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社科联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端木
  • 3篇端木蕻良
  • 3篇小说
  • 2篇代文
  • 2篇端木蕻良小说
  • 2篇生命
  • 2篇文学
  • 2篇旅游
  • 2篇民族
  • 2篇民族地区
  • 1篇当代文坛
  • 1篇道德
  • 1篇道德良知
  • 1篇新感觉
  • 1篇新感觉派
  • 1篇新感觉派小说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建设
  • 1篇野性
  • 1篇意识论

机构

  • 12篇吉首大学

作者

  • 12篇张华
  • 3篇吴云超
  • 3篇田官平
  • 1篇舒婷

传媒

  • 3篇吉首大学学报...
  • 3篇怀化学院学报
  • 2篇民族论坛
  • 1篇经济论坛
  • 1篇当代经济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6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的现代情绪被引量:1
2005年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都市的畸形发展带来的“都市症”与阶级斗争、民族危机重重交织,使置身其中的现代派诗人流露出极度的孤独感和寂寞感以及感伤而不消沉、迷惘而又执着追求的现代情绪。描写都市人挣扎和生存困惑的新感觉派小说,在揭示人生痛苦和无所皈依的同时,也表现出对都市文明厌恶的情绪,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
张华
关键词:《现代》新感觉派小说现代文学研究
野性、顽强、火暴——论端木蕻良小说的原始强力被引量:2
2007年
端木蕻良小说人物生命力释放的形态,有别于同时代作者及至东北作家群。没落的贵族家世和萨满教文化及其祖先崇拜观念的浸润是这种独特性产生的根源。顽强的生命活力、大胆的反抗精神、强烈的求生意志构成了小说原始强力的精神内涵。
张华
关键词:端木蕻良生命活力反抗精神
湘桂黔边界穷村落——湖南省通道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调查与思考被引量:1
2006年
通过对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的经济发展现状、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教育等的调查,将其作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缩影,并与发达地区的村寨进行横向比较,剖析其落后的差距和原因,并就如何缩小或消除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提出一些相关思考。
田官平吴云超张华
端木蕻良土地意识论被引量:1
2007年
端木蕻良笔下的黑土地总是与生命的孕育和希望联系在一起,不仅展示了200年土地变迁史,而且形象地描绘了农民从土地崇拜到土地意识觉醒的过程。作者独特的家世和生活经历,在关注和刻画土地的广度和深度上,具有不同于东北其他作家的个性特点。
张华
文学自由与经典的重造——沈从文的文学批评理论解读被引量:1
2007年
沈从文是一个风格独特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有个性、有影响的批评家。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极力维护文学独立、自由、纯正的品格,同时也强调文学对民族品德重造的社会作用,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以文学代替经典。
张华
关键词:文学批评
生命轮回——端木蕻良小说的生命意识论被引量:2
2007年
从土地孕育生命到生命的挽歌,端木蕻良的小说展示了生命从生到死的一个轮回,呈现出浓郁的生命意识。顽强的生命活力,大胆的反抗精神,强烈的求生意志,悲壮的流浪情怀,浓郁的悲剧意味,构成了端木小说生命意识的内涵,凸现出对生命的深刻体悟。
张华
关键词:漂泊忧郁生命意识
异乡人的生存焦虑——评刘庆邦的《红煤》被引量:3
2007年
在喧嚣的当代文坛,刘庆邦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当越来越多的作家将目光开始投向官场、市场和时尚,开始自觉放弃作为知识分子应有的道德良知和批判精神时,他却一直在默默坚守。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那片生养他的土地和曾经挥洒过汗水的矿区,他用深情而睿智的眼光审视着生存在社会底层的生命个体,体会着他们的悲喜歌哭,批判和反思着他们身上的人性弱点。
张华
关键词:生存焦虑异乡人当代文坛道德良知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人才开发新思路被引量:1
2006年
张华吴云超唐小艳
关键词:旅游产业民族地区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旅游组织跨越式
融合与疏离——论张爱玲的贵族气质与平民气质被引量:1
2007年
没落贵族家世与大上海洋场社会的生活背景造就了张爱玲的贵族气质和平民气质。文章一方面从作者的身世、没落贵族形象来分析两种气质的融合,另一方面从作者关照生活的态度与作品呈现的精致情趣、语言特色等揭示出贵族气质与平民生活的审美距离。两种气质在张爱玲身上既不能完全分离,又相互融合。
张华
关键词:贵族气质疏离
湘桂渝黔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2006年
本文通过对湘桂渝黔边民族地区几个典型的民族村寨的自然环境、经济、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的要求,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些理性思考。
吴云超田官平张华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