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欣

作品数:27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9篇文学
  • 5篇伦理
  • 4篇文论
  • 4篇文学批评
  • 4篇小说
  • 3篇代文
  • 3篇诗学
  • 3篇利科
  • 2篇叙事
  • 2篇叙事学
  • 2篇言语
  • 2篇主义
  • 2篇韦勒克
  • 2篇西方文论
  • 2篇历史意识
  • 2篇伦理判断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话语
  • 2篇古典
  • 2篇古典小说

机构

  • 13篇河北师范大学
  • 8篇安徽师范大学
  • 8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作者

  • 25篇刘欣
  • 6篇江守义
  • 1篇柴艳萍

传媒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合肥师范学院...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文艺评论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外国文学
  • 1篇俄罗斯文艺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鸡西大学学报...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美育学刊
  • 1篇西部学刊
  • 1篇中国文学批评
  • 1篇中国语言文学...
  • 1篇华中学术

年份

  • 4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析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程被引量:5
2001年
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渔猎文明时代 ,此时人们崇拜自然 ,敬畏自然。第二阶段为农业文明时代 ,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萌发 ,人与自然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和冲突。第三阶段为工业文明时代 ,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充分发展 ,人与自然关系陷入严重的冲突之中。即将到来的第四阶段为生态文明时代。此时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并尊重自然 。
柴艳萍刘欣
关键词:自然崇拜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明工业文明农业文明
古代历史小说评点的伦理维度
2013年
古代历史小说拥有大量读者,作者本人或推荐小说的文人所作序跋构成了接受的一种形式,小说的序跋、凡例等常谈及创作原委和对真实——虚构关系的理解,成为古代小说理论的重要文献,可以说兴起于明末清初的小说评点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小说精神风貌、叙述手法的重要依据。评点是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批评形式有其独特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批评文字与所评作品融为一体,故只有与作品连为一体的批评才称之为评点,其形式包括序跋、读法、眉批、旁批、夹批、总批和圈点。”
刘欣
关键词:小说评点古代历史伦理维度古代文学批评小说理论精神风貌
历史人物英雄化与儒家伦理精神——以古代历史小说为例
2017年
古代历史小说受到史传叙事的影响,将历史人物英雄化,主要途径有二:一是通过君主的仁义之举来说明政治伦理和个人品质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将相的忠良将家国情怀和个人的道德修养结合起来。通过两类英雄化人物形象的塑造,从不同角度宣扬了儒家伦理精神。
江守义刘欣
关键词:儒家伦理精神历史小说
“趣味”与“深度”——朱光潜、杜夫海纳批评理论之比较
2014年
朱光潜与杜夫海纳在美学思想和批评理论上多有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深刻的差异。在批评任务上,朱光潜以审美性的趣味培养为旨归,提出"不即不离"等美学理想,批评成为锻炼审美能力的应用美学;杜夫海纳则认为批评追求的是认知性的意义探寻,作为主体的批评家应该以自身向作品的意义世界开放,实现自我的完全呈现。在批评标准上,朱光潜标举符合"纯正的趣味"的审美标准,杜夫海纳则推崇体现意义完满性的"深度"。"趣味"与"深度"并不相互排斥:审美对象带来的审美感觉的充实性可以使我们的情趣得以形成,以臻成熟;"深度"可以说是在"趣味"基础上对审美经验、文艺批评的"深度"要求,即在认识艺术作品深度的同时认识自我,自我的存在向作品的意义世界开放,不仅开放审美的我,也要开放伦理的我,认知的我。
刘欣
关键词:杜夫海纳趣味
生产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知识状况及其反思
2016年
从知识生产的视野考察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的知识状况,是文学理论反思研究的一个极具前沿性和专业性的领域。这一研究视角的确立,得力于全球范围内人文学科的知识生产的自省意识(反思意识)的确立,以及"思想以知识的面孔出场"学术思潮的助力。较之于那种仅仅满足于"回头看"的反思行为,知识生产层面的文学理论反思对于文学理论的发展是最具有本质意义的。本期发表的这组笔谈围绕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知识生产及其相关问题展开论述。其中,邢建昌《从知识、知识生产的视角进入文学理论的反思研究》从宏观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生产视角的文学理论反思研究的旨趣、路径和方法,孙秀昌《反本质主义策略下文艺学知识生产的反思》探讨了反本质主义之后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可能方式,刘欣《生产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知识状况及其反思》考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龃龉和矛盾的状况,毕日升《大众文化语境下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则认为大众文化语境是当下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绕不开的历史存在,而孟新东《"方法论"热与文学知识生产合法性的确立》则分析了1985年"方法论热"背后文学话语权力与知识合法性的艰难确立过程。
刘欣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论知识状况反本质主义自省意识当代马克思主义当下文学
“纯正的趣味”:朱光潜的批评标准被引量:4
2011年
朱光潜推崇克罗齐"创造的批评",但认为这种批评忽视了价值判断,于是提出"文学的趣味"来加以弥补。批评有了价值判断,就应该有批评标准,这一标准就是朱光潜所说的"纯正的趣味"。
江守义刘欣
保罗·利科的“话语事件”思想被引量:3
2016年
保罗·利科在"事件"的维度上赋予言谈、话语、文学触及存在本身的"意义"。他从对当代思想中言语与劳动间关系的反思出发,将言语视为人自身的有限性构成,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在话语的时间性、意向性、主体性、他者维度上确立其事件性,话语构成意义与事件的中介;文学话语在现实的意谓之外具有意谓维度,即可能世界,其中小说和诗歌以潜在的模式意指存在本身,在日常现实之外打开了一个可能性。
刘欣
关键词:话语言语文学
叙述的伦理性如何可能——评保罗·利科《作为一个他者的自身》被引量:3
2017年
如果将“叙述伦理”视为批评理论,在文学批评实践中贯彻对叙述活动的伦理性分析,会忽略一个奠基性的前提:叙述究竟为何必然地具有伦理性?就文学叙述而论,伦理为何构成叙述的动力,基于叙述活动的伦理判断又为何会必然地发生?如果略去对这个根本问题的回答而将其直接应用到批评之中,那么此类知识建构难免有“立论未圆”的缺陷。作为外在于经典一后经典叙事学进路的“叙述哲学家”,保罗·利科正面回应了这一难题。
刘欣
关键词:文学叙述伦理性他者文学批评实践后经典叙事学伦理判断
论保罗·利科的神话诗学被引量:2
2017年
与结构主义诗学和经典叙述学中禁锢于结构的"事件"理论不同,在保罗·利科看来,叙述中故事的意义从结构的牢笼中突显出来,故事成为有意义的事件。他以《恶的象征》揭示出神话的叙述结构及其意义,并展现了神话的认识论和本体论意义。通过直观神话本身,保罗·利科指出人类行为事件的戏剧性结构决定了神话故事的事件模式,而神话最终的意义就是赠予人类认识自身、开启生活事件的能力。
刘欣
关键词:神话故事诗学
“比较诗学与当代文论”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年会在芜湖召开
2013年
2013年8月19日至21日,2013年“比较诗学与当代文论”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年会在安徽芜湖召开。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理论研究中心协力合作,保证了会议顺利、圆满地举行。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近四十所高校、研究机构、
江守义刘欣
关键词:当代文论诗学研究比较诗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