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方

作品数:34 被引量:14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心肺运动
  • 22篇心肺运动试验
  • 7篇精准
  • 6篇个体化
  • 6篇病患
  • 5篇动脉
  • 5篇通气
  • 4篇动脉血
  • 4篇动脉血气
  • 4篇心肌
  • 4篇心肌病
  • 4篇血气
  • 4篇肌病
  • 4篇肥厚
  • 4篇肥厚型
  • 3篇型心
  • 3篇血管
  • 3篇血液
  • 3篇正常人
  • 3篇生理学

机构

  • 22篇国家心血管病...
  • 19篇重庆医科大学
  • 9篇潍坊医学院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湖北省中医院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美国加州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河南省人民医...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威海市立医院
  • 2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4篇刘方
  • 32篇孙兴国
  • 11篇李浩
  • 8篇谭晓越
  • 7篇王桂芝
  • 6篇冯静
  • 4篇徐丹丹
  • 4篇朱嘉宝
  • 3篇吕婧
  • 3篇乔树宾
  • 3篇周娜
  • 3篇杨洁
  • 3篇尹希
  • 3篇胡小莹
  • 2篇孙杏云
  • 2篇郭志勇
  • 2篇袁建松
  • 2篇胡奉环
  • 2篇胡盛寿
  • 2篇贾玉和

传媒

  • 23篇中国应用生理...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6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6
  • 7篇201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改变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整体功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应用症状限制极限负荷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CI)治疗前后的整体心肺功能变化。方法:入选2014年8月至12月在本院经冠脉造影和心脏超声等检查诊断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59例,择期行PCI治疗31例(PCI组),另单纯药物保守治疗28例为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CPET。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CPET,无任何并发症。药物对照组治疗前后所有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PCI组治疗后仅无氧阈、峰值摄氧量和峰值氧脉搏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其他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CPET评估个体化分析发现PCI组治疗后升高(≥10%)峰值摄氧量和峰值氧脉搏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通过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能力。CPET是客观定量评估冠心病治疗效果的一种客观、定量、安全、有效方法。
郑宏超丁跃有孙兴国杨坚李擎刘方
关键词:稳定性冠心病心肺运动试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药物治疗
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1—2014年度威海市立医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0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PET检查,按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标准连续递增功率方案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通过对数据标准化分析计算其核心指标,从系统软件导出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的循环指标及呼吸指标。结果10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7例患者整体功能显著改善,3例患者整体功能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后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峰值负荷功率(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峰值摄氧量(%pred)、峰值氧脉搏(%pred)、摄氧效率平台(比值、%pred)、递增功率运动时间(min)较术前升高,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slope、%pred)、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比值、%pred)较术前降低(P<0.05)。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极限状态时收缩压较术前升高(P<0.05);热身状态时氧脉搏较术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时其他3个状态摄氧通气效率较术前升高(P<0.05);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较术前降低(P<0.05)。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时分钟通气量较术前降低(P<0.05);静息状态、无氧阈状态时潮气量较术前降低(P<0.05);极限状态时呼吸频率较术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时呼吸交换比值、潮气末氧分压较术前降低(P<0.05);4个状态时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 CPET是一项可以安全、无创、客观、定量、可重复地评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整体功能的临床检查方法。CPET检查结果提示,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
