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100例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改良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由同一术者连续主刀的100例改良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男性77例,女性23例,年龄(66.0±8.6)岁(范围:39~85岁)。其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狭窄程度>50%的患者24例(24.0%),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且狭窄程度>70%的患者76例(76.0%)。患者均符合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手术指征。该术式与传统外翻式内膜剥脱术的主要区别在于,术中自颈内动脉起始处向颈总动脉方向斜行切开颈内动脉前壁、外侧及后壁,保留颈内动脉分叉侧血管壁的连续完整性。记录患者手术过程、在院期间心脑血管及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收集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侧靶病变再狭窄及再干预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6.5±10.1)min(范围:22~65 min),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15.0±6.3)min(范围:7~31 min)。术后1例(1.0%)患者发生急性脑缺血症状,1例(1.0%)患者出现脑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1.0%)患者发生心肌梗死,上述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均在1周内恢复。患者随访时间[M(IQR)]24(28)个月(范围:6~62个月)。随访期间2例(2.0%)患者发生再狭窄,其中1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无术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结论改良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安全有效,颈动脉阻断时间较短,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较低;同时,该术式保留了颈内动脉分叉处外膜的完整性,可降低再狭窄率,并减少颈动脉体和颈动脉窦神经损伤,对预防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发生有一定帮助。 倪冷 练文卓 曾嵘 狄潇 宋希涛 李方达 崔立强 孙国强 郑月宏 刘昌伟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管周围脂肪对腹主动脉瘤进展作用的影像学评估 2023年 腹主动脉瘤(AAA)是以腹主动脉的渐进性扩张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患者常无临床症状,若诊断不及时,一旦破裂可产生严重后果。近年来,血管周围脂肪(PVAT)对AAA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是评估AAA进展的主要影像学手段,通过测量瘤体最大直径,对动脉瘤破裂的潜在风险进行预测,但仍存在其他特殊情况。采用影像学方法对PVAT进行可视化评估,有助于早期识别AAA的进展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可作为AAA进展的预测手段。 吴亮霖 李方达 崔立强 刘志丽 曾嵘 郑月宏关键词:腹主动脉瘤 影像学 在澳洲感受全科医疗 2015年 在澳人利亚的医疗体系中,初级医疗(Primary Care)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公众的基本健康由大量的全科医生(General Prattitioner,GP)负责。几乎每一位澳人利亚居民都有自己的GP。 阮戈冲 崔立强 沙悦关键词:全科医疗 全科医生 累及皮肤和肱动脉的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 2024年 患者女性,43岁,因“左手多发结节5个月,发现左腋下包块3个月余”于2023年10月23日就诊于我院。5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五指指端多发紫红色结节,伴按压痛(图1A)。3个月前患者自觉左上肢酸胀感,并触及左腋下包块,于外院行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左侧肱动脉瘤样扩张,伴动脉管壁增厚(图1B)。 练文卓 李方达 崔立强 狄潇 宋希涛 孙国强 刘昌伟 郑月宏 倪冷关键词:指端 瘤样扩张 肱动脉 多发结节 左上肢 体外开窗技术修复多次腔内治疗失败的白塞综合征合并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2024年 患者男性,45岁,主因“白塞综合征合并假性动脉瘤2年余,腹痛、发现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复发1个月余”于2024年1月5日于我院免疫内科就诊。2年前,患者因右侧颈动脉假性动脉瘤于外院行右侧颈动脉瘤栓塞+支架植入术,当地医院考虑为白塞综合征。1年半前,因腹主动脉分叉上方假性动脉瘤于外院行一体式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口服醋酸泼尼松(45 mg/d)+环磷酰胺(具体剂量不详),后醋酸泼尼松剂量减至5 mg/d,但患者未规律用药,期间多次自行停用糖皮质激素,术后1年再次出现支架近端近肾处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于外院第二次行腹主动脉裸支架植入+瘤腔内弹簧栓栓塞术,同时加用口服醋酸泼尼松(35 mg/d)。 林飞鹏 练文卓 崔立强 郑月宏 刘昌伟 孙国强 倪冷关键词:假性动脉瘤 白塞综合征 腹主动脉分叉 醋酸泼尼松 规律用药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中大型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被引量:2 2020年 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枢纽。AS导致的外周动脉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致死致残率,然而对其新兴治疗方法的探索仍在继续。为预防和治疗外周动脉硬化性疾病,成功构建AS动物模型至关重要。目前基于高脂饲喂及球囊损伤方法建立的中小型AS动物模型相对成熟,但针对治疗相关研究的大型动物模型的报道较少。本文综述构建一个理想的外周AS疾病中大型动物模型,为AS治疗研究的临床转化提供基础。 张慧 徐放 徐放 崔立强 郑月宏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模型 小型猪 高脂饮食 机械损伤 2型糖尿病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北京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VF)研究 目的2型糖尿病与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尚存在争议。本研究以北京地区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比较2型糖尿病人群和正常人群中不同类型骨折的风险,并探讨影响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北京7个地区绝经后妇女按年龄分层进行随机抽样... 贾觉睿智 姜艳 王鸥 李梅 邢小平 崔立强 徐涛 徐苓 夏维波关键词:绝经后妇女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原发性 内固定取出前后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程分析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创伤后股骨头坏死的病程差异.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病例信息来自9家医院,通过分析病史中骨折发生时间、内固定手术、术后内固定取出时间、再次发生髋部疼痛症状等的时间节点,计算并分析患者的病程特点.... 崔立强 翁习生关键词:内固定 股骨颈骨折 主髂动脉分叉部覆膜支架重建技术治疗双侧髂动脉闭塞性病变合并多发穿透性主动脉溃疡1例 2023年 主髂动脉分叉部覆膜支架重建(covered endovascular reconstruction of the aortic bifurcation,CERAB)技术是近些年逐渐推广使用的处理主髂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内治疗手段,与对吻支架技术相比,CERAB技术更加接近主髂动脉分叉处的解剖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利于降低对吻支架植入后血栓形成及内膜增生的发生率,提高远期通畅率。本文报道1例少见的双侧髂动脉闭塞性病变合并腹主动脉多发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 aortic ulcer,PAU)患者的病历资料,在通过采用CERAB技术成功恢复双髂动脉血运的同时隔绝了腹主动脉多发PAU,改善了患者腹痛及下肢缺血的症状。 练文卓 崔立强 来志超 刘昌伟 郑月宏 倪冷关键词:髂动脉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