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振宇

作品数:16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社会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骨质
  • 11篇骨质疏松
  • 9篇骨质疏松症
  • 4篇绝经后骨质疏...
  • 3篇强骨饮
  • 3篇绝经
  • 3篇绝经后
  • 3篇VDR
  • 3篇ER-Α
  • 2篇蛋白
  • 2篇软骨
  • 2篇去势大鼠
  • 2篇五禽戏
  • 2篇绝经后骨质疏...
  • 2篇基因
  • 2篇基因水平
  • 2篇骨量
  • 2篇骨量减少
  • 2篇骨折
  • 2篇成骨

机构

  • 16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省新华医...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16篇施振宇
  • 6篇史晓林
  • 3篇李春雯
  • 3篇姚建亮
  • 2篇梁博程
  • 2篇孔令成
  • 1篇徐涛涛
  • 1篇刘康
  • 1篇刘钟
  • 1篇吴连国
  • 1篇苏陈颖
  • 1篇李旭云
  • 1篇吴鹏
  • 1篇王博
  • 1篇张佳锋
  • 1篇毛一凡
  • 1篇陈文亮
  • 1篇马俊义
  • 1篇黄俊俊
  • 1篇尹航

传媒

  • 3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2015年浙...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年份

  • 2篇2021
  • 4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综合疗法防治绝经后骨量减少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观察口服强骨饮颗粒联合新编五禽戏锻炼及佩戴药穴腰带的中医综合疗法防治绝经后骨量减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6家医院共纳入800例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其中400例患者进行日光浴和饮食干预(常规治疗组),其余40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口服强骨饮颗粒联合新编五禽戏锻炼及佩戴药穴腰带的中医综合治疗(中医综合治疗组),共治疗12个月。观察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1)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precollagen,PⅠ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ross^(-1)linked C^(-1)telopeptides of typeⅠcollagen,β^(-1)CTX)含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1)BMD测定结果。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腰椎BM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 974.342,P=0.000);治疗后中医综合治疗组腰椎BMD逐渐升高(F=1 482.684,P=0.000),常规治疗组腰椎BMD先升高然后降低(F=1 161.076,P=0.000)。2组患者腰椎BMD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2.939,P=0.087)。治疗前,2组患者腰椎BM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75±0.046)g·cm~(^(-1)2),(0.777±0.049)g·cm~(^(-1)2),t=0.416,P=0.677];治疗6个月后和12个月后,中医综合治疗组的腰椎BMD均大于常规治疗组[(0.788±0.047)g·cm~(^(-1)2),(0.780±0.049)g·cm~(^(-1)2),t=~(^(-1)2).487,P=0.013;(0.789±0.048)g·cm~(^(-1)2),(0.778±0.049)g·cm~(^(-1)2),t=^(-1)3.039,P=0.002]。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958.556,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股骨近端BM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 639.694,P=0.000);治疗后中医综合治疗组股骨近端BMD逐渐升高[(0.704±0.056)g·cm~(^(-1)2),(0.709±0.057)g·cm~(^(-1)2),(0.713±0.057)g·cm~(^(-1)2),F=5 515.964,P=0.000],常规治疗组股骨近端BMD逐渐降低[(0.707±0.054)g·cm~(^(-1)2),(0.706±0.054)g·cm~(^(-1)2),(0.706±0.054)g·cm~(^(-1)2),F=
施振宇刘钟陈文亮毛一凡张佳锋李春雯刘康吴连国史晓林
关键词:骨量减少强骨饮五禽戏
桃叶珊瑚苷调控细胞能量代谢延缓关节软骨退变的机制研究
第一部分 桃叶珊瑚苷延缓关节软骨退变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 明确桃叶珊瑚苷对关节软骨细胞退变的干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本部分体内动物研究将36只10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桃叶珊瑚苷组...
施振宇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桃叶珊瑚苷TGF-Β信号通路能量代谢
文献传递
强骨饮颗粒结合改良五禽戏干预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强骨饮颗粒结合改良五禽戏对绝经后骨量减少防治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100例年龄在45-65岁、自然绝经1年以上、骨量减少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强骨饮颗粒结合改...
施振宇
关键词:强骨饮五禽戏绝经后骨量减少临床疗效
豇豆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作用机制可行性探究
药食同源一直以来是中医所提倡的,在阅读外国文献中发现专家学者已在基因水平研究大豆蛋白对骨的保护作用。这引发了我的深思,豇豆有肾豆之称,在中医中是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且含有大豆蛋白,其对于骨组织是否有有利因素。而本文将对豇...
施振宇史晓林
关键词:豇豆骨质疏松症去势
文献传递
李干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机制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以骨量降低、骨组织的微结构退变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我国骨质疏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而女性因其独特的生理条件,在绝经后雌激素缺乏,老龄化,...
施振宇史晓林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绝经后
文献传递
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势大鼠骨折原始骨痂发生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骨痂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6~8周龄,体重209~246 g的雌性SD大鼠,采用钢锯截断加克氏针髓内固定法,建立去势大鼠股骨中段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淫羊藿总黄酮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淫羊藿总黄酮组给予淫羊藿总黄酮150 mg·kg^(-1)·d^(-1),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口服。在干预6周后,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股骨BMD,使用Micro-CT系统测量骨痂的骨体积、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及骨小梁分离度等参数。采用HE染色技术观察两组骨痂愈合进程中的骨痂组织形态学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骨痂处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casein kinase 2-interacting protein 1,CKIP-1)的表达量。