孙兴国郭志勇刘方葛万刚周娜周萍董文涛滕志涛孙杏云毕艳梅王小康曲大鹏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假体植入心肺运动试验
心肺运动试验评价食管癌患者化疗后整体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背景化疗对人体整体功能具有显著损害,但目前尚缺乏对化疗患者整体功能变化进行客观定量评估的可靠方法。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食管癌患者化疗前后整体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06—2007年度在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进行术前化疗的白种人男性食管癌患者6例,分别在化疗前后进行CPET检查,按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标准连续递增功率方案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通过对数据标准化分析计算其核心指标,从系统软件导出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的循环指标及呼吸指标。结果 6例食管癌患者化疗后,除1例患者无氧阈略有升高外,其余患者的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峰值氧脉搏、摄氧效率平台、峰值负荷功率和递增功率运动时间均降低;化疗后,除1例患者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略有降外,其余所有患者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均升高。食管癌患者化疗前后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slope、%pred)、递增功率运动时间(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摄氧效率平台(比值、%pred)、峰值负荷功率(W)较化疗前降低,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比值、%pred)较化疗前升高(P<0.05)。食管癌患者化疗后极限状态时摄氧量较化疗前降低(P<0.05);静息状态时心率较化疗前升高,收缩压较化疗前降低(P<0.05);热身状态时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较化疗前降低(P<0.05);4个状态时氧脉搏较化疗前降低(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极限状态时摄氧通气效率较化疗前降低(P<0.05);极限状态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较化疗前升高(P<0.05)。食管癌患者化疗后热身状态时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化疗前降低(P<0.05);静息状�
孙兴国Curtis Hightower刘方William W.Stringer葛万刚
关键词:食管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心肺运动试验
心肺运动试验评估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胸腔闭式引流术(CTD)治疗胸腔积液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威海市立医院明确诊断有显著胸腔积液,并接受CTD治疗的患者13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PET检查,按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标准连续递增功率方案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通过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分析计算其核心指标,从系统软件导出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的循环指标及呼吸指标。结果 13例胸腔积液患者CTD治疗后10例患者整体功能显著改善,3例患者整体功能降低。胸腔积液患者CTD治疗前后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slope、%pred)、峰值负荷功率(W)、递增功率运动时间(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摄氧效率平台(比值、%pred)较治疗前升高,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比值、%pred)较治疗前降低(P<0.05)。胸腔积液患者CTD治疗后静息状态时摄氧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时心率较治疗前降低,极限状态时心率较治疗前升高(P<0.05);热身状态时氧脉搏较治疗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无氧阈状态时摄氧通气效率较治疗前升高(P<0.05);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和极限状态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胸腔积液患者CTD治疗后静息状态、无氧阈状态时分钟通气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极限状态时潮气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4个状态时呼吸频率较治疗前降低(P<0.05);极限状态时呼吸交换比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时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时潮气末氧分压较治疗前降低(P<0.05);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每呼吸摄氧量�
