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涛
- 作品数:15 被引量:166H指数:8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利用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产业结构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城市化的门槛效应,并据此分析了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原因。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与二三产业增加值之比呈倒"U"形关系;产业结构的"工业化"倾向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随城市化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特征,中等城市化水平下的"工业化红利"最为显著;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具有协同影响,但存在地区差异;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原因在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下降,不能完全归因于产业结构的服务化倾向。
- 欧阳博强孙学涛王振华
- 关键词:城市化产业结构劳动生产率门槛模型
- 中国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结构红利视角被引量:25
- 2019年
- 利用中国1856个县域面板数据,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进行了测度,并将其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劳动力转移效应和资本转移效应,进一步采用空间SARAR模型分析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存在显著的结构红利,分解后发现产业结构效应和劳动力转移效应为正,资本转移效应为负;县域结构红利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规模结构提升主要通过影响县域产业结构效应和资本转移效应进而影响县域结构红利;财政支出占比提升不利于释放县域结构红利。提出了释放结构红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选择,并给出了三点促进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 王振华孙学涛李萌萌江金启
- 关键词:县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结构红利空间计量模型
-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被引量:32
- 2018年
- 效率提升是中国经济在新常态背景下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结构红利可能成为效率提升的源泉。本文运用空间面板SARAR模型,整理2001-2014年中国28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揭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表现出"U型"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表现出"倒U型"关系。同时采用四种方法对以上结论进一步检验,发现以上结论仍然稳健。从政策分析的角度,政府应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在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推动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 孙学涛王振华张广胜
- 关键词:结构红利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空间溢出效应
- 行业特征与农民工收入——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经验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本文基于2014年农民工调研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实证分析非垄断行业内的行业特征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行业不同造成的农民工个人收入差异占其总差异的46.08%,行业特征会通过影响个人特征回报率进而显著影响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本文据此提出了帮助农民工进入个人特征回报率较高行业的政策建议。
- 王振华孙学涛欧阳博强
- 关键词:农民工收入差距
- 城镇化背景下经济增长中的结构红利及空间溢出效应被引量:3
- 2017年
- 城市经济是实现中国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重要的推动力量。根据产业结构理论,结构红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是城市经济在新常态背景下可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推动力。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并利用2001~2014年中国285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城镇化背景下经济增长中的结构红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城镇化背景下,产业结构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通过更换量化指标、更换空间权重矩阵、细分样本区域及更换空间计量模型后,发现该结论仍然稳健。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四点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 孙学涛欧阳博强王振华
- 关键词:结构红利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城镇化空间计量模型
- 技术进步偏向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其溢出效应被引量:21
- 2017年
- 技术进步具有不同的偏向,由此会导致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同。引入哈罗德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以中国1 869个县域为例,运用空间面板SARAR模型验证了技术进步偏向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县域技术进步偏向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有利于推动中国县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
- 孙学涛王振华张广胜
- 关键词:产业结构县域经济
- 就业地、社会融合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基于总体、分职业和分收入的回归分析被引量:25
- 2016年
- 本文利用2014年农民工调研数据,从就业地和社会融合两个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定居意愿的选择。基于logit模型、通过基准回归研究发现,就业地和社会融合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显著,在小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更偏好于在城市定居,农民工社会融合度越高越偏好于在城市定居;通过分职业、分收入和外出与否回归发现,高端职业、高收入和外出农民工比低端职业、低收入和本地农民工更偏好于在城市定居。
- 孙学涛李旭戚迪明
-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融合定居意愿
- 财政支农对农业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辽宁省的时间序列数据被引量:1
- 2015年
- 本文选择财政支农作为变量,基于误差修正模型测算辽宁省财政支农支出的效率水平,并利用辽宁省1980年至2012年的数据,在省级层面上运用ADF单位根检验、E-G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辽宁省财政支农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得出财政支农对农业产出的长期弹性为85.9%,短期弹性为4%,且都小于中国东部地区的数据。由于辽宁省是工业大省,农业产出所占全省GDP的比重较小。本文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还发现,滞后两期的辽宁省的农业产出是财政支农的格兰杰原因。
- 孙学涛
- 关键词:财政支农农业产出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
- 农民工就业稳定与社会融合: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假设的比较被引量:21
- 2018年
-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但并未真正融入到城市实现城镇化。本文基于2014年农民工调研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运用迭代式3SLS方法分析不同假设条件下农民工就业稳定与社会融合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无论是在有限理性假设条件下还是在完全理性假设条件下,就业稳定显著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同时社会融合也显著促进农民工的就业稳定;完全理性会放大社会融合对农民工就业稳定的影响:衡量有限理性的变量对农民工就业稳定产生负‘向影响,但对社会融合产生正向影响:就业稳定和社会融合对高端职业和买房农民工的影响大于对低端职业和租房农民工的影响。
- 孙学涛张丽娟张广胜
-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稳定社会融合
- 劳动力转移、资本深化与产业结构收敛被引量:2
- 2017年
- 产业结构的收敛问题一直被学者忽视。本文发展了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讨论了产业结构的收敛及决定因素,基于重新整理的1820个县域面板数据,按照δ收敛、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的框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县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县域产业结构未呈现出δ收敛趋势,但存在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的趋势;劳动力转移速度及资本深化速度是影响产业结构收敛的因素。
- 王振华李明文孙学涛张广胜
- 关键词: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劳动力转移空间误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