疫组化实验验证GTSE1在临床样本中的表达,应用R软件对GTSE1相关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GTSE1在人类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与肝细胞癌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0.05);GTSE1基因表达与HCC中浸润性免疫细胞的丰度显著相关(P<0.001)。GTSE1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核分裂、细胞器裂变、离子通道活性等基因模块;其参与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细胞周期等。结论GTSE1在HCC中的表达显著上调并与患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且在免疫细胞浸润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HCC的预后标志物和免疫治疗靶点。
谭程鹏刘晓红李锟
关键词:肝细胞癌预后免疫细胞
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术中ICG荧光显像在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术中ICG荧光显像在腹腔镜原发性肝癌(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联合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和术中ICG荧光显像技术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51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27例;平均年龄(57±15)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术前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肝脏三维重建,明确肝内脉管系统的解剖关系及其与肿瘤的毗邻关系。术中ICG荧光显像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肝切除线,行精准肝切除。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等。结果 5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无术中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为(260±150)min,术中出血量(196±104)ml,术后住院时间(9±3)d。无发生术后肝衰竭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均为Clavien-DindoⅡ级,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出院。随访期间4例患者出现肝癌复发或转移。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ICG荧光显像技术能清晰显示肝癌与肝脏脉管结构的关系,并能准确预测肝癌肝切除范围,提高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安全性。
李锟张中林刘权焰常磊李震潘定宇刘志苏袁玉峰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术吲哚氰绿
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13例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病人,包括行姑息治疗50例(姑息治疗组),行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63例,其中行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26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行常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37例(常规根治组)。比较常规根治组及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术中输血、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情况以及两组病人术后90 d生存率,同时亦比较姑息治疗组、常规根治组、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三组病人术后1、3、5年的总生存率。结果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率均高于常规根治性切除组(P<0.05),但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90 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根治组在术后第1、3、5天丙氨酸转氨酶(ALT)以及术后第1、3天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低于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P<0.05),但在术后第7天的ALT值及术后第5天、第7天的AS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手术组病人术后1、3、5年总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人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姑息治疗组(P<0.01)。结论在仔细评估、选择合适病例前提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是安全的,而且可获得与不需要血管切除重建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病人相似的疗效,行根治性手术的病人疗效优于行姑息性治疗的病人。
张潇张中林李锟江平杨智勇何跃明孙权刘志苏袁玉峰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血管切除重建安全性
碳包铁纳米颗粒结合贝伐单抗治疗裸鼠肝癌
2015年
目的观察碳包铁纳米颗粒结合贝伐单抗靶向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将SSMC7721细胞注入裸鼠背部皮下,以建立鼠肝癌模型。4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A组为对照组,通过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NS),B组注射盐酸表阿霉素(Ep),C组注射贝伐单抗(Bm),D组注入结合贝伐单抗的碳包铁纳米颗粒(BMN),E组注射碳包铁纳米颗粒生理盐水分散液(Fe@C),D、E组均在肿瘤表面每天接受1次场强为3000Gauss的磁场作用,时间30min。所有裸鼠在实验7d后脱颈处死,取肿瘤组织行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凋亡,免疫组织化学观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结果Ep组和BMN组可以明显的肿瘤抑制,两组凋亡指数分别为(73.3±8.0)%和(63.1±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N组的肿瘤微血管密度为21.75±3.96,而Bm组为40.25±3.85。BMN组的凋亡指数和微血管密度与其他组比较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N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可以使贝伐单抗更好地发挥肿瘤抑制作用,减少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廖晓锋孙华朋王玲李锟
关键词:贝伐单抗肝癌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8对肿瘤预后和肿瘤免疫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8(CDCA8)在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及对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从UCSC Xena数据库中下载33种肿瘤的转录组、临床数据和突变数据,通过R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基因CDCA8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分析其表达对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性分析CDCA8与肿瘤突变的相关性,Estimate及Cibersort算法评估肿瘤组织的免疫微环境。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分析CDCA8在不同肿瘤中参与的通路,探究其机制。结果CDCA8在20种恶性肿瘤中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正常组织(2.86±1.43比1.12±0.96,Z=71.28,P<0.01),其高表达与14种恶性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5);CDCA8表达水平与9种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风险比(HR)=1.23,P<0.05];CDCA8表达量与多种恶性肿瘤的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性、基质评分以及免疫评分显著相关,并且在多数肿瘤中与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相关;GSEA结果提示CDCA8在不同恶性肿瘤中参与多条免疫相关通路以及免疫功能。结论CDCA8可作为多数肿瘤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并且在肿瘤免疫中有重要作用。
李紫荆刘晓红覃志翔杨海谭程鹏冯哲李锟
关键词:恶性肿瘤预后免疫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