郭志勇孙兴国刘方周娜周萍董文涛滕志涛孙杏云滕玉凤
关键词:胸腔积液引流术心肺运动试验
新确诊慢性病患者单次个体化精准运动前后桡动脉脉搏波的改变
2022年
目的观察新确诊慢性病患者的静息桡动脉脉搏波及单次个体化精准运动后脉搏波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6例首次诊断尚未治疗,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为主的慢性病患者,经心肺运动试验得到运动强度,完成30 min的单次运动。于运动前和运动后10、20、30 min采集连续50 s桡动脉脉搏波,分析比较运动前后相关指标:主波波峰点P1相对幅值(ΔY_(P1))、重搏波波谷点PL相对幅值(ΔY_(PL))、重搏波波峰点P2相对幅值(ΔY_(P2))、PL时间(T_(PL))(收缩期)、脉搏波结束点(E)时间(T_(E))(心动周期)、T_(E)-T_(PL)(舒张期)、脉率、主波升支斜率(S_(1))、重搏波升支斜率(S_(2)),重搏波幅度(ΔY_(P2)-ΔY_(PL))、重搏波时间(T_(P2)-T_(PL))及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并与16名年轻正常人、16名中老年正常人和16例长期慢性病患者的脉搏波比较。结果静息时新确诊慢性病患者的ΔY_(P1)、ΔY_(P2)、S_(1)、S_(2)、ΔY_(P2)-ΔY_(PL)、T_(P2)-T_(PL)比年轻正常人小,脉率快(均P<0.05);而ΔY_(P1)、ΔY_(PL)比中老年正常人大,T_(P2)-T_(PL)较小(均P<0.05);与长期慢性病患者相比,ΔY_(P2)-ΔY_(PL)较大(P<0.05)。静息状态下,新确诊患者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低于年轻正常人和中老年正常人,高于长期慢性病患者(52.07%比94.48%比73.32%比28.65%,χ^(2)=876.120,P<0.001)。运动后10 min新确诊患者的T_(E)、T_(E)-T_(PL)减小,脉率变快,ΔY_(PL)减小,T_(P2)-T_(PL)增大,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增大(均P<0.05);与年轻正常人相比,ΔY_(PL)较大,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较小(均P<0.05);与中老年正常人相比,T_(E)-T_(PL)和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较小、脉率较大(均P<0.05);与长期慢性病患者相比,ΔY_(P1)、T_(E)、T_(E)-T_(PL)小,而脉率、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较大(均P<0.05)。运动后20和30 min的脉搏波变化趋势与运动后10 min相似。结论新确诊慢性病患者的桡动脉脉搏波主要表现为重搏�
台文琦孙兴国郝璐张也宋雅刘方刘方冯静冯静
关键词:心肺运动试验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峰值耗氧量及其与心房颤动的关联性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不同峰值耗氧量(PeakVO_(2))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特征及PeakVO_(2)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确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且行心肺功能检测的188例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病史及术前血清学检测、超声心动图,心肺功能检测指标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资料。按中位PeakVO_(2)绝对值[16.45 ml/(kg·min)]为界值将患者分为高PeakVO_(2)组(n=94)和低PeakVO_(2)组(n=94),比较两组患者特征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中PeakVO_(2)与房颤的关系。结果:18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1.0(36.0,58.0)岁,平均PeakVO_(2)为(16.42±4.07) ml/(kg·min),31例(16.5%)患者患有房颤。与高PeakVO_(2)组相比,低PeakVO_(2)组患者年龄更大(P<0.001),女性患者比例更高(P=0.001),体重指数更大(P=0.004),左心房内径更大(P<0.00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更高(P=0.037),心功能更差(P=0.04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心悸、头晕、左心房内径、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及PeakVO_(2)均与房颤有显著性关联(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后,PeakVO_(2)与房颤存在独立的关联(OR=0.847,95%CI:0.722~0.983,P=0.034)。结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PeakVO_(2)明显降低。PeakVO_(2)与房颤存在独立关联,PeakVO_(2)越低,房颤的患病率越高。
卢涛蒙延海朱昌盛刘方王水云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房颤动
代谢、血液碱化和纯氧影响呼吸调控的人体实验研究Ⅰ:运动试验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在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正常人运动期间心肺代谢等多系统功能整体整合的连续动态变化,探讨正常环境运动状态下呼吸反应模式的调控机理。方法:选正常志愿者5名,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Harbor-UCLA医学中心分别进行动脉置管,在常温室内空气状态下完成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在运动过程中,连续测定肺通气指标及每分钟动脉取样的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对CPET期间呼吸气体交换和血气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CPET期间,随着运动功率逐步递增,分钟摄氧量(每呼吸摄氧量×呼吸频率=每搏摄氧量×心率)和分钟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均呈现近于线性渐进性递增(与静息状态比较,P〈0.05~0.001);在运动超过无氧阈和呼吸代偿点后,分钟通气量的上升反应更加显著。结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为了克服自行车功率计的阻力而发生代谢率改变,呼吸随代谢改变而变化,高强度运动时酸性代谢产物堆积更加加剧呼吸反应。
