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羽

作品数:12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沼液
  • 3篇稻田
  • 3篇畜禽
  • 3篇水稻
  • 3篇科学数据
  • 3篇钾素
  • 2篇畜禽养殖
  • 2篇亚热带
  • 2篇水稻土
  • 2篇水系
  • 2篇通量
  • 2篇同位素标记
  • 2篇农业小流域
  • 2篇排放特征
  • 2篇气溶胶
  • 2篇小流域
  • 2篇扩散通量
  • 2篇减少损失
  • 1篇稻种
  • 1篇性基因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湖南省土壤肥...
  • 3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长沙环境保护...

作者

  • 12篇张羽
  • 5篇董红敏
  • 5篇秦晓波
  • 4篇廖育林
  • 3篇周兴
  • 3篇聂军
  • 3篇孙玉桃
  • 3篇杨曾平
  • 3篇谢坚
  • 3篇王火焰
  • 3篇陈煦
  • 3篇鲁艳红
  • 3篇吴浩杰
  • 2篇李玉娥
  • 2篇李悦
  • 2篇朱志平
  • 2篇郗敏
  • 2篇孔范龙
  • 1篇万运帆
  • 1篇王悦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家禽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6
  • 3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热带农业小流域水系溶存甲烷浓度和扩散通量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研究亚热带丘陵地区农业小流域水系溶存甲烷(CH_4)浓度分布特征及其扩散传输特性。【方法】在一年周期内(2014年4月13日至2015年4月12日),利用扩散模型法对湘江下游脱甲小流域4级河流溶存CH_4浓度及扩散通量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脱甲小流域水系溶存CH_4浓度年均值为(0.61±0.43)μmol·L^(-1),变化范围为0.03—2.23μmol·L^(-1);扩散通量在一年内的变化为1.71—290.08(63.36±50.76)μg C·m^(-2)·h^(-1),表现为大气CH_4的净源。河流溶存CH_4浓度和通量的时空分布均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时空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其中季节变化特征均为春高((0.74±0.41)μmol·L^(-1),(93.58±65.24)μg C·m^(-2)·h^(-1)),冬低((0.53±0.38)μmol·L^(-1),(50.79±33.03)μg C·m^(-2)·h^(-1));空间分布呈现自上游到下游波动增加的趋势。影响脱甲小流域河流溶存CH_4浓度和扩散通量的环境因子中,溶解氧(DO:3.49—12.79(7.90±1.78)mg·L^(-1))与河流溶存CH_4浓度(r=-0.39,P<0.001)和扩散通量(r=-0.36,P<0.001)均呈显著负相关,溶解性有机碳(DOC:0.92—7.38(2.99±1.25)mg·L^(-1))与河流溶存CH_4浓度(r=0.50,P<0.001)和扩散通量(r=0.44,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两者是影响河流溶存CH_4浓度和扩散通量的主导因子;另外,水体铵态氮(NH4+-N:0.02—4.37(1.26±1.03)mg·L^(-1))、硝态氮(NO3--N:0.24—2.66(1.43±0.55)mg·L^(-1))、盐度(以电导率EC表示:50.36—248.43(138.37±47.54)μS·cm-1)与河流溶存CH_4浓度和扩散通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河流水体p H(5.89—8.54(6.82±0.31))与CH_4浓度呈正相关(r=0.20,P<0.05),与通量之间无显著关联。【结论】脱甲小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畜牧养殖以及居民生活废水和污水的排入造成的河流水体中DOC、氮含量的增加以及DO的降低,均能加剧河流中溶存CH_4气体的产生和排放,使其成为大气CH_4的一个重要潜在排放源。
张羽李悦秦晓波孔范龙郗敏李玉娥
关键词:水系扩散通量
亚热带农业小流域水系N_2O扩散通量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4
2016年
为研究亚热带丘陵地区农业小流域水系溶存N2O的扩散传输特性,利用双层扩散模型法,研究了一年周期内(2014年4月-2015年4月)脱甲河小流域4级河段N2O浓度和扩散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变量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脱甲河水体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的年变化范围分别是0.004~8.32(均值1.29±1.49)mg/L、0.01~3.05(均值1.43±0.63)mg/L、0.92~6.72(均值2.99±1.25)mg/L和50.36~248.43(均值138.37±47.56)μS/cm,相应的河流N2O浓度和扩散通量的年变化范围分别是0.006~1.38(均值0.15±0.26)μmol/L和-0.88~337.94(均值32.50±56.41)μg/(m2·h);2)除在冬季河流源头区域观测到个别的负通量外,N2O扩散通量在一年时间内几乎持续处于正值,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季节变化规律为:冬高(70.93±90.89)μg/(m2·h),夏低(12.04±9.02)μg/(m2·h);空间上呈随河流污染负荷梯度的增加通量逐步增加的模式;3)影响脱甲河水体溶存N2O浓度的显著性因子有EC(r=0.45,P<0.05)、NH4+-N(r=0.44,P<0.05)、NO3--N(r=0.52,P<0.05)和DOC(r=0.49,P<0.05);水体N2O扩散通量与NH4+-N(r=0.50,p<0.05)、NO3--N(r=0.58,P<0.05)、DOC(r=0.46,P<0.05)和EC(r=0.50,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水体温度T(r=-0.24,P<0.05)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脱甲小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以及居民生活废水和污水的排入造成的河流水体污染负荷增大是导致脱甲河水体溶存N2O扩散通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可为研究亚热带丘陵地区水系或类似河流N2O扩散特征及影响因素响应机制提供参考。
