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昱瑛

作品数:20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肿瘤
  • 5篇细胞
  • 4篇淋巴
  • 4篇教学
  • 4篇骨髓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预后
  • 3篇造血
  • 3篇贫血
  • 3篇淋巴瘤
  • 3篇骨髓瘤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血液
  • 2篇阳性
  • 2篇髓系
  • 2篇髓样
  • 2篇肿瘤相关

机构

  • 19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作者

  • 20篇李昱瑛
  • 12篇高素君
  • 8篇谭业辉
  • 6篇孙京男
  • 5篇李薇
  • 5篇杨岩
  • 4篇刘春水
  • 4篇杜忠华
  • 3篇胡瑞萍
  • 3篇刘晓亮
  • 2篇唐杨
  • 2篇林海
  • 2篇白晶
  • 2篇张明
  • 2篇白鸥
  • 2篇武静
  • 1篇王兴彤
  • 1篇王银萍
  • 1篇魏金婴
  • 1篇张晓君

传媒

  • 6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肿瘤代谢与营...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被引量:3
2015年
1概述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 related anemia,CRA)通常指肿瘤患者在其疾病的发展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贫血。CRA可以发生在肿瘤诊治的任何阶段,大约50%的肿瘤患者在病程中会发生贫血。多项研究显示,贫血会明显降低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治疗效果、缩短生存期、增加死亡风险;而通过合理的治疗,纠正贫血后,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2012年公布的中国肿瘤相关性贫血调查[1]
李昱瑛李薇
关键词:肿瘤相关性静脉补铁红细胞生成重度贫血
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早期死亡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影响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早期死亡(EM)的因素,建立其预测模型,以期识别EM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7年1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收治的275例NDMM患者,对6个月(EM6)、12个月(EM12)及24个月(EM24)内死亡患者初诊时基线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EM的预测模型。结果本研究中EM6、EM12及EM24的发生率分别是5.5%、12.7%和30.2%;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疾病复发/进展,在EM6、EM12及EM24中分别占60.0%、77.1%及84.3%。影响EM6的因素包括经白蛋白校正的血清钙(校正钙)>2.75 mmol/L和PLT<100×10^(9)/L;影响EM12的因素包括年龄>75岁、国际分期系统(ISS)Ⅲ期、修订版国际分期系统(R-ISS)Ⅲ期、校正钙>2.75 mmol/L、血清肌酐>177μmol/L、PLT<100×10^(9)/L及骨髓浆细胞比例≥60%;影响EM24的因素中,除上述影响EM12的因素外,还包括男性和染色体核型1q+。多因素分析尚未发现EM6和EM12的独立预后因素。在EM24的多因素分析中,年龄>75岁、PLT<100×10^(9)/L和染色体核型1q+是EM24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系数赋分:年龄>75岁:1分;PLT<100×10^(9)/L:2分;染色体核型1q+:1分,建立EM24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95%CI 0.626~0.793)。积分≥3分的患者24个月内死亡风险是0~2分患者的26倍,积分0~4分的NDMM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59、41、22、17.5及16个月(P<0.001)。结论年龄>75岁、PLT<100×10^(9)/L和染色体核型1q+为EM24的独立预后因素,依据上述变量构建的EM24预测模型有助于识别EM风险和预测生存,具有较好标准度与区分度。
田梦茹杨珮钰岳婷婷李梦瑶张颖杰张梦雪张立茉闫玉蓉胡中丽杜雅哲李昱瑛靳凤艳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
医学生理论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3年
文章分析了医学传统理论教学的局限性,提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信息化翻转课堂、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思维导图训练、半开卷测评、临床科研思维开发、医学人文实践。并将"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及"思维导图训练"的策略联合融入血液学课间实习教学,与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对比。学生课后反馈显示:融入了新型培养策略的教学模式,更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P=0.008),"教学模式""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满意度均有提升。适当运用上述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医学理论教学效果。
李佩桐刘子玲李昱瑛张晓君高素君
关键词:医学生理论教学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
F168.34例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分析
白鸥李昱瑛刘春水唐杨李薇
文献传递
以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伴溶血为主要表现的铅中毒一例被引量:1
2021年
