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红梅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博士后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诱导抗性
  • 1篇幼胚
  • 1篇原核表达
  • 1篇真核
  • 1篇真核表达
  • 1篇植株
  • 1篇植株再生
  • 1篇生物发光
  • 1篇热休克
  • 1篇转移酶
  • 1篇自主性
  • 1篇肽转移酶
  • 1篇晚疫病
  • 1篇线粒体
  • 1篇小麦
  • 1篇马齿苋
  • 1篇马铃薯
  • 1篇马铃薯晚疫病
  • 1篇进化
  • 1篇抗性

机构

  • 5篇河北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作者

  • 5篇蒋继志
  • 5篇刘红梅
  • 3篇廖祥儒
  • 1篇李丽
  • 1篇刘兆明
  • 1篇宫卫波
  • 1篇吴立峰
  • 1篇苑博华

传媒

  • 2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线粒体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线粒体作为一种半自主性的细胞器,承载着为细胞制造能量的重要功能;它如何与细胞其他部分和谐运作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从进化角度入手,在介绍了其功能和基因组特点的基础上,概括了线粒体在基因遗传、分裂增殖、细胞内运动定位等方面的半自主性特点。
刘红梅蒋继志廖祥儒
关键词:线粒体进化
马齿苋组织培养的优化被引量:7
2006年
用野生马齿苋的种子得到无菌苗。以无菌苗的下胚轴和子叶为外植体,在18个不同浓度6_BA,2,4-D,NAA和KT组合的MS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增殖及生根的培养。得到诱导马齿苋愈伤组织的最佳条件是:初代培养基:MS+3%蔗糖+6_BA 1 mg/L+2,4_D 1 mg/L;丛生芽增殖培养基:MS+3%蔗糖+KT 3 mg/L+NAA 0.5 mg/L;生根培养基:MS+3%蔗糖。
刘红梅蒋继志宫卫波李丽廖祥儒
关键词:马齿苋植株再生
PRRS病毒E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2
2006年
分别以质粒pBV221和pPIC9K为表达载体,成功构建了PRRS病毒E基因克隆载体,转化后经抗性筛选、PCR扩增、双酶切鉴定,确认得到了含有目的基因的阳性克隆。对含有E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阳性克隆进行诱导表达,经过酶联免疫鉴定,结果显示外源蛋白在宿主菌中有表达,成功实现了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克隆。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RRSV BJ-4毒株E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为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苑博华蒋继志刘红梅
关键词:PRRSV基因克隆原核表达真核表达
A5295激发子诱导马铃薯抗晚疫病条件的优化被引量:3
2015年
放线茵A5295发酵液作为激发子具有较强的诱导马铃薯抗晚疫病的能力(69%),为进一步挖掘其诱导抗病潜力,采用马铃著块茎切片法进一步优化诱导条件,评价诱导抗病效果。结果显示,放线茵A5295在28℃、150r/min条件下培养10d所得的发酵液浓缩2~4倍,诱导处理块茎切片2次,每次诱导1h,间隔4h,第2次诱导处理后36h挑战接种所得诱抗效果最强,可达到95%。优化后的诱导方法为进一步建立激发子诱导马铃薯抗晚疫病的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红梅孟晓营刘兆明蒋继志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激发子诱导抗性
热休克对小麦未成熟种子萌发、生物发光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06年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石4185为材料,研究了45 ℃处理0~120 min对小麦未成熟籽粒谷甘胱肽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超微弱发光,种子萌发和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热休克处理使未成熟籽粒萌发率、愈伤组织诱导率和GST活性明显增加,且其作用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处理过程中, CAT活性先减少后增加,热休克对GR活性无明显影响.GST的活性与蛋白质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
刘红梅廖祥儒吴立峰蒋继志
关键词:热休克幼胚小麦超微弱发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