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晔

作品数:14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卵巢
  • 5篇宫颈
  • 4篇肿瘤
  • 4篇宫颈癌
  • 3篇上皮
  • 3篇子宫
  • 3篇免疫
  • 3篇化疗
  • 3篇癌组织
  • 2篇导管
  • 2篇导管癌
  • 2篇预后
  • 2篇乳腺
  • 2篇乳腺浸润
  • 2篇乳腺浸润性
  • 2篇乳腺浸润性导...
  • 2篇乳腺浸润性导...
  • 2篇上皮内
  • 2篇上皮内瘤
  • 2篇皮内

机构

  • 1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14篇张晔
  • 3篇印永祥
  • 2篇顾颖
  • 2篇赵华
  • 2篇杨幼易
  • 2篇江静颖
  • 2篇高琼
  • 1篇唐艳
  • 1篇龚健
  • 1篇王娟
  • 1篇鹿先梅
  • 1篇王嘉园
  • 1篇高明
  • 1篇王家俊
  • 1篇薛文群
  • 1篇韩素萍
  • 1篇陈道桢
  • 1篇黄益娟
  • 1篇赵敏
  • 1篇王佩霞

传媒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AC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2007年
目的研究RAC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宫颈组织、58例宫颈癌组织中RAC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RAC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在不典型增生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5.00%,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1.0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随着从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宫颈癌的转化,RAC1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2)RAC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相关(P〈0.05),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则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RAC1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指标之一。检测RAC1对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顾颖张晔韩素萍
关键词:宫颈癌RAC1免疫组织化学
妇科恶性肿瘤术中卵巢动脉灌注化疗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妇科恶性肿瘤介入化疗途径——术中卵巢动脉灌注化疗。方法:对包括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在内的88例患者(化疗组)术中将5-Fu1000mg或MMc8mg稀释于40ml生理盐水中,缓慢注入两侧卵巢动脉;与同期收治的相应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8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化疗组术后呕吐率(84. 1%)与对照组(55. 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 .01),但程度不重,经过止吐药物处理后很快恢复。化疗组术后自行排气时间及术后病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 05)。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化疗组和对照组术后CA125下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 8%和58 .6%(P<0. 05)。本组88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术后感染,无一例出现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和肝肾功能异常。结论:经骨盆漏斗韧带内的卵巢动脉血管通道进行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可行方法。
张晔薛文群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灌注化疗卵巢动脉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附件包块126例临床病例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附件包块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126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附件包块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126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附件包块36例患者无任何症状,占28.6%,其性质多为良性,其中卵巢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比例为1.55:1,直径〉9cm的包块的恶性率高于直径〈9cm的包块,囊实性包块以及实性包块的恶性率高于包块,双侧、多房囊性、伴有腹水、伴有血清CA125升高的包块的恶性率高于单侧、单房囊性、无腹水、CA125正常的包块。结论:每年给予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妇科普查非常重要,阴道彩超及血清CA125检测可初步判断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附件包块的良恶性,对于包块直径〉9cm、双侧、多房囊性、伴有腹水、伴有血清CA125升高的包块恶性可能性大,临床应慎重处理,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
唐艳张晔
关键词:围绝经期绝经后附件包块卵巢肿瘤
EGFR、IGF-1R、mTOR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2014年11月宫颈活检存档蜡块,正常宫颈组织20例(对照组),CIN组织62例(CINⅠ级21例为低度病变组,CINⅡ~Ⅲ41例为高度病变组),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53例(SC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EGFR、IGF-1R及其下游mTOR的表达,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中均EGFR高表达。在宫颈癌中,淋巴结转移EGFR阳性率91.30%(21/23),无淋巴结转移EGFR阳性率70.00%(21/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宫颈组织、CIN中IGF-1R表达呈递增趋势,正常宫颈组织中IGF-1R表达明显低于CIN和宫颈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淋巴结转移IGF-1R阳性率82.61%(19/23),无淋巴结转移IGF-1R阳性率73.33%(2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宫颈组织和CIN中mTOR不表达,在宫颈癌中mTOR低表达。在宫颈癌中,淋巴结转移mTOR阳性率8.70%(2/23),无淋巴结转移mTOR阳性率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IGF-1R和mTOR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mTOR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标记物之一。
