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瑛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江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一种新型结构的聚酰亚胺及其透明薄膜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结构的聚酰亚胺及其透明薄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将含氟芳香族二胺单体和脂环族二胺按摩尔比1~10:1混合为混合二胺,将混合二胺溶解于极性溶剂中,并在常温下完全溶解后加入...
- 刘继延郭文勇陈妤红于洁尤庆亮胡思前徐瑛
- 文献传递
- 可溶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以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MB)和1,1’-双(4-氨基苯基)环己烷(BAPC)为二胺原料,将其与2种商品化的芳香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ODPA)、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进行两步缩聚反应,合成4种聚酰亚胺。通过对这4种聚酰亚胺的溶解性、固化温度及其薄膜透明性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其中两种溶解性和薄膜透明性较好的聚酰亚胺,并对这两种聚酰亚胺薄膜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等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将脂环结构引入到含三氟甲基和柔性基团(醚键、羰基)的聚酰亚胺中,使聚酰亚胺的溶解性得到明显改善,在可溶于DMAc、NMP、DMF和CHCl_3的基础上,还可溶于DMSO和THF;薄膜透明性也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 张玲徐瑛陈妤红尤庆亮于洁郭文勇
- 关键词:聚酰亚胺可溶性透明性
- 一种聚酰亚胺及其透明薄膜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结构的聚酰亚胺及其透明薄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将含氟芳香族二胺单体和脂环族二胺按摩尔比1~10:1混合为混合二胺,将混合二胺溶解于极性溶剂中,并在常温下完全溶解后加入...
- 刘继延郭文勇陈妤红于洁尤庆亮胡思前徐瑛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