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海南农垦总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平面重建
  • 1篇容积重建
  • 1篇枢椎
  • 1篇头坏死
  • 1篇椎弓
  • 1篇椎弓根
  • 1篇自体
  • 1篇自体腓骨
  • 1篇钻孔减压
  • 1篇寰枢
  • 1篇寰枢关节
  • 1篇寰枢椎
  • 1篇寰枢椎损伤
  • 1篇腓骨
  • 1篇外科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临床疗效
  • 1篇临床疗效观察
  • 1篇坏死

机构

  • 2篇海南农垦总局...

作者

  • 2篇张伟
  • 1篇宋世锋
  • 1篇李强
  • 1篇王柏平
  • 1篇郭萍
  • 1篇郑桦
  • 1篇魏巍
  • 1篇李超艺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钻孔减压自体腓骨支撑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观察钻孔减压自体腓骨支撑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eral Head,ONFH)的临床疗效并作出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Ⅱ期、Ⅲ期(Ⅲa和和Ⅲb)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钻孔减压自体腓骨支撑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采用Harris评分)及治疗12个月后影像学检查情况等并作出评价。结果:Ⅱ期、Ⅲ期患者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Ⅱ期患者术后12个月影像学检查恢复情况较佳,Ⅱ期、Ⅲ期总改善率分别为(95.3%)、(66.7%),Ⅱ期疗效优于Ⅲ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期、Ⅲ期患者Harris评分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总优良率分别为(17.6%)和(20.0%);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分别为(94.1%)和(67.5%),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孔减压自体腓骨支撑治疗ONFH的临床疗效较佳,能够有效控制塌陷的进展,Ⅱ期疗效优良率高,恢复情况较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伟宋世锋魏巍李强李超艺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钻孔减压
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在寰枢椎损伤螺钉置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寰枢椎关节的解剖数据,评价寰枢椎损伤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2007年7月至2014年3月41例患者中21例寰椎损伤,15例枢椎损伤,5例寰枢椎联合损伤。于螺钉内固定术前行拟固定椎体节段的椎弓根层面薄层CT(64排GE Light speed VCT)扫描,0.625 mm薄层重建后数据传输到GE ADW 4.3工作站,采用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生成三维重建图像,然后传送到PACS诊断工作站,采用内置功能软件测量寰椎后弓以及枢椎峡部的上下径、内外径、上倾角、内倾角及椎弓根长度等数据,评估椎弓根螺钉置入术的可行性,确定螺钉的直径和长度,置入时最佳进针点、方向、深度。结果41例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均顺利完成,共置入152枚螺钉,均安全有效。手术时间80~160 min。术中出血量70~250 ml。无椎动脉、神经根及脊髓损伤。术后复查CT有3枚枢椎椎弓根螺钉突破椎弓根外侧壁进入椎动脉孔中,但无椎动脉损伤并发症。随访6个月~2年,经复查CT证实骨折愈合率及骨融合率均为100%。5例寰椎椎弓根最小高度〈5 mm,选择适当下移螺钉及选择直径3.0 mm螺钉置入,效果满意;2例枢椎椎弓根宽度〈5 mm,采用特制直径为3.0 mm螺钉,固定效果较好。结论通过术前CT三维重建测量寰枢椎椎弓根相关数据,制定个性化的置钉方案,可以提高椎弓根螺钉位置的准确性,减少寰枢椎损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郭萍张伟王柏平郑桦
关键词:寰枢关节椎弓根计算机辅助外科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