张卫印永祥张晔顾芮王家俊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IGF-1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宫颈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干细胞关键转录因子FoxD3的表达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干细胞关键转录因子FoxD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 carcinomas,ID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FoxD3、HER-2、Ki-67、ER和PR在79例乳腺IDC组织中的表达,HER-2结果附加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确诊。结果 FoxD3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HER-2状态和激素状态无明显相关(P>0.05)。与淋巴结未转移组相比,淋巴结转移组低表达FoxD3蛋白(P<0.05),HER-2和Ki-67表达明显增高。与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相比,其他型乳腺癌FoxD3表达明显增加。FoxD3蛋白与Ki-67增殖指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FoxD3低表达可能促进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可能成为治疗乳腺癌的重要靶点之一。
印永祥赵华王嘉园陈道桢高琼张晔
关键词:乳腺肿瘤浸润性导管癌HER-2FISH
医院门诊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被引量:3
2012年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1]。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接待患者的第一站,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门诊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也相应增多[2]。
张晔王佩霞王娟
关键词:门诊护理安全隐患分析护理服务质量护理安全
宫颈鳞癌Ⅰa1期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灶残留相关因素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鳞癌Ⅰa 1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行宫颈LEEP术后病理诊断为宫颈鳞癌Ⅰa 1期患者78例,接受经阴道根治性宫颈切除或全子宫切除术,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LEEP术后病灶残留相关因素。结果 78例患者中,36例行经阴道根治性宫颈切除,4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有病灶残留11例,残留率14.10%。其中,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CIN)Ⅱ级2例,CINⅢ级6例,早期癌3例。切缘阳性组患者病灶残留率22.86%(8/35),高于切缘阴性组的6.98%(3/43)(P<0.05)。年龄≤45岁的宫颈病灶残留率21.43%(9/42),高于年龄>45岁者的5.56%(2/36)(P<0.05)。患者的宫颈细胞学结果、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和高危型HPV等与LEEP术后病灶残留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LEEP术后切缘阳性是影响宫颈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密切阴道镜随访,或选择再次行LEEP治疗。
黄益娟龚健张晔
关键词:子宫颈鳞癌宫颈环形电切术
乳腺癌组织中转录因子SOX9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OX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在该院诊断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87例(观察组)和乳腺腺病患者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OX9、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指数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腺病组织中的表达,HER-2结果附加荧光原位杂交(FISH)确诊。结果:观察组患者SOX9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X9蛋白表达与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腋淋巴转移无关(P〉0.05)。与基底型乳腺癌相比,其他型乳腺癌SOX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SOX9蛋白在乳腺癌中具有高表达率,其可能与预后不良有关,SOX9蛋白可能成为治疗乳腺癌的一个重要靶点。
陈海霞印永祥赵华赵敏鹿先梅张晔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SOX9分子分型免疫组化法
非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评价被引量:2
2009年
张晔杨幼易
关键词:宫颈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55例子宫内膜癌伴子宫下段受累的临床评价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伴子宫下段受累(LUSI)的临床病理特征,评价LUSI能否作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治治疗为手术治疗的20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有无LUSI分为2组。比较2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 LUSI组占全部病例的26.57%(55/207),与对照组(无LUSI)相比较更容易出现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宫颈受累、脉管浸润及盆/腹腔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较高(P<0.05),5年生存率较低(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侵犯下段可作为预后的不良因素,但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LUSI不是独立的预后相关因素,仅有组织分级、病理类型、脉管浸润以及手术病理分期为子宫内膜癌独立的预后相关因素。结论 LUSI有其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在子宫内膜癌中并不少见。LUSI通过增加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而影响预后,故LUSI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的一个高危因素,术中术后应予以重视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江静颖张晔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子宫下段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