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骨痂样本中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表达量,采用3点弯曲力学方法测量骨痂处最大载荷值。结果 :干预6周后,淫羊藿总黄酮组骨密度为(129.4±3.1)mg/cm^2,与对照组的(117.3±3.3)mg/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8 8,P<0.001);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淫羊藿总黄酮组和对照组在骨痂骨小梁数量、骨痂体积、骨痂体积/总体积、骨小梁分离度和骨小梁厚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倍和400倍光镜下骨痂HE染色切片,见骨小梁微结构参数与骨痂Micro-CT扫描结果趋势一致,同时发现淫羊藿总黄酮组软骨细胞骨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骨痂中Runx2因子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两组的Runx2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00倍镜下观察骨痂中CKIP-1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淫羊藿总黄酮组和对照组CKIP-1蛋白阳性表达数分别为9.30±1.16,40.50±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6,P<0.001)。骨痂生物力学结果显示,淫羊藿总黄酮组和对照组最大载荷分别为(98.37±9.64
史晓林梁博程吴鹏王博施振宇孔令成姚建亮黄俊俊李春雯
关键词:淫羊藿总黄酮骨形成软骨内成骨
强骨饮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观察强骨饮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行PKP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每日服用碳酸钙D3片每日1次,每次1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日加服强骨饮颗粒冲剂,每日2次,每次1袋,均服用12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测定两组患者腰椎骨密度值、血清骨转换指标(PINP、S-CTX)、VAS评分、ODI评分及1年内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腰椎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腰椎骨密度值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血清PINP和S-CTX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PINP和S-CTX的含量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VAS和ODI评分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有11例患者发生椎体再次骨折,再骨折率为12.9%,其中治疗组2例(4.8%),对照组9例(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骨饮可增加患者骨密度,降低骨转换速率,改善腰背部疼痛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效降低椎体再次骨折发生率。
孔令成施振宇姚建亮史晓林
关键词:中医中药强骨饮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PKP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球蛋白(IGFBP)与骨质疏松症相互关系的探究被引量:2
2016年
骨质疏松症的高发病率及其继发的脆性骨折给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近年来,得益于骨质疏松的生理病理学机制探究,临床上涌现出多种的治疗方案,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然而,当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以两种途径,一是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可以达到短期内防止骨量快速丢失,缺点是长期应用会使骨折老化,陈旧,脆性增加,增大了脆性骨折的发生率;另一类是以促进骨形成为主,如PTH片段,但是长期应用副作用大,甚至会诱发肿瘤。因而寻找新的骨质疏松药物靶点,设计新的药物,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骨质疏松作用相关蛋白被发现,为新药的研制提供了新的契机,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球蛋白(IGFBP)是目前被认为与骨质疏松症高度相关的一个靶蛋白,但机制及当前情况却鲜被提及,本文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球蛋白(IGFBP)与骨质疏松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尹航施振宇史晓林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成骨细胞
基于TMT标记联合LC-ESI-MS/MS技术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血清分子标志物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应用串联质量标签(tandem mass tag,TMT)标记联合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质谱法(LCESI-MS/MS)技术鉴定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和绝经后骨量正常妇女血清差异蛋白质,筛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血清蛋白分子标志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初次诊断1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及10例绝经后骨量正常妇女资料,分别获取血清,经去除m清高丰度蛋白、测定蛋白浓度、SDS-PAGE蛋白提取测定和TMT标签标记等过程后,进行高效液相串联质谱肽段检测,Mascot search engine软件搜索SwissProt蛋白质数据库鉴定多肽,筛选差异表达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经TMT标记联合LC-ESI-MS/MS技术鉴定的蛋白质表达谱中共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87个(上调蛋白50个,下调蛋白37个)。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基因注释分析,发现其主要参与15种生物学过程,主要来自7种细胞组成,主要具有6种分子功能;初步筛选H1与骨质疏松骨重建相关的RAB7A、TSPI、GAS6、SPP24共4个候选蛋白。通过STRING10.0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T具发现RAB7A、TSPI、GAS6在相互作用网络图中处于功能网络交叉点;而SPP24处于网络边缘,但是其与骨重建重要蛋白BMP-2直接相关。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RAB7A、TSPl、GAS6、SPP24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有关。结论本研究证明基于TMT标记联合LC-ESI-MS/MS技术可作为鉴定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清蛋白分子标志物的有效方法;RAB7A、TSPl、GAS6、SPP24可能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潜在有效血清分子标志物。
史晓林梁博程姚建亮李春雯施振宇李旭云
关键词:骨质疏松绝经后骨重建生物学标记蛋白质组学
一种骨科牵引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骨科牵引架,该牵引架包括腰部支撑单元和两个对称的结构相同的腿部支撑单元。该骨科牵引架能够为患者提供稳固的支撑,且能实现半自动操作和精细调节,设有可视化指标,避免患者二次伤害,无需拆装,便于移动操作,可调...
潘晓豪陈洲敏洪耀南沈亦瑶徐涛涛施振宇苏陈颖项周益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