张羽秦晓波廖育林范美蓉李悦郗敏李玉娥万运帆
关键词:水系氧化亚氮扩散通量影响因素
沼液贮存过程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污染与逸散特征
规模化养殖是环境中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重要的贡献者,畜禽粪污是ARGs 重要的源和库。厌氧发酵产沼气技术因其技术简单且能回收清洁能源等优点,成为畜禽粪污处理中广泛推广的技术。
张羽郑云昊董红敏
关键词:抗生素抗性基因沼液气溶胶
一种通过畜禽养殖场沼液微氧贮存减少甲烷排放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过畜禽养殖场沼液微氧贮存减少甲烷排放的方法,涉及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沼液连通曝气开关自动控制系统;S2、通过曝气开关自动控制系统设定曝气强度进而调控沼液中溶解氧浓度。本发明解决...
董红敏尹福斌张羽
山东日照傅疃河口湿地脆弱性特征与生态恢复被引量:7
2015年
在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山东省日照市傅疃河口湿地的生态脆弱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重建措施和工程。结果表明,近年来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傅疃河口湿地生态系统表现出脆弱性特征,具体体现在湿地基底和生态系统的敏感性、湿地水源的不稳定性和水体水质的胁迫性及人类活动过度干扰和湿地的难恢复性3方面。该湿地生态恢复措施包括:科学建立河流缓冲带、撤拆围堰和疏通水道,以保证湿地生态系统地表基底的稳定性;建设调蓄工程和采用截污导流措施,以恢复湿地水文和水质;开展湿地动植物生境恢复工程,为动物尤其是水禽提供较好的栖息地等。
孔范龙郗敏李悦张羽杨玲
关键词:河口湿地生态恢复重建
一种用于测定稻田钾素去向的样品收集方法及装置
一种用于测定稻田钾素去向的样品收集方法及装置,通过水稻种植池的建立,水稻土搬运与装池、水稻种植等步骤,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对径流水、渗漏水、植株和土壤样品进行收集和用于检测。种用于测定稻田钾素去向的样品收集装置,支架的中部设...
鲁艳红廖育林聂军王火焰陈煦谢坚杨曾平秦晓波孙玉桃张羽周兴吴浩杰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测定稻田钾素去向的样品收集装置
一种用于测定稻田钾素去向的样品收集装置,支架的中部设有层板将所述支架分割为上下两层,所述上层内侧设有防水层形成渗漏池,所述渗漏池内设有隔板将所述渗漏池隔离成多个大小相同的试验区,每个试验区内放置至少三个试验桶,本实用新型...
鲁艳红廖育林聂军王火焰陈煦谢坚杨曾平秦晓波孙玉桃张羽周兴吴浩杰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测定稻田钾素去向的样品收集方法及装置
一种用于测定稻田钾素去向的样品收集方法及装置,通过水稻种植池的建立,水稻土搬运与装池、水稻种植等步骤,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对径流水、渗漏水、植株和土壤样品进行收集和用于检测。一种用于测定稻田钾素去向的样品收集装置,支架的中部...
鲁艳红廖育林聂军王火焰陈煦谢坚杨曾平秦晓波孙玉桃张羽周兴吴浩杰
文献传递
猪场沼渣与玉米芯混合槽式堆肥氨气排放特征被引量:4
2020年
堆肥既是粪便资源化利用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业氨气排放源。针对猪粪沼渣堆肥的现场研究较少,实际生产过程中氨气排放数据缺乏,排放特征不明确的问题,开展了猪粪沼渣与玉米芯混合堆肥氨气排放特征的现场试验研究。本研究在实际槽式堆肥车间构建实时在线气体监测系统,对生猪养殖场沼渣槽式好氧堆肥车间氨气浓度变化进行连续监测,测算堆体氨气排放通量,分析氨气排放特征。结果显示:堆肥38d内槽式好氧堆肥车间氨气浓度变化范围为0.85~22.40mg·m^-3,平均3.63mg·m^-3。由于翻堆对氨气扩散的促进作用,白天堆肥氨气浓度高于夜间,12:00^-16:00氨气排放浓度最高(6.77±4.37mg·m^-3),其次为16:00-20:00(4.26±2.07mg·m^-3)和8:00^-12:00(3.62±1.46mg·m^-3);堆肥车间单位体积堆肥原料的氨气排放通量为50.25~196.59mg·m^-3·h^-1,平均103.99mg·m^-3·h^-1,整个38d堆肥过程的氨气排放量为94.84g·m^-3。研究结果将为猪粪堆肥过程氨气的控制及减排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余鑫郑云昊朱志平张羽曹起涛
关键词:氨气排放猪粪沼渣
畜禽场沼液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3
2020年
畜牧生产产生的大量粪污给我国的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沼气工程利用厌氧发酵处理畜禽粪污,同时产生大量集中的沼液。沼液成分复杂,如果得不到合理利用和有效处理,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沼液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成为目前解决沼液二次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不仅可以减轻沼液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其中富含的多种有机质和营养元素还可以作为肥料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文章总结自然生态处理、生化处理和膜浓缩处理三类沼液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和特点,并对今后沼液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邹梦圆董红敏朱志平占源航张羽岳彩德
关键词:沼液生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