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
- 作品数:41 被引量:125H指数:6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55例鼻咽癌同期调强放化疗Ⅰ~Ⅱ期临床研究
- 2008年
- 目的研究鼻咽癌同期调强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和最优化方案。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55例Ⅱ~Ⅳa期的鼻咽癌患者分成单纯放疗组、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组和同期增敏放化疗加辅助化疗组进行前瞻性研究。体检和影像检查评价近期疗效。CTC3.0评价急性不良反应。结果全部患者随访期6~42个月,中位随访期19个月,随访率100%。局部控制率98.2%。1例15月后局部复发;1例11月后肝转移。患者出现的口干、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骨髓抑制和体质量下降均不影响治疗完成。急性口腔黏膜反应使化疗不能按计划进行。放疗结束时22例完全缓解,其中单纯放疗、同期放化疗和同期增敏放化疗分别有8例、8例和6例;33例部分缓解,单纯放疗、同期放化疗和同期增敏放化疗各有11例、21例和1例。结论急性口腔黏膜反应是限制同期调强放化疗完成的主要因素。不含5-Fu方案更能被接受,有可能取得更好效果。
- 周希法王建华周健黄雪刘景杰刘俊王峰李红波汤华许锡元
-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疗同期放化疗急性不良反应
- 转化生长因子-β_1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
- 2012年
- 目的构建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siRNA质粒载体,为放射性肺损伤以及其他TGF-β1高表达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根据人TGF-β1mRNA序列为模板,设计合成相应的寡核苷酸序列,经退火形成双链DNA片段,克隆到线性pRNAT载体中,用酶切方法对重组体进行鉴定,最后将构建的TGF-β1特异性siRNA质粒载体转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I细胞,通过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和ELISA检测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酶切和测序证实目的寡核苷酸片段已被准确克隆到线性pRNAT载体质粒中,与对照组相比,TGF-β1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受到明显抑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人TGF-β1基因siRNA质粒载体,对于放射性肺损伤以及其他TGF-β1高表达疾病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 陆忠华王建华刘芬菊楼奕青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SIRNA
- p53基因增加肿瘤放射治疗敏感性的机制被引量:10
- 2007年
- 在肿瘤放疗过程中,p53基因的正常功能对肿瘤细胞的凋亡和提高放射敏感性起了关键性作用。野生型p53基因通过激活或抑制一系列基因,使肿瘤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肿瘤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以及在乏氧环境中对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至关重要,增强了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 王峰王建华许锡元
- 关键词:基因P53肿瘤辐射耐受性
- 放射性肺炎预测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前瞻性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V_(20)及肺功能与放射性肺炎(RP)的关系,并建立放射性肺炎预测指数模型。方法121例符合研究条件的食管癌及肺癌患者接受15 MV X线常规胸部照射D_T60~68 Gy分30~34次42~46d完成。放疗前均行胸部CT扫描,并经三维TPS生成DVH图,得出V_(20)。放疗前、放疗第20天以及放疗结束时,均行血清TGF-β_1检测及肺功能(PFTs)测定。根据增强CT结合临床症状诊断RP。结果121例中32例发生了RP。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V_(20)和TGF-β_1比率对RP的发生有影响,V_(20)≥30%者较易发生RP,TGF-β_1比率≥1者较易发生RP。肺功能差者与肺功能正常者相比,发生RP的概率无差别(P=0.079)。预测方程为PI= 2.941×TGF-β_1比率+2.141×V_(20)-FEV_1/FVC,121例的PI中位值为2.89(1.7~6.8)。按PI值将其划分为预后好组(55例,PI<2.8)、预后中组(37例,2.8≤PI<4.5)、预后差组(29例,PI≥4.5)。在自身样本中的符合率为79.6%。结论TGF-β_1比率与放射物理因素V_(20)的有机结合对放射性肺炎发生有一定预测作用。PI方程可定量确定发生放射性肺炎的高危人群,并在决定某种放疗方案时前瞻性地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概率及程度。
- 陆忠华周菊英许锡元王建华
- 关键词:放射性肺炎
- 100例逐级加量全程加速超分割治疗食管癌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逐级加量全程加速超分割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10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鳞癌病例随机分为逐级加量全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全程组)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后程组)各50例。后程组前4周常规放疗,每天照射1次,DT40Gy,20次,后2周超分割放疗,每天照射2次,每次DT1.5Gy,间隔6~8小时,DT30Gy,总剂量DT70Gy,40次,40~45天;全程组采用全程超分割放疗,每天照射2次,间隔6~8小时,第1、2周每次照射DT1.2Gy,第3、4周每次照射DT1.4Gy,第5周每次照射DT1.6Gy,总剂量DT68Gy,50次,34~38天。结果:全部病例随访率100%。全程组和后程组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8.5%、72.8%、70.8%和77.7%、69.1%、55.3%(P=0.054);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64%、50%和84%、60%、37%(P=0.049)。急性反应和后期损伤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逐级加量全程加速超分割提高了食管癌放疗的局控率,有可能提高长期生存率。正常组织急性反应和晚期放射损伤并没有增加。