铅中毒的发生多为缓慢而渐进的过程,起病隐匿且临床特征不典型,容易误诊或延误诊治。本文报道1例以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伴溶血为主要表现的铅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过程,以期提高对铅中毒的认识。
王晨李昱瑛张明高素君杨岩
关键词:铅中毒贫血溶血
兄弟同患多发性骨髓瘤二例
2017年
例1,男,70岁。因“左侧髋部疼痛伴麻木11个月余、乏力3个月”于2012年2月15日入住我院。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查体:贫血貌,无皮肤瘀斑,左侧髋关节触痛明显,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李昱瑛樊红琼王聪白晶刘春水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同患凹陷性水肿髋部疼痛皮肤瘀斑双下肢
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存的不一致性淋巴瘤一例被引量:1
2020年
患者,女,57岁,2018年6月发现左侧腹股沟肿物,大小约2 cm×2 cm,无压痛,活动度差,边界不清,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腹股沟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示"局灶性淋巴组织增生,考虑良性病变"。此后患者自觉左侧腹股沟肿物进行性增大,2018年10月肿物逐渐增大至4 cm×3 cm,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左侧腹股沟肿物切除,病理"考虑淋巴瘤"。同时患者出现胃部肿胀,偶有疼痛,于当地行胃镜检查发现胃壁弥漫性增厚,胃黏膜活检病理亦不除外淋巴瘤,为明确诊断于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
孙京男谭业辉李昱瑛杜忠华胡瑞萍付玉郭强王银萍高素君李薇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左侧腹股沟淋巴组织增生胃黏膜活检腹股沟肿物
水合淫羊藿素(Icaritin)对K562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作用观察及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白血病细胞具有特征性的t/(9;22/)/(q34;q11/)染色体易位/(...
李昱瑛
关键词:ICARITIN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分化MAPK信号转导
文献传递
含地西他滨化疗方案治疗初治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效果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含地西他滨化疗方案对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1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含地西他滨化疗方案治疗的47例初治老年AML(M3除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药地西他滨组11例,地西他滨联合减量化疗组36例。分析治疗效果及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47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32例,中位年龄65岁(60~83岁)。地西他滨联合减量化疗组1个疗程总反应率高于单药地西他滨组[80.6%(29/36)比27.3%(3/11),χ^2=8.693,P=0.003],起效疗程数少于单药地西他滨组(u=3.133,P=0.002);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个月比12个月,P=0.950)。单因素分析显示达完全缓解(CR)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长于未达CR组(17个月比5个月,P<0.01);原发老年AML患者中位OS时间长于继发AML患者(16个月比6个月,P=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达CR是OS的独立不良影响因素(HR=0.180,95% CI 0.085~0.382,P<0.01)。地西他滨联合减量化疗组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发生率高于单药地西他滨组[69.4%(25/36)比36.4%(4/11),χ^2=3.902,P=0.048]。结论对于初治老年AML患者,含地西他滨化疗方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田焕焕李昱瑛孙京男苏龙林海谭业辉高素君
关键词:老年人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地西他滨
以高白细胞血症和巨脾起病的B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探讨B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以高白细胞血症和巨脾起病的B-PL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60岁,以高白细胞血症和巨脾起病,伴中度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无明显全身淋巴结肿大,经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ICM)检查明确诊断B-PLL。经泽布替尼治疗8个月,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结论:B-PLL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高白细胞血症和巨脾为其常见临床表现,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MICM检查结果,注意与其他B细胞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进行多参数的鉴别。目前治疗尚无统一方案推荐,推荐参考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案。
孙京男戴钰婷王晓李昱瑛杜忠华杨岩谭业辉高素君
关键词: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