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潇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枣庄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叙事
  • 2篇青春
  • 2篇青春叙事
  • 1篇作家
  • 1篇解构
  • 1篇笔下
  • 1篇80后
  • 1篇80后作家
  • 1篇城市

机构

  • 2篇枣庄学院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作者

  • 2篇顾玮
  • 2篇孙潇

传媒

  • 1篇太原大学学报
  • 1篇时代文学(下...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对“五四”“病态青春”叙事的继承与解构——评张悦然的《水仙已乘鲤鱼去》
2015年
张悦然于2005年发表的《水仙已乘鲤鱼去》以灰色忧郁的叙事风格,表现了"独一代"的青春成长体验与叛逆性格。作品继承了"五四"时期"病态青春"叙事的主题,通过对青年忧郁自恋病症的描写,表达了新的时代语境下,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的情感诉求,揭示了他们在时代潮流裹挟中的沉沦苦闷,情感缺失的焦虑与痛苦,心灵与身体变得病态的"成长之痛";同时解构了"五四""病态青春"叙事厚重的人文内涵,消解了郁达夫与丁玲一代作家在小说中蕴含的历史厚重感、时代悲凉感与社会责任意识。
孙潇顾玮
“呼愁”之伤——“80后”作家笔下的城市青春叙事被引量:1
2015年
"80后"作家的青春写作以城市记忆作为写作资源。在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加速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中国的城市面貌,后现代文化和青年亚文化、大众传媒和文化工业等深深影响了"80后"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了文学生产机制。"80后"作家的城市青春书写体现出独特的城市经验,充满了青春的"呼愁"之伤,承载了他们对爱情的追寻和追寻不得的忧伤;由中国社会变迁、西方文化涌入带来的文化震惊与心灵失衡感带来的忧伤;无法实现理想生活,无法接近信仰、梦想的忧伤。"80后"作家的城市青春叙事中看得见的是城市中的物质细节,看不见的是"80后"作家对城市的思考与反思,以及对成长的宣泄与记忆。
孙潇顾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