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箐
- 作品数:11 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外周血中miRNAs作为食管癌潜在诊断标志物:人群研究证据
- 丁元杰田甜马箐夏丽莉何燕魏文强刘芬
- 2003—2012年食管癌高发区河北磁县上消化道癌发病率及年龄特点分析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 探讨中国食管癌高发区磁县上消化道癌整体发病情况及年龄分布特点,为上消化道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3—2012年河北省磁县肿瘤登记处逐年登记的肿瘤发病资料,截取食管癌和胃癌的所有发病病例数据.依据2000年全国普查标准人口构成计算中国人口结构标化发病率(中标率),采用Segi's的1964年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世界人口结构标化发病率(世标率).用率的变化百分比(PC)来评价期末两年相对于期初两年的增长率;通过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率(APC).把10年资料分为前后两个时段(即2003—2007年和2008—2012年),计算不同年龄组发病率率差.结果 2003—2012年上消化道癌发病率为165.36/10万(10309/6234346),由2003年的170.75/10万(1029/602638)下降至2012年的146.02/10万(936/640991),上消化道癌发病率的PC为-12.96%,APC为-1.54%(95%CI:-3.22%-0.07%);中标率的PC为-10.83%,中标率的APC为-1.30%(95%CI:2.54%-0.03%);世标率的PC为-9.82%,世标率的APC为-1.13%(95%CI:-2.20%--0.03%),上消化道癌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03—2007、2008—2012年发病率分别为171.55/10万(5239/3048593)、159.41/10万(5070/3180514),发病率率差为-12.15/10万;70-74岁年龄组发病率下降最快,发病率率差为-340.32/10万,而85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病率上升最快,发病率率差为447.21/10万.结论 2003—2012年磁县上消化道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下降率差最高的为70-74岁年龄组.
- 宋国慧马箐马山蕊陈超魏文强
- 关键词:食管肿瘤胃肿瘤发病率上消化道癌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食管-胃交界部肿瘤关联的Meta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食管-胃交界部肿瘤的病因学关联及感染者中Cag致病岛的致病性。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中外数据库中1980年1月至2015年4月所有Hp感染与食管-胃交界部肿瘤研究的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获取所需文献,并采用NOS 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计算异质性检验以及合并OR值和95%CI。结果 共纳入5 547例研究对象,食管-胃交界部肿瘤1 446例,Hp感染阳性837例;对照组4 101例,Hp感染阳性2 056例; 13项研究合并OR=0.95(95%CI:0.66~1.36),P=0.71。高发地区OR=1.66(95%CI:1.33~2.08),P〈0.001,高于低发地区(OR=0.68,95%CI:0.49~0.94),P=0.020。此外,6项研究数据显示,Cag致病岛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合并检出率分别为80.50%、79.80%,合并OR=1.24(95%CI:0.96~1.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90)。敏感性与发表偏倚分析均表明研究结果比较稳定、可靠。结论 Hp感染与食管-胃交界部肿瘤无明显关联,但在高发与低发地区的关联截然相反,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Cag致病岛在Hp感染者中检出率较高,但其与食管-胃交界部肿瘤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马山蕊马箐李纪宾魏文强
-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META分析
- 林州地区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况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描述林州地区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社会支持、焦虑及抑郁状况。[方法]采用临床心理评定量表中社会支持评价量表(SSRS)、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表(SDS)对80例食管癌患者,32例贲门癌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进行心理调查。[结果]调查发现,肿瘤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食管癌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1.25%、85.00%,焦虑及抑郁得分为(42.03±9.83)分、(61.78±8.56)分,贲门癌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为43.80%、93.80%,焦虑及抑郁得分为(44.69±10.52)分、(63.71±7.0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33.64±5.75)分,P<0.001,P<0.001]、抑郁水平[(38.97±7.70)分,P<0.001,P<0.001]。社会支持方面,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普遍低于对照组,其社会支持总分[食管癌(34.11±8.77)分、贲门癌(31.34±8.47)分]和社会支持利用率[食管癌(5.56±1.92)分、贲门癌(5.00±1.80)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7.40±5.43)分,(6.70±1.84)分,P=0.005,P<0.001];此外,焦虑心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率显著负相关(P<0.001),但与抑郁情绪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 ]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适当的社会支持可帮助肿瘤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 马山蕊马箐郝长青管晨滔李变云王进武李新庆刘正奎魏文强
-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社会支持焦虑抑郁
- 2005-2009年中国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州市、山东省肥城市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人群分布研究被引量:28
- 2015年
- 目的:了解我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人群分布特征,为制定高发区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检出率参考值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食管癌高发区建立的自然人群队列,回顾性整理2005—2009年中国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州市和山东省肥城市40~69岁参加内镜下碘染色筛查人群病理诊断数据,共15709名,排除筛查前患有重要器官疾患者11例及病理诊断不明确者35例,进入分析的目标人群共15663名。计算内镜筛查依从性,比较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性别、地区、年龄分布差异,采用95%CI值分析食管癌及各级别癌前病变检出率范围。结果内镜筛查依从性为49.36%(15709/31826),女性(54.05%,8447/15628)依从性高于男性(44.83%,7262/16198)(χ2=88.14,P&lt;0.001)。食管病变检出率为21.88%(3427/15663)。男性食管基底细胞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食管癌检出率分别为4.17%(302/7246)、17.22%(1248/7246)、1.67%(121/7246)、0.83%(60/7246),均高于女性[分别为3.45%(290/8417)、14.82%(1247/8417)、1.41%(119/8417)、0.48%(40/8417)],且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8、&lt;0.001、0.960、0.006)。食管癌及各级癌前病变检出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值均&lt;0.001),其中40~44岁调查对象食管基底细胞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食管癌检出率分别为2.69%(94/3500)、8.11%(284/3500)、0.40%(14/3500)和0.14%(5/3500);65~69岁调查对象分别为5.46%(46/843)、23.25%(196/843)、3.68%(31/843)和2.14%(18/843)。林州市食管基底细胞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食管癌检出率分别为4.90%(504/10287)、17.37%(1787/10287)、1.79%(184/10287)、0.60%(62/10287),除食管癌外,均高于肥城市[分别为1.64%(88/5376)�
- 王孟郝长青赵德利李变云王进武雷复华周瑞雪马山蕊马箐李琰琰冯昊李新庆魏文强
- 关键词:食管肿瘤癌前状态患病率
- 河南林州食管及贲门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 探讨河南林州食管、贲门癌前病变患者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以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在林州肿瘤医院参加上消化道早诊早治内镜筛查项目的40~69岁人群为研究对象.以118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癌前病变组,210名病理级别正常的对象为对照组.采用社会支持评价量表(SSR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数≥50分为存在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数≥53分为存在抑郁)调查研究对象心理状况,计算其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得分.比较两组对象上述得分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研究对象癌前病变和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 病例组中食管癌前病变72例,贲门癌前病变40例,食管贲门双源性癌前病变为6例.病例组年龄为(57.17±7.71)岁,对照组年龄为(53.12±7.99)岁,两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焦虑、抑郁量表结果显示,癌前病变组SAS和SDS得分分别为37.18±10.01和40.44±8.73,对照组得分分别为34.02±6.63和38.49±8.73,两组焦虑、抑郁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和0032);对照组对象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得分、客观支持得分分别为38.26±5.26、24.08±3.83和7.50±1.89,均高于癌前病变组(36.80±6.18、23.01±3.93和6.93±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4、0.016、0.004).此外,主观和客观社会支持得分较低、存在焦虑症状者发生癌前病变的可能性较高,OR值分别为0.81、0.72和1.05,P值分别为0.028、0.005和0.009.结论 社会支持、焦虑、抑郁与食管、贲门癌前病变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联.
- 马山蕊马箐郝长青管晨滔李变云王进武李新庆刘正奎魏文强
- 关键词:心理状况癌前病变社会支持焦虑抑郁
- MicroRNAs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7年
-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18~24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可通过负调控靶基因,参与体内的基本信号传导途径。其主要来源于组织、血液、唾液,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不同来源的miRNAs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肿瘤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并且在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后中有可能成为新型的分子标志物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全文就不同来源的miRNAs在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预后及基因治疗方面的潜在作用作一综述。
- 马箐马山蕊王孟刘芬魏文强
- 关键词:MICRORNAS食管癌癌前病变分子标志物
- 2011年林州市肿瘤登记资料质量控制数据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以2011年林州市肿瘤登记资料为例,分析农村肿瘤登记数据质量控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为提高我国农村地区肿瘤登记资料质量提出改进意见。方法回顾性整理2011年林州市肿瘤登记报告收集的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及2008-2011年人口资料,从人口结构、病理诊断比例(MV%)、只有死亡证明比例(DCO%)、死亡发病比(M/I)和发病率变化趋势等方面,评价林州市肿瘤登记资料的可比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结果 2008-2011年林州市人口结构不稳定;2011年林州市全部恶性肿瘤MV%为79.1%,DCO%为1.4%,M/I为0.634。与全国农村与加拿大肿瘤登记资料质量相比,部分癌种存在发病或者死亡漏报;2008-2011年林州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变化过大。结论要达到《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及《五大洲发病率》数据质量要求,林州等其他农村肿瘤登记点应在人口数据、发病死亡病例随访尤其是非高发肿瘤病例的随访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
- 王孟李变云马山蕊于晓东马箐刘志才付方现张思维魏文强
- 关键词:肿瘤登记
- 林州市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接诊疾病类型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对比分析林州市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接诊的疾病类型,评估该地区三级医疗网络是否有效地解决了常见病和多发病就诊问题。方法收集林州市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中11所医疗机构2013年10月-2015年7月所接诊的疾病信息,进行回顾性对比统计分析。结果县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疾病分类中循环系统疾病的构成比(22.66%)最高,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14.16%)、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14.16%)、肿瘤(10.98%)和消化系统疾病(7.22%)。各乡级医疗机构的接诊能力及接诊病种差异明显,其中姚村卫生院因独有的早期食管癌诊疗特色使肿瘤高居其疾病分类首位,其他乡镇卫生院则以循环系统疾病为主要病种。各村级医疗机构整体以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为主要疾病。结论林州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间的主要接诊病种既有层次差异又有相互重叠之处;同级医疗机构接收疾病类型存在一定差距,但能满足林州市居民的基本就诊需求。
- 赵瑞杰冯昊马山蕊马箐刘志才李爱丽于晓东王五洲宋运河魏文强
- 关键词:疾病类型
- 唾液中miRNAs作为癌症潜在诊断标志物的Meta分析
-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综合分析唾液中microRNAs(miRNAs)的异常表达作为癌症诊断标志物的潜在价值.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hina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
- 丁元杰马箐刘芬魏文强
- 关键词:MIRNAS癌症诊断标志物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