尹希孙兴国William W. Stringer王桂芝吕婧葛万刚刘方慈政Karlman Wasserman
关键词:心肺运动试验潮气量分钟通气量
代谢、血液碱化和纯氧影响呼吸调控的人体实验研究Ⅱ:血液碱化后运动试验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在完成吸入室内空气状态下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和动脉血气指标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体液酸碱度和CO2含量对呼吸调控的影响。方法:选正常志愿者5名,给予5%Na HCO3(总量0.3 g/kg)分次口服,每5 min口服75 ml(3.75g)。总量服完1 h后,重复CPET。于静息、热身、运动及恢复期,连续测定肺通气指标及每分钟动脉取样的血气指标变化,并与本人在非碱化血液条件下对照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结果:碱化血液之后,CPET期间随着运动功率逐步递增,气体交换和血气指标的反应模式与非碱化血液对照相似(P〉0.05);即与静息状态比较,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V4O2、V4CO2均呈现近于线性渐进性递增(P〈0.05~0.001)。与碱化血液前吸入室内空气的对照比较:在碱化血液条件下,所有时间点血红蛋白浓度,PaCO2与p H均显著提高(P〈0.05);除无氧阈Pa CO2减低外,只有热身状态呈增高态势,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而PaO2无差异(P〉0.05),各状态均较对照状态减低,除恢复期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非碱化血液对照比较,除静息每分通气量低于对照(P〈0.05)外,所有通气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碱化血液条件下,尽管有更高的Ca CO2,Pa CO2和p Ha平均水平及更低的Hba和[H+]a平均水平,机体对CPET的呼吸反应模式基本相似。
孙兴国William W. Stringer尹希葛万刚王桂芝吕婧刘方慈政Karlman Wasserman
关键词:心肺运动试验潮气量分钟通气量
代谢、血液碱化和纯氧影响呼吸调控的人体实验研究Ⅲ:血液碱化后纯氧运动试验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在急性血液碱化前、后空气吸入下完成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基础上,本文探讨在血液碱化后吸入纯氧对呼吸调控的影响。方法:正常志愿者5名在碱化血液后呼吸纯氧CPET,在静息、热身、运动及恢复期,连续测定肺通换气指标及每分钟动脉取样的血气指标,对CPET期间的呼吸气体交换和血气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同时与急性碱化血液前、后空气CPET数据比较。结果:碱化血液后吸入纯氧运动呼吸反应与急性碱化血液前、后空气CPET呼吸反应基本一致。CPET期间,各运动状态下的每分通气量均与对照组相似(P>0.05);仅静息每分通气量较血液碱化空气CPET略高(P<0.05),而其它状态和恢复2min时均相近(P>0.05)。潮气量仅峰值运动时较对照和血液碱化空气CPET略低(P<0.05);而运动过程和恢复2min时的潮气量均相近(P>0.05)。呼吸频率在各个时间与血液碱化前后CPET均无差异(P>0.05)。在碱化血液后吸入纯氧运动各个时期的Pa O2和Sa O2较碱化血液前后空气CPET时明显提高(P<0.001,P<0.05)。血红蛋白浓度虽然较急性血液碱化前后均低,但仅较血液碱化前显著降低(P<0.05),比血液碱化后差异不显著(P>0.05);开始时的Pa CO2较碱化血液前后空气CPET时降低(P<0.05),无氧阈时相近(P>0.05),但到峰值及恢复2 min时明显增高(P<0.05);p H仅较对照增高(P<0.05),但与碱化血液空气试验时无差异;乳酸水平较对照略高,但仅在热身和恢复期有差异(P<0.05)。纯氧提高了两人无氧阈和三人峰值运动的功率和时间。结论:虽然血液碱化给予纯氧,CPET呼吸反应与碱化血液前、后空气CPET呼吸反应模式相似,表明运动中呼吸反应主要取决于代谢变化,而非动脉血气平均值高低。
孙兴国William W. Stringer尹希王桂芝吕婧葛万刚刘方Karlman Wasserman
关键词:心肺运动试验潮气量分钟通气量
心源性运动呼吸异常:心衰患者运动期间波浪式呼吸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在运动期间诱发的异常波浪式呼吸模式(EIOB)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回顾分析38例NYHAⅢ-Ⅳ级患者完成的症状限制性功率递增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观察分析计算心力衰竭患者在CPET中EIOB的发生时间、频率、振幅等临床特点。结果:本组患者男17女21在38例患者中,31例发生EIOB,发生率为81.6%。EIOB组每分通气量(V4E)波浪振幅是(12±4)L/m(为平均值的81%±30%),周期(77.0±20.0)s。EIOB组中OB发生在运动前、运动中功率低于无氧阈时、恢复期或者全程分别为24、31、4和4例;除V4E外,在CPET的各项参数中,全部31例患者均表现EIOB的指标为V4O2、V4CO2、RER和PETO2;29例患者V4E/V4 CO2、V4O2/V4E和BF出现EIOB;26例患者PETCO2出现EIOB;25例患者VT、V4O2/HR出现EIOB;2例患者HR出现EIOB。结论: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易发生EIOB。就心脏功能对呼吸调控的影响及心衰患者呼吸异常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
张雪梅孙兴国Piergiuseppe Agostoni刘方周娜谭晓越宋桂芹谷磊刘凝华
关键词:心肺运动试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