- 周希法黄雪周健王峰王建华李红波汤华陆忠华许锡元
- 关键词:食管肿瘤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疗法
- 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肺腺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Ad-p53)对人肺腺癌细胞生长及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重组的含野生型p53基因的腺病毒导入A549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p53基因的表达。A549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转染组、放疗组、转染联合放疗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p53基因以及联合放射治疗(2,4,6 Gy)对A549细胞生长抑制及凋亡的影响。结果: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证实了p53基因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检测发现p53基因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50.60±5.69)%。当放射剂量为2,4,6 Gy时,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6.06±4.35)%、(16.39±1.67)%、(17.73±4.68)%。当p53基因与放疗(2,4,6 Gy)联合作用时,抑制率分别为(80.60±5.35)%,(89.30±1.67)%、(90.30±2.01)%(P<0.01)。p53基因转染所产生的A549细胞凋亡率为(10.38±1.68)%。放疗(2,4,6 Gy)引起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98±0.72)%、(4.84±0.60)%、(5.40±0.70)%。当p53基因与放疗(2,4,6 Gy)联合作用时,凋亡率分别为(17.80±1.30)%、(19.03±0.54)%、(21.34±2.51)%(P<0.01)。结论:野生型p53基因与放疗对人肺腺癌细胞生长有协同抑制作用。
- 王峰束永前王建华许锡元
- 关键词:基因治疗P53基因肺腺癌
-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 ,探讨其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 ,对 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 ,每次 3~ 4Gy ,每周 5次 ,总共 10~ 12次。结果 :所有病例均完成治疗 ,病灶完全缓解率 (CR) 8例 ,占 2 4 % ,部份缓解 (PR) 2 2例 ,占 6 3% ,无变化 5例 ,占 13% ,总有效率 87%。 2 9例黄疸均有不同程度消退 ,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一、二年生存率分别为 70 %、2 1%。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有较好的疗效 ,绝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 ,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方法。
- 王建华汤华陆忠华许锡元
-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三维适形放疗
- 放化疗同步与序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比较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疗及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8例NSCLC病例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39例(治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39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心、肝肾功能损害,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发生。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放射性食管炎、恶心呕吐、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治疗后均耐受。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可耐受。
- 李红波卢绪菁汤华王建华
- 关键词: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学治疗序贯治疗
- 常规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提高放射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疗效的方法。方法:对1998年11月~2000年12月83例60岁以上老年NSCLC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加三维适形放疗)和对照组(常规放疗)。两组常规放疗方法相同,先设前后对穿野,20次(5次/周)共照射DT40Gy,,治疗组用三维适形放疗每次补充DT3Gy,5次/周,共DT24Gy,对照组仍用常规放疗避开脊髓共补充DT20Gy,5次/周,2周。结果:治疗组3年生存率为36.6%,优于对照组的14.3%(P<0.05),治疗组无Ⅲ、Ⅳ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晚期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为7.3%和39%。结论:常规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提高老年人NSCLC患者的3年生存率,同时降低急性及晚期放射反应。
- 汤华王建华陆忠华许锡元
- 关键词:肺肿瘤放射疗法老年病学
-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 2009年
-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是非常少见的食管恶性肿瘤,近年来食管小细胞癌的发病率似有上升趋势.食管小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治疗模式及预后均不同于鳞状细胞癌,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规范.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食管小细胞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卢绪菁孔颖泽王建华
- 关键词:食管癌小细胞癌手术放疗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