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玲

作品数:26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6篇细胞
  • 4篇胰岛
  • 4篇胰岛素
  • 4篇病患
  • 3篇游离脂肪
  • 3篇游离脂肪酸
  • 3篇脂肪
  • 3篇脂肪酸
  • 3篇肾小管
  • 3篇肾小管上皮
  • 3篇肾小管上皮细...
  • 3篇小管
  • 3篇小管上皮细胞
  • 2篇动脉
  • 2篇心理
  • 2篇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
  • 2篇影响及作用

机构

  • 16篇山西医科大学...
  • 10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学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大同市第三人...

作者

  • 25篇刘晓玲
  • 5篇史书红
  • 4篇任桂卿
  • 3篇韩乐
  • 2篇许笑梅
  • 2篇李媛
  • 2篇李晓燕
  • 2篇李荣山
  • 2篇王荣
  • 2篇张鑫
  • 2篇高桂珠
  • 2篇赵宝珍
  • 2篇荣青峰
  • 2篇张妍玲
  • 2篇李广丽
  • 2篇赵乃倩
  • 2篇郭海莲
  • 2篇王兴兴
  • 2篇贺洪梅
  • 1篇白波

传媒

  • 6篇中国现代医生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临床医药实践
  • 3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1
  • 5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4
  • 2篇199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滋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附30例临床分析)
1998年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艾滋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择30例艾滋病患者,取空腹外周血经FACS计数系统处理,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及CD+4/CD+8比值,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结果:艾滋病患者的CD+3、CD+4与正常值比较显著减少(P<0.005),CD+4与正常值比较无明显变化。CD+4/CD+8与正常值比较显著减少(P<0.005),在30例患者中CD+4正常者3例(占10%),CD+4低于正常值者27例(占90%),CD+4最高者为78.3/mm3,最低者为4/mm3。结论:艾滋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主要变化是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艾滋病患者CD+4绝对值的差异是很大的。
张妍玲张涛源刘晓玲
关键词:艾滋病外周血T细胞亚群
老年住院患者25-羟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及研究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日益增加,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骨质疏松、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年的研究表明,适当的维生素D摄入可能对于上述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潜在...
王琪李晓燕李虎英刘晓玲
成人支气管肺感染部分病原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
1994年
成人支气管肺感染部分病原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候紫娟,刘晓玲,王崇刚太原半导体厂卫生所牛雪萍我们于1990年5月至1991年5月对100例支气管肺感染的成年患者进行了支气管肺泡灌洗,留灌洗液行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定量培...
候紫娟刘晓玲王崇刚牛雪萍
关键词:支气管疾病肺疾病病原体
游离脂肪酸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含有不同浓度(0、125、250、500μmol/L)软脂酸的DMEM-F12培养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在0h、24h、48h三个时段:MTT法检测不同环境下FFAs对HK-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FFAs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处理前后HK-2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8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FFAs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HK-2细胞的增殖(P<0.05),并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经FFAs作用后i,NOS及Caspase8的表达增加。结论游离脂肪酸有抑制HK-2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的作用,FFAs可能通过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加剧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而caspase8参与了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韩乐刘晓玲李荣山李媛郭海莲
关键词:游离脂肪酸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CASPASE8
软脂酸对肾小管上皮细胞TLR4表达的影响
2014年
目的通过研究软脂酸(P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游离脂肪酸(FFA)在引发肾脏微炎症反应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采用不同浓度软脂酸进行干预,用RT-PCR法检测12 h、24 h后肾小管上皮细胞TLR4 mRNA水平,ELISA方法检测24 h后IL-6、TNF-α的表达。结果软脂酸组的TLR4、IL-6、TNF-α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且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趋势(P<0.05)。结论软脂酸可能是通过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TLR4而促进肾脏炎症反应。
张鑫刘晓玲王兴兴苏娟王荣
关键词:软脂酸肾小管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4
2型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超微结构改变与临床诊断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超微结构与夜间段尿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之间的关系.方法:作者测定了90例正常人、143例2型糖尿病和8例糖耐量异常(IGT)患者夜间段尿尿白蛋白排泄率(UAE...
刘晓玲阎汝川高桂珠史书红许笑梅
文献传递
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心理障碍及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近年来,2型糖尿病治疗中胰岛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实际治疗中发现,相当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因此,我们对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分析,并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李广丽任桂卿刘晓玲
关键词:胰岛素治疗护理干预心理障碍糖尿病治疗
盐酸普鲁卡因延长Q-T间期的探讨
1993年
盐酸普鲁卡因延长Q-T间期的探讨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刘晓玲,王红宇,齐志芬山西毛纺织厂卫生所李佩香1991年3至5月,我们采用美国产麦克8000/T型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对19例胆囊切除病人在盐酸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下行短围术期监测,以探讨Q-T间期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变化与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冠心病组6例,全部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非冠心病组13例,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年龄50~78岁,平均58.7岁。观测时间:选择术前4小时,术中滴注普鲁卡因后15分、30分、1小时和术后4小时。麻醉方法:常规术前准备,快速诱导麻醉后明视下气管插管,呼吸机或人工气囊维持通气。静滴1%盐酸普鲁卡因+司可林+芬太尼维持麻醉,用药量视手术时间而定,一般在150~400ml。统计方法:所有数据为均数±标准差(X±S),单位为妙。检验水准X=0.05。(Q-T间期均经校正即为Q-Tc间期。19例术前4小时与术中静滴普鲁卡因15分、30分、60分Q-Tc间期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术中15分、30分、60分的Q-Tc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刘晓玲王红宇齐志芬李佩香
关键词:静脉麻醉复合麻醉普鲁卡因
α亚麻酸对肥胖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仅亚麻酸(ALA)治疗对肥胖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就诊的16例肥胖患者采用ALA口服治疗8周,行前瞻性研究。治疗前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查,采用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OGIT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评价其胰岛素敏感性,并测定空腹甘油三酯、血游离脂肪酸(FFA)、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Ot水平。结果肥胖组空腹胰岛素、HOMA.IR、甘油三酯、FFA、IL-6及TNF.q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均P〈0.05);肥胖组经ALA治疗后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FFA、IL-6及TNF-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OMA—IR及AUC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OMA—IR:1.8±0.2比1.2±0.3,P〈0.05;AUCI:1151±505比768±347,P〈0.05)。结论AIA治疗可显著改善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可能有助于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王冬青刘晓玲荣青峰韩乐赵乃倩
关键词:肥胖症胰岛素敏感性
2型糖尿病大鼠血小板CD62表达与主动脉病变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CD62表达在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病变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高糖高脂喂养组(B组)、糖尿病组(C组)。分别于胰岛素抵抗期、成模后8周、18周时经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形态学改变;应用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动态测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循环血中血小板CD62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结果镜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病变出现于成模后8周,但在胰岛素抵抗期已有血小板CD62的表达明显增加,C组始终高于其他两组,而B组则高于A组(P<0.05);主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小板CD62表达和OX-LDL呈显著正相关(r=0.73,r=0.65,P<0.05),与血糖无明显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血小板CD62过度表达先于大血管病变,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可作为预测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早期指标。
荣青峰赵宝珍刘晓玲贺洪梅任桂卿
关键词:血小板CD62主动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