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琴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1篇余华
  • 1篇评奖
  • 1篇评奖机制
  • 1篇权力
  • 1篇纰漏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奖
  • 1篇茅盾文学
  • 1篇茅盾文学奖
  • 1篇话语
  • 1篇故事
  • 1篇故乡
  • 1篇《故乡面和花...

机构

  • 3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刘琴
  • 2篇赵黎明

传媒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重庆第二师范...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漫议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突破”被引量:1
2014年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不仅在评奖机制方面作出了不少变革,重点还在于增加了公开透明度、增强了代表性和提升了大众参与度,而且在评奖对象方面也显现出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更注重作家的整体成就,表明茅盾文学奖在试图"突破"。当然,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茅盾文学奖仍然存在一些潜在传统和弊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赵黎明刘琴
关键词:评奖机制
故事能支撑到第七天吗?——余华《第七天》结构上的纰漏
2016年
《第七天》结构上存在一些纰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七个板块之间内容不"平等",显现了拼凑的痕迹;2."堆砌"、"拼贴"新闻故事,导致章节之间的凌乱;3.部分内容刻意强调,导致一些句子或段落的重复、啰嗦。可以说,小说从句段到章节再到板块,都存在独立性或关联性欠缺的问题。这些结构纰漏不仅影响了作品思想表达的深度,也影响了作品艺术成熟的程度。
刘琴赵黎明
关键词:纰漏故事
试析《故乡面和花朵》的四重“话语”
2016年
《故乡面和花朵》主要包含四重"话语",即性话语、民间凡俗话语、政治话语和历史话语。这四类话语既自成体系,又相互指涉、相互缠绕。不同话语既相互印证,又相互颠覆、拆解。性话语、民间凡俗话语是小说的表层,政治话语和历史话语则是小说的深层。小说对以往的政治和历史作了一定的反思与批判,然而这种批判是一种悲剧性的突围。
刘琴
关键词:《故乡面和花朵》权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