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杨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膀胱
  • 1篇蛋白
  • 1篇血红
  • 1篇血红蛋白
  • 1篇移植瘤
  • 1篇移植瘤模型
  • 1篇整块切除
  • 1篇整块切除术
  • 1篇杀伤
  • 1篇杀伤细胞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癌
  • 1篇肾结石
  • 1篇输尿管
  • 1篇输尿管镜
  • 1篇输尿管镜下钬...
  • 1篇输尿管镜下钬...
  • 1篇碎石

机构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张庆云
  • 4篇程继文
  • 4篇周杨
  • 3篇蒙清贵
  • 3篇易贤林
  • 3篇于洋
  • 1篇陆浩源
  • 1篇赵秋东
  • 1篇赵雪
  • 1篇李蓉
  • 1篇曹婵
  • 1篇郭维
  • 1篇宗晨
  • 1篇张鸿翔
  • 1篇林睿
  • 1篇韩志鹏

传媒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软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12例临床研究被引量:31
2015年
目的 探讨软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采用软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12例孤立肾肾结石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8 ~ 67岁,平均43岁.3例为初诊患者,9例为治疗后残石(2例曾行开放取石、5例曾行经皮肾镜取石术、2例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结石直径0.6 ~3.5 cm,平均1.8 cm.单发结石4例,多发结石8例.结果 12例均顺利进镜并完成钬激光碎石术,一次进镜成功率100%.手术时间54~ 182 min,平均118 min;术中出血量5~30 ml,平均10 ml;住院日4 ~9d,平均4.5d;输尿管支架保留时间2~4周.术后1例患者出现寒战、高热,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出现淡红色肉眼血尿,2d后消失.其余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7例术前血肌酐正常患者术后血肌酐无明显变化,5例术前肾功能不全患者中2例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血肌酐值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0例患者KUB或CT平扫证实无明显结石残留,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为83%(10/12);1例患者残石位于肾下盏,残石直径为4 mm;1例鹿角状结石分3次碎石后无结石残留.结论 软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张庆云蒙清贵易贤林曹婵蒙雅莉于洋周杨程继文
关键词:钬激光孤立肾肾结石
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整块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整块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整块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5个膀胱肿瘤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4±17)min(15~56min),无一例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无不可控性出血发生,1例发生膀胱穿孔。术后无需持续膀胱冲洗,平均留置尿管(3±2.1)d(2~7d);术后无继发性血尿或大出血发生。整块膀胱肿瘤标本送病理科沿肿瘤中心切片,所有组织切片均能正确地判定肿瘤浸润深度及分期。结论:经尿道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更重要的是本术式能提供足够完整的标本供病理科对肿瘤浸润深度、切缘是否阳性进行准确评估。
张庆云蒙清贵易贤林陆浩源于洋周杨程继文
关键词:膀胱肿瘤激光整块切除
Sirt1过表达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前列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过表达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小鼠前列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Sirt1腺病毒载体转染MSCs,构建过表达Sirt1的MSCs,Western blot检测Sirt1的表达。将前列腺癌RM-1细胞分别连同过表达Sirt1的MSCs(RM-1+MSCs-Sirt1组)、经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修饰的MSCs(RM-1+MSCs-GFP组)或未修饰的MSCs(RM-1+MSCs组)移植到C57BL/6小鼠腋窝皮下,建立小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以未经处理的MSCs为空白对照组,RM-1细胞单独移植为对照组(RM-1组)。观察小鼠肿瘤生长情况,第10天处死小鼠,称取瘤重。获取肿瘤组织,流式细胞术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百分数。结果成功建立了过表达Sirt1的MSCs细胞株,实验结束时,所有小鼠均存活。空白对照组小鼠实验全程未见成瘤,其余各组小鼠成瘤率为100%。实验结束时,RM-1+MSCs组、RM-1+MSCs-GFP组和RM-1+MSCs-Sirt1组小鼠皮下肿瘤重量分别为(1.51±0.06)g、(1.58±0.05)g和(0.71±0.04)g,与RM-1组的(1.10±0.05)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M-1+MSCs-Sirt1组移植瘤组织中NK细胞数量显著高于RM-1+MSCs-GFP组、RM-1+MSCs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Sirt1的MSCs可抑制小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生长,机制可能是过表达Sirt1的MSCs可募集更多的NK细胞,从而增强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
郭维林睿张鸿翔张庆云韩志鹏宗晨李蓉赵秋东赵雪周杨程继文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移植瘤模型间充质干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初诊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70例(膀胱癌组),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根据TNM分散,T1期31例,T2期21例,T3期8例,T4期10例。健康对照组70例(均来自于本院健康体检者)的病历资料及全血RDW数据。采用76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膀胱癌组和对照组RDW、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膀胱癌的独立危险因素,RDW与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膀胱癌组的RDW值(13.20±1.38)明显高于对照组(11.96±0.38)(P〈0.05);在膀胱癌患者中,RDW与血红蛋白存在负相关关系(r=-0.259,P〈0.05),与白细胞存在正相关关系(r=0.225,P=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RDW(P〈0.05)和性别(P〈0.05)均为膀胱癌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的线下面积0.84(95%CI 0.768~0.912),以约登指数最大时的切点作为诊断膀胱癌的cut-off值为12.33%,此时敏感度为72.9%,特异度为91.4%。结论:RDW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有着明显的升高,有可能作为膀胱癌诊断体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炎症的发生及营养不良有着一定的关系。
周杨于洋张庆云易贤林蒙清贵程继文
关键词:膀胱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红蛋白白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